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5月2日 · 綠色債券是投資於各類環境項目的集資工具能向投資者提供固定收益現時主要由政府金融機構及發展商發債供投資者認購。 所籌集的資金僅限用作推展綠色項目及環保產業,如建造綠色建築、可再生能源設備、綠色運輸等,從而解決環境問題,推動綠色經濟發展。 與普通債券相比,綠色債券能讓投資者參與可持續發展並具有環境效益的投資,讓環保與投資並行。 發行成本較低 表現相對穩定. 金管局金融學院轄下的香港貨幣及金融研究中心曾提出,企業發行綠色債券可享較低融資成本的好處,一般較傳統債券的借貸成本低約0.033%。 對於投資者而言,因綠色企業的客戶忠誠度較高,在市場波動時表現會相對穩定,因此深受投資者歡迎。 2015年7月,風力設備製造商新疆金風科技來港發三億美元的綠色債券,是香港首筆綠債。

  2. 2024年4月30日 · 即時國際. 2024綠色經濟研討會香港綠色金融角色助應對氣候變遷? 撰文:羅保熙. 出版: 2024-04-30 11:16 更新:2024-04-30 11:23. 由歐盟駐港澳辦事處歐盟辦事處)、香港歐洲商會EuroCham Hong Kong)、投資推廣署及香港總商會HKGCC舉辦的2024綠色經濟研討會Greenway 2024)」於29日舉行邀請了特首李家超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等政府官員行業專家利益相關者參與對話分享觀點與看法從而推動永續發展舉措為香港和世界打造更綠色的未來。 是次論壇已進入第三屆,歐盟和香港也已承諾實現氣候中和雄心勃勃的目標。 研討會上共討論五大主題,包括:綠色城市、綠色創新和技術、綠色金融、綠色旅遊及綠色貿易。

  3. 2021年12月2日 · 金融發展局在2017年曾就香港如何把握機會發展綠色金融提出建議把香港定位為籌集綠色資本的樞紐面對內地在綠色基建方面的龐大資金需求及一帶一路倡議所帶來的機遇香港亦利用卓越的金融基礎設施加強其項目融資服務尤其在綠色債券發行方面),亦擔當為綠色企業籌集股市資金的平台。 香港金管局總裁余偉文在今年10月指出,已將ESG併入外滙基金的公開市場及私募市場的投資管理過程,原則是,當ESG投資與其他投資的長線收益相若時,會優先考慮ESG投資,並逐步加大外滙基金ESG投資所佔的份額;金管局正協助政府推行總值2,000億港元的綠色債券計劃。 在歐洲、美國、日本等地,ESG投資正急速増長,其全球規模在2018年已逾30萬億美元,香港在這方面卻遠低於此等先進国家。

  4. 2024年5月3日 · 綠色分類目錄為業界提供一套綠色金融的評估工具有助業界分辨何謂綠色經濟活動從而防範漂綠」(greenwashing的行為。 有見及此,近年來,市場開始探討應用綠色分類目錄。 具體例子包括標籤或披露金融產品(如債券)為「綠色」前,對其資金投放的項目進行評估以確定項目是否符合分類目錄的綠色定義。 制定本地綠色分類框架. 阮國恒表示,在香港,制定本地綠色分類框架是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跨機構督導小組(督導小組)的行動綱領之一。 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可以發揮「超級聯繫人」的優勢,促進綠色資金的融通。 作為聯繫人,希望香港分類目錄能夠與市場上的主流分類目錄接軌,讓業界使用香港分類目錄的同時亦可兼顧其它主流分類目錄的標準。

  5. 2020年1月2日 · 綠色金融是希望金融市場在作融資活動的同時也可以改善氣候造福地球當中又以綠色債券發展較為成熟2018年全球綠色債券發行規模達到1,673億美元雖然跟全球約55萬億美元的總債市規模尚有一段距離但據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limate Bonds Initiative, CBI的報告估算於2030年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需高達90萬億美元的投資綠色金融發展尚有極大空間料會繼續高速增長。 陳浩濂指,香港在發展綠色金融具備優勢。 (余俊亮攝) 中企發人幣綠債 優先考慮香港. 作為國際金融中心,香港自然不可缺席這場金融界的環保盛宴(圖一)。

  6. 2023年9月15日 · 政府今次發行新一批綠色零售債券將進一步促進市場發展同時推動普惠金融為市民提供回報穩定的投資選項並可以參與和受惠於綠色金融發展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我們期望透過繼續發行綠色債券豐富香港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生態以及向潛在綠色債券發行人展示香港能夠提供一站式服務是發行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產品的首選平台政府今日公布新一批零侷綠色債券發售詳情最多發行額為200億元。 (梁鵬威攝) 綠色債券2023|申請資格. 至於申請資格方面,第2批綠債申請資格與首批債券相同。 投資者須持有效香港身份證,每手入場費為1萬元。 每名申請者只可以作出一份申請,不可重複。 綠色債券2023|以循環方式配發債券. 配發機制方面,若認購額不足150億元,政府屬意滿足所有合資格申請。

  7. 2023年10月31日 · 可持續金融產品綠色債券便是用於籌集資金來支持環境友好的項目如太陽能發電場風力發電場或能源效率改進計劃從而推動可持續發展或者減少對環境的不良影響。 期用技術手段化解企業「漂綠」 「漂綠greenwashing)」是由綠色」(green象徵環保漂白」(whitewash合成的新詞指企業通過公關行銷等手段宣傳自己對環保的付出而實際行動卻背道而馳。 香港中文大學2020年發表的論文《供應鏈中的綠色形象管理:企業供應商的戰略性披露》指出,企業策略性地披露了與對環境負責的「好」供應商的關係,同時隱瞞了與「壞」供應商的關係。 此外,在極端炎熱、森林大火、大型氣候災害發生的日子裡,公眾對氣候變遷意識有所增強,企業的漂綠行為也往往隨之增加。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