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07年,威院曾發生領錯屍體事件,職員錯誤發放遺體給另一死者家屬,結果遺體火化後,才被揭發。 後來又用了2D barcode,從此便沒有遺體不見了。 自費藥物亦規管

  2. 「看你從甚麼角度去看吧!有些病人根本明知是不行的,但你竟然救得到的話,那便已經是賺了。就算救不了,病人的家人還是會感激的,而你,也陪他走了人生最後那程……」 回望30多年前血癌治癒的百分比,一、兩成是常態。

  3. 一般來說,由病發到死亡歷時10至14年不等。 如果患者存在其他併發疾病,例如中風、糖尿病或腎病等,預期壽命將會更短。 認知障礙症籠統分成三個階段,病徵與行為表現詳見如下:

  4. 往後的日子,隨着疾病和死亡迫近,傾向討論人生另一個重要 課題 死亡,甚至是如何死亡(quality of dying)。 生、老、病、死這四個人生必經階段,心清水的你不難發現彼此並不是各佔人生四分一時間。

  5. 當時我在香港演藝學院修讀戲劇,正值準備升上畢業班的暑假期間,得悉家父患上末期癌症;當時感到既突然又震驚,一家人除了要面對如何醫治疾病的問題外,還面對著一連串心靈上的障礙。

  6. 排列完成後,便再多加一個選項 死亡 給受訪者,請他們按個人想法,將之安插其中,排第一,代表覺得最差的情況是死亡,如此類推。 研究結果出乎意料:

  7. 2011年8月,13歲男童張睿霆於屯門醫院接受顱頸融合手術,由美國兒童腦外科權威Dr. Dachling Pang主力操刀,方醫生擔任助手。病人術後拔喉後出現呼吸困難,缺氧25分鐘後雖搶救成功,但於深切治療部昏迷留醫18日後死亡,死因庭裁定男童死於不幸。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