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3日 · 很多減肥人士可能都經歷過所謂的平台期減「脂」不下,又或成功後體重火速反彈,究其原因可能是遺傳及年輕時的不良習慣將體內脂肪定位推高,令身體將高脂肪量當成正常水平,因而在平原期減不下去,即使減完亦容易反彈至原來的體重。

  2. 2020年12月11日 · 教授親述日常飲食小建議|健康基因. 王駿 2020/12/11 18:07. 圖片: unsplash. 在今天的訪談內容中,辛克萊教授談到了當下最熱的禁食話題以及他在飲食方面的一些小建議。. 禁食1-2天會給我們身體帶來甚麼好處嗎?. 在今天的訪談內容中,辛克萊教授談到了當下最熱的 ...

    • 「醫生荒」原因一:高壓環境
    • 「醫生荒」原因二:求醫門檻低
    • 「醫生荒」原因三:人手分配問題

    從個人層面上看,醫療行業從來都不是易事。我想每位新入行的醫生都有心理準備去面對高壓的工作環境,但到真正當前線醫生時,面對不設上限的工作量,努力捱過今天,明天還有更多工作等著要處理;這星期努力過了,下星期、下個月、下年要更努力,更不用說不斷加班、連做30多小時的on call制度。這種無了期的磨鍊是最磨蝕意志的。以冬季流感高峰期為例,有超過十天急症室求診人次約7,000次,內科住院病床佔用率超過100%,伊利沙伯醫院內科病床使用率更高達130%!(註:這是數字遊戲)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從病人角度看,只要持有效香港身分證,約9成的醫療費用都由政府承擔。領取綜緩人士更可向社署申請醫療收費減免。有了政府大幅資助,求診門檻極低,造成市⺠優先選用公院醫療服務,公私營醫療的天秤亦往公立醫院側傾倒。 根據醫務委員會網站資料,香港現有約1.5萬位註冊醫生。當中45%為公立醫院醫生,負責香港約九成的醫療服務;其餘55%為私營機構醫生,負責香港餘下一成的醫療服務。老實說,筆者不敢相信兩者差距會如此極端,但引申出來的公私營醫療失衡問題,大家有目共睹。

    當然,人手不足是不爭的事實,以醫生佔人口比例,每一千名香港市⺠有1.99名醫生(2020年年中人口估計為7,509,200)。相比德國比例為4.2名、意大利4名、奧地利5.1名,香港的數字絕對稱不上好。 Q:醫管局怎樣分配這緊絀的人手呢? A:急症室、兒科、內科及老人科一直是公立醫院的壓力重點。引述佘達明先生的觀點,以上科目的前線醫生數量在過去10年沒有增⻑。就算有增加的1,000名醫生,醫管局也沒有調配人手至壓力點。在人口急劇老化、醫療需求日漸增加的情況下,前線醫生的工作量與壓力日益嚴重。 Q:政府或醫管局有嘗試改善制度嗎? A:有的。公私營協作計劃是其中一個方案,可惜以失敗收場。計劃希望將穩定的⻑期患者安排至私營市場,但沒有具體方針、目標與適當監管,最終醫管局只分流到不足0.1%病人至私...

  3. 2024年3月12日 · 昨天(3月11日)大市之表現同近日一樣,恒生指數一直緊扣著月內高位左近,但卻無法突圍而上。 港股分析|恒生指數一直處整固之中

  4. 2024年2月14日 · 羅奇分析主要因素:1. 本地政治. 羅奇指出於香港回歸的首20年,政治局勢是相對穩定的。 但至2019年香港政府推修訂《逃犯條例》等情況影響了香港。 文章更引述於2019年當時的恒指曾至近30,000點。 羅奇分析主要因素:2.中國. 羅奇指港股一直被視為中國的槓桿市場,但由於各原因致中國經濟陷困境,特別是「3個D」(three Ds): 債務(debt) 通縮(deflation) 人口結構(demography) 加上新常態等因素影響下,中國CSI 300指數跌超過40%;而恒生指數同期亦跌49%。 羅奇分析主要因素:3. 環球發展. 羅奇分析指出,自2018年中美關係影響香港,料可能會產生很大後果,當中考慮到香港的外貿總額佔整體GDP達192%。 歐冠昇不同意玩完言論.

  5. 2021年1月24日 · 問題一:你認為驅動年初至今港股市場表現的核心因素是哪些?. 主要有幾大原因,排位由最重要開始。. (1) 轉折點在去年11月4日拜登勝出 美國總統大選 ,民主黨新一輪1.9萬億美元財政政策落地可期,推動美國進入新一輪補庫存周期。. 全球經濟復蘇預期提升 ...

  6. 2020年9月29日 · 除非耳垢完全堵塞了耳道,才有機會引起耳朵不適或傳導性的弱聽,其中一個常見情況如下: 洗頭或游泳後,水浸入了外耳道,令耳垢於吸收水分後而澎漲,造成完全阻塞耳道。 患者有機會忽然感到聽力減弱,且會耳痛,待乾爽後才回復正常。 建議方法 :如要保持耳道的乾爽,可於洗頭或游泳時利用棉花球或耳塞防止水流入耳裡,結束後以棉花球或乾布盡快揩去耳內的水。 【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 勿自行用耳挖、棉棒等硬物挖耳. 衛生署亦指出,如自行使用耳挖、棉棒等硬物挖耳,反而會將耳垢推得更深入,引致堵塞耳道,令聽力受影響及導致耳朵不適。 如選擇自己動手挖耳亦有機會弄傷外耳道。 市民如使用不潔的挖耳工具便有機會引發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