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4年1月20日 · 卡路里計算App 用健康飲食減肥. 作者: Esor Huang 1月 20, 2014. 控制每天飲食的卡路里總數是健康瘦身的好方法之一。 國外有一款非常知名的減肥 App :「 Noom Weight Loss Coach 」,主要功能就是每天追蹤我們的飲食狀態,計算熱量,調整飲食中的蔬果、肉食比例,從而達到一個可以持之以恆的健康飲食習慣,而只要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那麼身體自然就會比較好。 與其劇烈的快速瘦身,我也認為從改善自己基本的飲食習慣著手,才是正道。 不過很可惜的是,前面提到的那款 Noom 是英文 App,只有國外常見的食物卡路里計算,這對台灣用戶來說就不夠方便。

  2. 2017年6月6日 · 卡路里計算App 用健康飲食減肥 」,可惜後來那款 App 停止開發。 而現在,「 H2U LiFE 陪你一起好好過日子」則是另一款由台灣開發,並且內建大量台灣食物熱量資料庫的健康 App ,在飲食紀錄時,可以輕鬆搜尋台灣常見飲食,並找到大多數的食物的熱量。

  3. 2014年10月6日 · 卡路里計算App 用健康飲食減肥 」這個台灣團隊的作品, 不過今天要推薦另外一個號稱建立了 300 萬個全世界食物資料庫,也包含台灣食物資料庫的免費 Andorid 與 iOS 熱量計算工具:「 MyFitnessPal 」 ,因為豐富詳細的食物資料庫它可以幫我們仔細計算從外食便當家中食譜的熱量在快速易用的中文介面中提供有效的飲食卡路里管理。 1. 在功能上「 MyFitnessPal 」跟其他卡路里計算 App 相比沒有特別突出,但是「 MyFitnessPal 」 有三個地方確實優於其他服務 : 最大量的食物熱量資料庫,並且支援台灣食物。 操作速度飛快。 介面簡單易用。

  4. 2016年12月22日 · 1. 每天記錄體重,並追蹤體重曲線. 2. 計算每餐卡路里熱量與反省. 這倒是可以做得到的。 下面,我便來分享一下我的作法,覺得好玩的朋友可以試試看, 這樣做的好處 就是資料都在自己的 Google 試算表 中,可以隨時統計、追蹤與長久儲存。 但如果覺得還是找一個減重、健康類 App 來用比較好,那就當作是我異想天開的實驗吧! 下面則是我介紹過的健康類 App 參考: MyFitnessPal 300萬熱量表找出便當與麵包隱藏熱量. 個人健康管理中心12種手機 App 打造智慧型健康檢查與鍛鍊. 1. 記錄體重,觀察體重曲線. 記錄體重是減肥最重要最直接的方法,透過長期追蹤體重變化,可以知道自己的健康狀況。

  5. 2014年6月28日 · 今天想吃豬肉時有一次把它換成蔬菜吧! 沒錯,我們是要做到 A 這件事情,可是這件事情違反人類的欲望、違反我的習慣愛好,或是這件事情還有點遙不可及,這時候我必須先以一些簡單的、旁敲側擊的、看似無關緊要但步步逼近的小任務,去接近我的目標。 我們常常忽略這個階梯式的流程 ,或者這個在任何遊戲裡所有遊戲設計者都知道的「關卡任務」,如果主角不練功,怎麼可能打敗魔王? 而這些小小的練功,有時候可以設計得好玩一點,那麼這款遊戲的破關率就會大大提高,玩家不會玩到一半就放棄了。 三、預留後路:任何事情有做就好,沒做也都可以補救. 還是談遊戲性,遊戲中主角死掉了必定可以復活,受傷了還有補血藥材,那麼為什麼現實的工作方法裡,我們不這樣設計呢? 為什麼現實的習慣養成中,我們失敗了就直接放棄呢?

  6. 2014年2月16日 · 1.我不知道我原來是這樣: 長期追蹤下來的數據,會讓我驚覺:「原來我真的積習這麼深」,達到警惕要改變的提醒。 2.最小的改變是最關鍵的改變: 持續追蹤時可以讓我更容易看到「一點點的改變」,而這些透過數據具體化的微小改變,例如可能只是每天真的多走300步、每天少吃200卡,都會轉化成激勵自己保持下去的動力。 3.說不定有天我真的去做了: 不斷、不斷的提醒,或許一開始我還是常常不願意照著做,但只要在某幾次提醒中照做了,就立即提昇很大的成功機率! 4.在最需要時學習健康知識: 各種健康知識、資訊透過專精 App 讓我在需要時立即獲得,因為有需要,學習起來也會比平常更容易記住、更容易行動。 5.遊戲化,我們更容易做到:

  7. 2019年9月3日 · 例如「 Keep 」在計算每餐飲食的卡路里時提供了一個英文的飲食資料庫讓我們可以輸入食物的英文關鍵字找到相關的食材餐點的營養資訊加入到飲食紀錄中可以幫我們自動計算每天攝取了多少熱量多少蛋白質。 他的飲食資料庫不算豐富,但還可用。 如果輸入英文關鍵字查找不方便,其實可以 利用 Gboard 輸入法的中文直接轉英文功能 ,就能快速查找自己吃過的食物。 「 Keep 」也有一個便利之處,就是透過我們記錄自己的身高、體重、訓練計畫後,「 Keep 」會提供給我們一個每日應該攝取多少範圍內的卡路里的建議。 而且當結合我們的健身、跑步、走路等等的運動數據後,會將運動數據轉換成可以「額外補充」卡路里的數據。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