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8月18日 · 藍政哲醫師建議不論是磨腳皮剪腳皮等物理性方式去腳皮或是含水楊酸足膜去腳皮的化學方式1個月以1次為佳最多不要超過2次且以無痛感為主若過度去腳皮造成皮膚敏感刺痛反而會造成皮膚刺激並讓腳皮增生速度加快也提醒像糖尿病患者或足部有發炎感染受傷等都不適合自行去腳皮避免造成傷口或使傷口更加嚴重。 藍政哲醫師說,想要有一雙美足,除了勤於擦乳液保養保濕外,應選擇1雙適合自己鞋子,穿鞋時也要穿襪子保護雙足,減少外在的刺激或磨擦,自然足部的皮膚會變好。 謠言3:磨腳皮前先泡溫水,容易不小心把「好皮」磨掉? 解答:錯! 正常皮膚並無好、壞皮之分,而泡熱水對去腳皮並無太大影響,過度的去腳皮才會造成傷害。

  2. 2022年2月2日 · 2022/02/02 23:35.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近年來民眾罹癌風險越來越高,相關話題也獲得高度關注。 近日網傳訊息宣稱民眾可觀察腳底是否出現異狀若出現紋路增多脫皮搔癢發黃與發白等五種狀況則代表肝臟病變訊號」。 對此,台灣事實查核中心經查證後指出,相關傳言皆為錯誤消息。 「台灣事實查核中心」28日發布的 「事實查核報告」 指出,社群平台和通訊軟體近期流傳一則影片,並搭配內容宣稱,在肝病科工作研究有30多年主任王愛國教授曾說,肝臟病變不少無跡可尋,身體會有徵兆出現,別再忽視,儘早檢查。 影片進一步指出,若民眾腳底出現「紋路增多」、「經常脫皮」、「搔癢難耐」、「發黃」、「腳掌發白」等五大異常狀況,皆是肝臟出現病變的訊號,恐罹患「肝癌」。

  3. 2019年7月21日 · 記者姜凱玲/報導. 編輯台報告:網路虛虛實實,謠言真真假假,究竟網路謠言對不對? 生活週報每回將針對不同的主題,為大家突破盲點、解答疑惑! 謠言1︰患有香港腳,腳就一定會癢? 解答:錯! 腳會癢不一定就是香港腳。 許多人誤以為只要腳底發癢就可能是感染香港腳但其實足部脫皮脫屑也可能是香港腳的病徵。 趙昭明皮膚科診所院長趙昭明醫生表示,足癬即是俗稱的香港腳,是常見的足部皮膚病。 在潮濕悶熱的環境下,使得黴菌大量孳生、感染,可能在腳趾、趾縫間、腳底,甚至是腳背上,產生局部搔癢、皮膚發紅或是脫屑等症狀。 主要分為3種類型,第1種水泡型,在趾縫之間會產生水泡;第2種糜爛型,在趾縫跟腳底交界處,容易造成龜裂現象,或是不好聞的氣味,且水泡型跟糜爛型比較容易有搔癢等問題。

  4. 2008年3月23日 · 台大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廖怡華表示足癬俗稱香港腳屬黴菌感染該名幼童腳趾脫皮腳趾甲變黑但無其他先天性疾病媽媽每天都很認真地幫寶寶擦外用的抗黴菌藥膏但他的灰指甲實在太嚴重怎麼都治不好後來改擦自費的指甲油足癬藥無奈黴菌已感染到多隻腳趾甲根部就連這種新藥也沒轍

  5. 2011年12月16日 · 腳底按摩可以讓人放鬆但沒有人可以從學理上說出是怎麼一回事過去多以反射區理論解釋國內第一篇針對腳底按摩以科學量化研究證實腳底按摩可以使體內副交感神經活性上升心跳會因而變慢瞳孔也會放大尤其血壓會降低一成對心血管有益無論是正常人還是冠狀動脈疾病的病患腳底按摩都有功效且按半小時效果可以持續一個小時。 刺激副交感神經活性上升.

  6. 2017年7月26日 · 2017/07/26 23:29. 〔記者蔡淑媛/台中報導〕兒童罹患腸病毒發疹子,家長常認為紅疹或水泡越多,病情越嚴重、重症機率越高,但醫師澄清,這是錯誤迷思,腸病毒在皮膚表現很多樣,與感染型別和個人體質有關,與病情或重症風險無關,是否重症,仍要觀察4項重症徵兆。 中山附醫小兒感染科醫師潘蕙嫻說,常見家長看到小孩感染腸病毒,身上長出紅疹或水泡越多,就越焦急,詢問是不是病情加重? 引發重症機率變高? 她說,這只是皮膚表現,與病情或重症風險都無關。 潘蕙嫻說,腸病毒病童常見發燒合併咽峽炎,以及疹子在手足口症的表現,在手、腳、屁股,出現點狀、細小或大片的紅疹,或者冒小水泡,但仍有皮膚表現不典型,有長得像德國麻疹的全身性紅疹,有的像玫瑰疹,退燒後才長出疹子,有些則像出血點,腸病毒疹子表現多樣化。

  7. 2019年9月1日 · 劉盈宏醫師說預防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個人訂製的鞋墊分散足底壓力另避免過度使用足部運動前也要暖身運動後要拉筋。 學2招! 足底筋膜炎OUT. 招式1. 使用一條長約100公分的毛巾或長條軟繩以腳跟為支點坐姿將毛巾由腳底處朝身體拉施力15秒後再放鬆重複1015下1天3次可增加腳底肌肉與放鬆筋膜。 招式2. 腳的剪刀石頭布也可訓練足部肌肉,石頭是將腳趾緊緊地抓扣住、剪刀就是把大腳趾向上翹。 布就是把每個腳趾頭都分離且越開越好,依序保持施力狀態15秒後再放鬆,重複10~15下,1天訓練3到5次。 長跑馬拉松的選手或喜愛慢跑的民眾,都是足底筋膜炎的高危險族群。 (本報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