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10月8日 · 一個良好領袖能使下屬經常進入一個最佳的準備狀態為組織效力所謂上行下效靠的是每人都有知情權和有良好溝通渠道。 3. 向員工負責 (Commitment to Staff) 一個良好領袖能認識自己每一個下屬的特性和強弱項並公平看待每一個人讓員工可參與 ...

  2. 2014年11月6日 · 首先需要管理好自己的部門帶好自己的團隊管理有下屬的經理有別於管理一個前線員工。 經理比較有經驗,有能力,有自己的想法。 如何聽取與尊重他們的意見,懂得什麼時候放手,什麼東西需要下放、可以下放,這是重要的課題。 不然會影響自己與這些經理間的互信他們的士氣團隊的凝聚力帶領下屬落實策略. 更重要的,作為一個部門主管,我們是部門與整體企業間的橋樑,上情下達,下情上達。 推動一切變革,靠的就是部門主管。 我們須要了解企業的願景策略,帶領自己部門配合策略,落實策略。 讓部門員工明白自己扮演的角色,跟企業的遠景與策略有什麼關係,他們對公司的貢獻是什麼。 他們是拼圖裏的哪幾塊,跟其他部門怎樣銜接。 如果他們做壞了,對整體企業會有什麼負面的影響。

  3. 2019年10月2日 · 三位領袖運用以下的方式與下屬進行溝通及向下屬發放訊息: 經常向員工表達「與您在一起」而不是「在您身邊」 經常肯定員工「您是專家」 遴選新的成員成為生力軍 培養明確的核心文化,鼓勵成員保持忠誠 以開放、包容和高素質方式進行溝通 建立 ...

  4. 2023年2月12日 · 中層有個容易犯的錯誤就是覺得自己有點權力就濫用上司和下屬要建立互信而下屬很多時都會有自己的底線當他覺得你做的事情與其價值觀不同或者不公平會有所投訴。. 如果令下屬有很明顯的對抗絕對不是好事會讓上級覺得你沒有領導 ...

    • 「計劃總是必須修改」對「仔細計劃」
    • 「學校事務需要管理」對「協調在學校是不可行的」
    • 「遵循當局指令」對「創造性地不服從」
    • 「學業成績是教育成果的唯一真實衡量標準」對「學業成績作為衡量教育成果其中一個標準」
    • 「不要做出決定」對「在你確定之前採取行動」
    • 「委託他人」對「自己動手吧」

    對於建立新的課程或計劃而言,事前仔細規劃非常重要;但是,推展新的課程或計劃時,可能遇上意外,局面也不斷變化,需要不斷更新計劃(Louis & Miles, 1990)。靈活規劃,才能應對變化,提升工作效益。

    隨着教育行業發展日趨專業,學校工作更形複雜,各項工作須按程序分工,再由不同小組合作處理;校內科組等單位繁多,在學校內部時有溝通協作,架構複雜,難以系統及規律地管理;可是,如學校不能管理和協調,學校內的個人或小組協作和溝通將失效,亂象頻生。

    縱使政府當局對校長有調職、解僱或降級的權力,但校長不能因而成為傀儡。如有助滿足學生學習所需,校長應主動改變既定政策及規則。校長須在工作中尋找合適的空間,一方面可以「獨立自主」,另一方面又可以對當局「忠誠的主線上有點偏離」。這是校長這項工作的必要條件(Morris et. al., 1984)。

    很多人仍然視學業成績為衡量教育成果的重要標準,因為這似乎最能展示學校常規學習的指標;可是,教育的使命不僅止於提升學生學習表現。因此,學校應該不斷尋找和發展其他持久的評估方法以了解學校的整體工作成效。分數固然不可忽略,但不要只着眼於學生成績。

    校長要兼顧管理和領導工作,因此既要勇於行動,亦要謹慎思考。未有周詳計劃前立刻行動,容易導致出錯;然而,思前想後、顧慮太多卻又容易癱瘓工作。工作中固然要自省,但也要時刻細思行動背後的理念,以便取得平衡。

    如何分配領導等權力是學校領導的核心問題。校長需要站在工作前線,但同時也必須對下屬的領導有信心。如領導和下屬之間沒有合適的張力,領導者要麼變得不堪重負,要麼易重覆他人的錯誤。 校長每天都受這些矛盾或模糊困擾;身為學校領導,既要考慮工作的實際困難,也要兼顧教育的使命和價值,並不容易。教育工作在理想和現實間求取平衡,可謂與中國陰陽並濟相生的概念十分相似;兩者相互調和,才能成功。如校長能在上述各項矛盾或模糊中,覓得調和、折衷之道,則對學校處理目前工作和規劃長遠發展而言,助益殊深。 Deal & Peterson(2016)認為這樣以雙焦點方式來處理學校中的矛盾或模糊對於校長日常管理、領導學校來說十分重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為了解決不同矛盾或模糊,校長當以「平衡」之策應對,以助改善局勢,令校園工作氣氛...

  5. 2022年1月10日 · 2022-01-10. 明「策」秋毫. 標籤: 人才 價值觀 灼見原創 灼見獨家 牛津大學 領導才能 高等教育. 訪問過程中看見不少卓越領導者對下屬親友及一些基層人士亦謙遜有禮很少架子。 (Shutterstock) 筆者早前有幸能成為牛津大學訪問學人於牛津大學走入不同學系與十多位不同頂尖學者討論他們的教學創新理念研究理念及領導理念礙於他們比較低調想用不具名方式分享因此筆者亦尊重他們),筆者深獲啟發, 獲益良多。 因此,筆者亦想藉此與各位讀者分享一些個人的看法及反思,彼此交流。 筆者今次想用領導及管理(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的角度,提出於牛津大學三所著名建築物的當刻反思,希望能向讀者分享我的愚見:

  6. 2016年6月23日 · 此時他已考得精算師執照試場苦旅告一段落於是轉而讀書鑽研管理後來調職馬來西亞又向公司自請進修管理課程他說與下屬相處尤其比自己資深的下屬溝通清晰無礙至關重要一定要學習避免言語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