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16日 · 5種脫疣治療. 疣多數會於半年內自然消失。 可是,若果病徵持續,便可能需要脫疣。 脫疣治療方法眾多,患者宜先聽取皮膚科專科醫生的專業意見,再按個人狀況,決定治療方式。 不過,讀者要注意,由於疣是一種病毒性感染,即使已清除,日後仍有機會復發。 表2:5種脫疣治療比較. 私家醫院脫疣療程費用. 不少醫療機構均提供脫疣治療,部份聲稱低至數千港元,有些則以身體部位來定價。 部分私家醫院或醫療中心會於網站提供二氧化碳激光脫疣收費資訊,價格介乎約$700港元至超過$19,000港元不等。 由於價錢或因數量和位置而變動,宜向有關機構查詢實際收費。 脫疣可以claim保險? 唔一定! 消委會早前發表 報告 ,指有醫療中心職員聲稱可借醫療保險承擔脫疣療程費用。

  2. 2022年7月14日 · 5種脫疣治療. 疣多數會於半年內自然消失。 可是,若果病徵持續,便可能需要脫疣。 脫疣治療眾多,患者宜先聽取皮膚科專科醫生的專業意見,再按個人狀況,決定治療方式。 不過,讀者要注意,由於疣是一種病毒性感染,即使透過清除,日後仍有機會復發。 點擊圖片放大. 私家醫院脫疣療程費用. 不少醫療機構均提供脫疣治療,部份聲稱低至數千港元,有些則以身體部位來定價。 私家醫院方面,現時只有2間於網站提供二氧化碳激光脫疣收費資訊,價格介乎2,500港元至超過15,000港元不等。 由於價錢或因數量和位置而變動,宜向有關機構查詢實際收費。 點擊圖片放大. 脫疣可以claim保險? 唔一定! 消委會早前發表報告,指有醫療中心職員聲稱可借醫療保險承擔脫疣療程費用。

  3. 2019年7月1日 · 身體失衡 需多方面調理. 中醫治療着重於對症下藥,診察必須詳盡,才能有效根治皮膚問題。 皮膚問題是個徵兆,代表身體處於一個失衡的狀態,所以必須從生活、飲食習慣和作息方面調整。 除此之外,中醫也會處方適當的藥物把身體失衡的部分調整,以免反覆發作。 中醫治療皮膚病是要幫助體內提升氣化作用、強化肺脾腎的水液代謝功能,增加肝臟解毒代謝功能。 因此,弱的免疫系統會增強,紊亂的免疫系統會趨向穩定,皮膚病就會因為改善體質而變好,而不只是消炎或抗過敏、止癢的症狀緩解而已。 (節錄) 【原文: 中醫淺談皮膚病 】 撰文 : 張琛 註冊中醫師. 欄名 : 知多啲.

  4. 2024年5月1日 · 在財富增值路上,讓自己收入增加是最好的理財方法之一。 但有報告指出,不少僱主為降低成本,採取了「提供誇大職稱」的策略,這情況在香港及大中華區較為常見,但只會造成反效果,導致公司內部效率低和不公平,並可能最終導致員工流失。 報告指,大中華區僱主常誇大職稱以降低成本; 香港六成的年輕員工期望12-18個月內可以晉升; 七成員工表示新的職稱無法使他們留在公司。 「負責人」或「經理」經驗要求不超過兩年. 專業招聘機華德士 (Robert Walters)指出,職稱膨脹現象在香港及大中華區較爲常見,這是在經濟不確定的背景下,僱主降低成本的措施之一,為吸引和留住人才而提供誇大的職位名稱,這種做法往往並不需要相應的經驗、技能或者匹配的薪資。

  5. 2019年7月28日 · 兒童每日應攝取多少? 長時間低頭 或致頭暈. 不少人使用電腦、智能手機時,會不期然地長時間低頭或頸部固定一個姿勢。 註冊脊醫伍兆聰指,這些習慣容易造成頸椎損傷,導致頭暈。 他續稱,上頸椎部位滿佈控制人體平衡力的感覺神經,「頸椎病變性頭暈」是指頸椎病直接刺激、壓迫或牽拉頭部敏感組織,使患者感到頭痛及頭暈。 患者主要表現為突然頭暈發作,但往往不以為意,他說:「以為耳水不平衡或腦部有事,向不同專科求醫檢查都找不出實際原因。 」這源於日常不良姿勢致頸椎神經功能失調,平衡力減低而引發長期頭暈。 【延伸閱讀】: 研究:卵巢癌風險或與陰道細菌有關. 常「拗柴」或與頭暈有關.

  6. 2019年11月23日 · 微軟人工智能科學家Eric Horvitz的研究顯示,在網絡搜尋器上輸入關鍵字眼如頭痛,搜尋結果可能與咖啡因戒斷病或腦瘤有關,惟人類天生容易往壞方面想,盡管後者的機率遠低於前者,多達三分一人會繼續搜尋愈來愈嚴重的疾病,引致不必要的焦慮。 【延伸閱讀】 【飲食健康】鼓勵市民減吃糖鈉 看各國如何從營養標籤入手. 扭轉負面思維 先求醫勿盲目. 在本港,健康情緒中心2010年的數據顯示,15至65歲人士有10.9%有過度疑病行為,當中45至54歲者最普遍。 澳洲的網上CBT治療計劃仍在試驗階段,但本地其實已有精神科醫生提供面對面的認知行為治療,每周或兩周見面一次,旨在改變人的負面思想。 健康情緒中心官網上亦有Whiteley 7問卷,填妥後可判斷是否有必要就疑病症見醫生。

  7. 2021年7月1日 · 誘發偏頭痛的原因,包括睡眠不足、生活壓力大、天氣轉變、食物因素(如紅酒、芝士等)、女性周期等等,也有情況是當事人患上傷風感冒,也可能引致頭痛發作。 「預防可從日常生活做起,盡量保持睡眠充足、轉天氣做足禦寒、避免進食可引致偏頭痛發作的食物。 【高糖飲食問題多 增患高血糖及糖尿病風險(附9種有營食物): 按此 】 (節錄) 【原文: 全球常見疾病第三位 偏頭痛徵狀多 疾病埋身患者可不自知 】 作者、責任編輯:周美好. =====. 一鍵攞齊全港所有「疫苗優惠」、「疫苗抽獎」的參加辦法及連結【 按此 】 欄名 : 知多啲. 最新專欄文章 更多. 本港偏頭痛患者為數不少,腦神經科醫生袁孟豪指出,統計上每8個人中有一人罹患偏頭痛,數字普遍。 只是患者習以為常出現頭痛,無為意這就是偏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