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深圳兩日去邊好 相關

    廣告
  2. 上個月有 超過 100 萬 名用戶曾瀏覽 agoda.com

    現在預訂深圳酒店可享二折優惠。 先預訂,後付款,趕快預訂吧!

搜尋結果

  1. 2023年4月27日 · 疫情放緩後不少港人已計劃整裝或已多次外遊,相隔三數年沒有離港,對於部分需要服藥控制病情的長期病患者而言,旅行難免會感到不安心。 例如 糖尿病 患者,每天需要定時「篤手指」驗 血糖 和服藥控制血糖水平,出埠外遊時除了需帶備足夠藥物外,也應增加量度血糖的次數和注意飲食,避免血糖水平「樂極忘返」。 還有手提行李清單一覽! 出發前 ── 攜帶病歷證明書、充足藥物. 養和醫院糖尿科專科護士梁仲怡表示,糖尿病人可於出發前先請醫生寫一封註明患有糖尿病的病歷證明書,並簡述病况和所需藥物。 除了可用於證明所攜帶的糖尿藥物和胰島素以通過出入境安檢,萬一有需要在目的地求醫時,亦能供當地醫護人員參考。 糖尿病患者出發前亦應準備充足藥物,避免因言語不通而無法購買相同藥物,以備不時之需。

  2. 2018年8月13日 · 根據香港韋氏兒童智能測驗,智能測試所得分數為智商(IQ,Intelligence Quotient),一般人智商平均在80至110之間,若介乎70至79稱為「有限智能」,69或以下即納入智障範圍。. 「有限智能」的小朋友,智力處於「正常」與「智障」之間;在社交、應對上沒有困難 ...

  3. 2020年1月6日 · 港人生活忙碌兼節奏快,不少上班族更要三餐均在外解決。. 養和醫院 營養師莫穎姍指出,經常外出用膳,容易墮入 5 個飲食陷阱,包括鹽分攝取過多、飲水少及蔬果量不足、多飲高糖飲料例如含糖咖啡、檸茶及珍珠奶茶等、經常吃煎炸食物,以及食無 ...

  4. 2019年10月14日 · 郭:痛風是一種 關節炎 疾病,患者因血液中尿酸含量過高,尿酸在關節積聚,成尿酸結晶體,關節因急性發炎而紅腫、劇痛,受影響位置常見於大拇指、腳趾等遠端關節,有時亦可引起發燒、疲倦等徵狀。 患者以40歲以上、常飲酒、少運動的男性為多,可能同時有三高、肥胖、中央肥胖等問題。 尿酸乃嘌呤(purine)分解後形成,嘌呤可由身體製造或從食物中攝取。 正常情况下,尿酸可由腎臟排泄,但當嘌呤代謝失常令尿酸於身體積聚,則會出現尿酸過高。 若情况惡化,患者不單一個關節受累,可能影響其他關節,如腳踭、手指、手腕、膝關節,嚴重個案可能因尿酸沉積在腎組織而形成結石,或出現急性尿酸 腎病 ,影響腎功能。 圖8之8 – (劉焌陶攝) 少食海鮮為何仍中招? 問:痛風發作有什麼風險因素?

  5. 2020年2月6日 · 【明報專訊】本港昨新增3宗 新型冠狀病毒 確診個案包括前日確診六旬漢的妻子和女兒和一名需往深圳工作的五旬漢總確診數增加至21宗當中近四成即8宗屬於或可能屬於本地感染。 特首 林鄭月娥 昨首次承認香港或已出現社區傳播,疫情進入另一嚴峻階段。 有微生物學學者認為,社區有隱形病人和初期傳播鏈,本港已出現社區爆發,若病毒大規模傳播,推算會有兩三成市民感染。 目錄. 染疫六旬漢妻女確診. 另一人深圳工作 妻現病徵入院. 或四成個案屬本地感染 何:未來兩周關鍵. 本港兩日內新增6宗新型冠狀病毒確診個案,令本港總確診人數增加至21宗。

  6. 2023年2月20日 · 20/02/2023. 心臟停頓, 心血管, 腦癇症, 血壓. 分享此內容: 【明報專訊】老馮半年內 暈倒 3次,但每次都在送入急症室前醒過來,看似回復正常,留院觀察也找不到任何問題。 因為擔心隨時再次暈倒,老馮變得畏縮,整天留在家裏,什麼也不敢做。 到底發生什麼事? (編者按:筆者指出,最常見引致突發暈厥的病因包括:心律不正常、短暫心臟停頓及突發性 血壓低 外,另外一個導致暈倒的腦部病理因素就是腦癇症 (俗稱「發羊吊」),患者會突然手腳抽搐、全身顫抖、兩眼反白、口吐涎液,繼而失去知覺、昏迷暈倒,甚至……) 目錄. 半年突然短暫暈倒3次 查找4病因:心律不正常、低血壓、腦癇症? 擔心隨時暈倒跌倒撞傷. 腦或心血管病 可致短暫失知覺. 心律不正常 突發暈厥沒先兆.

  7. 2020年12月17日 · 首先當食物進入口腔內,經牙齒咀嚼把食物磨碎;第二是舌頭向上頂,把食糰推向喉嚨;第三階段是食糰在喉嚨引起吞嚥反射,咽部肌肉收緊、會厭遮蓋氣管防止食物進入氣管,之後食道肌肉放鬆把食糰推進食道;最後食糰由食道蠕動至胃部進行消化。 以上過程若有其中一個步驟出問題的話,就是吞嚥困難。 養和醫院外科專科醫生唐琼雄醫生表示,吞嚥動作看似簡單,但其實已包括了4個階段,過程中若任何一個步驟出問題,就是吞嚥困難。 賁門功能問題、胃酸倒流 容易吞嚥困難. 唐醫生指出,雖然很多有吞嚥困難的人士都是長者,特別是 中風 、 柏金遜症或認知障礙症等患者 ,但年輕人士都有機會出現吞嚥困難,例如曾接受 頭頸手術或放射治療 ,或者食道賁門失弛緩症的患者,因為下食道括約肌(即賁門)無法放鬆,導致食物難以進入胃部,形成吞嚥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