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3年5月24日 · 一線醫生:要先搞清楚這個問題. 分享到: 2023-05-24 11:27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大 中 小 】 【同期】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名譽臨床助理教授、皮膚科專科醫生 盧景勳. 你也知道香港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是一個中西文化匯聚的地方,我們的病人很多時候會同時看西醫和中醫,大家對兩者的醫療其實都是很接受的,我覺得最大的問題是,需不需要結合。 【解說】“中西醫結合”的聲音存在已久,2003年“非典”時,中西醫便曾密切配合了一番。 二十年後,一場新冠再次掀起了“中西醫結合”的熱潮。 就在幾天前,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成立了香港首間非牟利診所“基佑綜合醫務中心”,以中西結合治療為理念,為社會大眾提供優質基層醫療服務。

  3. 2023年12月19日 · 登入旅發局電子平台選擇心儀餐廳或酒吧的餐飲消費. 按“新增到我的錢包”將餐飲消費券儲起. 每個帳戶同一時間只可領取最多一份餐飲消費券,於商戶兌換後才可以再領取其他消費券(視乎供應情況) 餐飲消費券加到“我的錢包”後,不可取消及更改. 兌換優惠:取券後30日內使用. 餐飲消費券自領取日﹙即加入到電子帳戶錢包當日)起計30日有效,逾期不獲補發。 餐飲消費券適用於每日下午6時後至當晚商戶休息為止。 餘下10萬份餐飲消費券明年1月10日登場. “香港夜饗樂”本地市民版餐飲消費券共有 20 萬份,第二批10萬份消費券將於2024年1月10日(星期三)上午10時起派發。 (完) 【編輯:崔靜雯】

  4. 2023年1月6日 · 根據香港法例第60章《進出口條例》,旅客攜帶受管制藥物入境或出境,需要出示由衞生署簽發的許可證,否則可能被檢控,而有關物品亦可能被檢取。 然而,若旅客在其個人隨身行李內攜帶藥物以供合理自用,可獲豁免領取許可證。 若有關藥物被列為危險藥物、抗生素或第一部毒藥,亦須受香港法例第134章《危險藥物條例》、第137章《抗生素條例》或第138章《藥劑業及毒藥條例》規管,如須獲醫生處方才可攜帶過關。 違者最高罰款500萬元及終身監禁。 (完) 【編輯:刘春】

  5. 2024年4月29日 · 【字幕】今次活動為香港市民提供近距離接觸廣西傳統文化的機會,感受濃濃的廣西民俗風情,也促進了桂港兩地的文化交流與合作。 吳天恆 香港報道. 相關新聞. 李家超:冀香港文學舘帶領本土文學走向更廣闊天地. 首屆中華文化節開幕節目舞劇《五星出東方》六月在港公演. 香港駐雅加達經貿辦支持漫畫界參加馬來西亞漫畫周. “廣西三月三”走進港澳系列活動在港啟動. 澄懷逸興:海內外澄籍鄉親書畫作品展在港舉辦. 粵港澳動漫亮相香港西九龍高鐵站. 香港高鐵遊風景:萬國建築博覽會——天津(附線路) 敲響大運“前奏” 成都大運會公園文化活動正式啟動. 海外華文媒體代表走訪廣西 感受少數民族文化. 澳門在葡萄牙設展館推廣文化城市形象. 英國倫敦眼亮起“中國紅” 香港珠海學院辦校慶文化講座 首場講述敦煌魅力.

  6. 2024年2月23日 · 香港的“新春團拜”到底是什麼? 分享到: 2024-02-23 08:11 | 稿件來源:香港中通社. 【字號: 大 中 小 】 熱鬧的舞龍舞獅、鄉親朋友歡聚一堂、見面互道祝福、合影祝酒拜年、有新春特色的零食水果⋯⋯每年新春佳節,香港各界的“團拜”便接踵而來,有的陣容強大、參與人數眾多,有的小而溫馨,其樂融融。 從農曆正月初開始,陸續持續到正月底。 政府官員們也會輪流到各團拜現場給大家送祝福。 單2月22日這一天,香港便有三場以上的新春團拜舉行,包括香港中華總商會甲辰年春節酒會、香港潮屬社團總會甲辰年新春團拜、香港科技大學傳媒新春團拜聚會等。 拜年,是中國傳統習俗,是人們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願的一種方式。 團拜,顧名思義,是集體拜年,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

  7. 2022年5月20日 · 據入境處數字顯示,20日當天共有402對新人擬登記結婚,是2019年以來的新高。 (香港中通社記者張海德攝) 香港中通社圖片. 相關新聞. 港大醫學院引入機械臂做脊椎手術 20位病患受惠. 劉震雲與香港學生談文學 鼓勵“坐下來寫” 台灣台北2小貨車對撞起火燃燒. IMF上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期至5% 香港再爆踢假球 ICAC“勁草”行動拘12人. (黃埔百年)黃埔精神影響一生——季麟連的黃埔情. 香港恒生指數跌344.15點 報18477.01點. 香港第二屆同鄉社團家鄉市集嘉年華即將開幕. 《鹿鼎記》陳近南雕塑亮相香港啟德郵輪碼頭. 台灣日月潭遊客稀少. 香港入境事務處新總部將於6月11日啟用. 香港入境處首席入境事務主任黃君彥會見傳媒.

  8. 2023年5月16日 · 香港醫療體系一向以西醫主導。 新冠疫情下,科研證實能緩解症狀、改善“長新冠”的中醫藥成為“抗疫功臣”,中西醫協作治療再次走進公眾視野。 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榮譽臨床助理教授盧景勳醫生、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專業顧問歐國賢近日接受香港中通社專訪,談目前中西醫協作面對的困境、治療方法的溝通與實踐等。 中西醫協作有何難. 香港醫管局早在2014年推出中西醫協作項目先導計劃,初期為三類特定病患提供中西醫協作治療服務,包括中風、癌症紓緩、肌肉及骨骼痛症。 不過,計劃推行以來反響平平,截至去年底,只有約3000名病人參與。 “其實我們接觸到的市民對中西醫結合治療的接受程度都很高。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