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口腔生瘡或長出痱滋,很多人以為是熱氣之故,大多當作平常事,多數以鹽水潄口或飲涼茶、解毒湯應付。 然而當口瘡或潰瘍久久未癒,就要當心會否是其他病變。 奪命口腔癌,最初病徵便是一處細小的潰瘍、突起物或痱滋,這些徵狀都不可忽視! 以下兩位個案主人翁,告訴大家口生異物或潰爛,一定要正視! 口腔內的小肉粒、小潰瘍不可忽視! 黎女士大約兩三年前發現口腔內有顆肉粒,她當時這樣處理:「我有見過醫生,他檢查後沒說是甚麼,叫我觀察吓,之後我也沒理會了……」。 她口中的「那顆東西」,生長在口腔內上顎位置,像一顆紅豆大小的肉粒。 不痛不癢不流血也沒長大,她就由得它「住」在口腔內。 「雖然那顆東西沒長大,但有時進食時食物會頂着,有點不舒服,所以去年底我忍不住請醫生幫我割除!

  2. 今期就由專家解構到底甚麼是耳水不平衡,以及其他引致頭暈的真兇! 如果你有天腳步浮浮,眼前景物搖搖擺擺,別以為自己一定是耳水不平衡,因為耳水不平衡,只是引致頭暈的其中一個原因,而且只佔頭暈患者約百分之五。 十多年前,當時才四十多歲的謝女士有天早上突然覺得天旋地轉,眼前傢俬搖搖擺擺,求診後醫生懷疑她患上耳水不平衡。 「最初求醫也不知何事,醫生給我處方止暈丸。 之後久不久就暈一次,由初期的兩年一次,到一年一次,直至近年的一年三、四次,愈來愈密! 其後謝女士在政府專科診所求醫後,醫生轉介她到東區醫院進行測試,以確定是否患上耳水不平衡。 聽力學專家區建國博士說,耳水不平衡在暈眩病症中只佔少數,暈眩不一定由此症引起。 到底甚麼是耳水不平衡? 我們的耳朵內,真的有耳水嗎?

  3. 李醫生說,人在壓力下或連續捱夜工作、看球賽直播、唱K或打機等導致睡眠不足,都會令免疫力下降,這時一樣有機會被「蛇」偷襲。 神經短路 後遺痛楚. 患者康復後或有機會出現後遺神經痛。 李靜芬醫生解釋,這種情況很多時出現延遲斷症,錯過了第一時間治療的病人身上。 「此病是由潛伏在神經主幹、脊椎根的水痘病毒引起,發動攻擊令神經線發炎,到病毒走到皮膚表面出現水泡、引發疼痛、潰爛時,整條神經線已完全浸淫在炎症中。 所以最重要是在發病頭三天確認病症,立即處方抗水痘病毒藥物,阻截它神經線發炎。

  4. 彭少良醫生向家長解釋,所謂「發骨節」是指兒童的長骨末端生長、拉長,因而產生痛楚,即關節痛,不會發燒,但大家常以為會發燒。 最易有發骨節關節痛楚的位置是膝頭及腳跟,如小朋友突然因膝頭關節痛而大哭,痛一陣便沒事,不伴隨發燒,是發骨節的典型徵狀。 髖關節痛 誤為膝痛. 如果發燒又伴隨骨痛,就不是發骨節,而是因身體受到感染而發炎,發炎化學物質多,就會產生骨痛。 到底杰仔所患何病,彭醫生耐心向杰仔查問身體有沒有其他不舒服,杰仔除了指住膝頭外,並沒有其他回應。 父母說這期間沒有傷風咳、腹痛、嘔吐、肚瀉、小便不舒服等情況。 之後彭醫生為杰仔進行臨牀檢查,包括按壓腹部及他投訴有痛楚的右邊膝頭,以及上呼吸道及肺部情況,均沒有發現任何不妥。

  5. 年輕患者則可能本身有青光眼,引致視神經盆凹陷,阻礙血液回流,致有較大機會出現視網膜中央靜脈栓塞。 另外亦有因眼神經線或血管發炎,觸發血管阻塞。 文獻上就有記錄有人感冒發燒後視物模糊,檢查後發覺是中央靜脈栓塞。 一般視物模糊可以有其他原因,例如發炎亦會眼矇眼痛,視網膜脫落也會眼矇,故患者需要進行螢光血管造影檢查,在靜脈注射螢光顯影劑,然後進行電腦掃描,當螢光劑到達視網膜血管時,如有阻塞、血管擴張或滲血都可以清楚顯現。 病人亦需要進行OCT掃描,以檢視黃斑水腫的呈度及視網膜細胞的受損情況;亦可以檢查視網膜有否其他病變,如黃斑點前膜、黃斑點裂孔。 陳偉民醫生說,當視網膜中央靜脈血管阻塞後,會引發黃斑水腫,故看到的景物會朦朧一片。 眼白注射 多種藥物. 確定靜脈阻塞情況後,爭取時間治療有望改善視力。

  6. 喉嚨痛不是病,它只是一種病徵,背後引發的原因多樣而複雜。 以下兩位喉嚨痛患者,被喉嚨痛纏擾足足三個月,見過耳鼻喉專科亦照過胃鏡都找不出原委……

  7. 這雖然不是一百萬人的故事,卻可以發生在你、我或他身上的故事,輕微者只是肩頸膊痛,嚴重者頸項像被鎖住一樣,肌肉不由自主地跳動。這種極度普遍的痛症,稱為「肌筋膜疼痛綜合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