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2日 · 那就是腳氣,患者的足部(腳趾)會出現痕癢、脫皮和水疱,還伴隨難聞的氣味。 腳氣分有三種類型:一、糜爛型、水疱型和角化型。 這是由一種叫

  2. 2022年11月17日 · 先冰敷休息再復康. 足筋膜炎很少會自然痊癒,要經過6至8次的治療,病情才得以改善,然後再配合一些足部控制運動,以及改善跑步的發力,跑得更好之餘,亦會減少出現足底筋膜炎。 Silvia幫他紮腳並用上特製鞋墊,卸力更佳,避免足弓內塌,最後也成功挑戰到馬拉松。 如患上足底筋膜炎,第一時間要冰敷及休息,以及請物理治療師協助,如在筋膜腫脹下持續運動,有機會令筋膜再度拉傷。 即使要做拉筋及伸展等復康運動,也要分階段進行,待腫脹散去後才做一些小腿的拉筋、按摩,之後再輔以足弓訓練。 要同時不屈腳趾來提起足弓,如患足底筋膜炎而有扁平足的人,會很難發到這塊脛骨後肌的力量去抬起足弓,因此要加強訓練。 跑步不能過度加操.

  3. 2016年12月15日 · 羅醫生指出,早期的眼瘡可以利用熱敷治理,方法很簡單,只要閉上眼睛後,用清潔及沾濕的熱毛巾敷在患處,並輕輕按摩約15分鐘,每日重複最少4至5次,有助打開腺孔,令積聚在眼瘡物質流出,堅持一至兩星期眼瘡自然可以不藥而癒。 不過,他指很多人試過熱敷也告失敗,原因是次數不足,「一日敷一次係唔會有用」,而敷眼期間毛巾若變涼也要更換,若怕麻煩便容易失敗收場,最終眼瘡愈變愈大,便要做小手術清除眼瘡。 眼瘡常出現要提高警覺. 雖然眼瘡不是大問題,即使不處理部分人最終也能痊癒。 但羅醫生提醒,若眼瘡在同一位置經常復發,尤其是老人家,便要小心可能皮脂腺癌,宜抽取組織進行化驗。 而頻密復發如半年內發生3至4次,則有機會是眼睫毛寄生了名為毛囊蟎的寄生蟲,需要拿取睫毛樣本進行檢驗。

  4. 2016年11月3日 · 解決辦法多 樂觀面對. 他建議中風病人要保持樂觀,「每日都有新希望,唔使灰心」,例如肌肉痙攣收縮是中風病人常見的併發症,有些病人手指屈曲至指甲插入手掌,過往可能要做手術切斷筋腱以解決痙攣問題,現在則可以利用針藥鬆開過緊的肌肉。 中風除了「電」腦,也可以「電」腳,改善拖腳帶來的步行問題。 足部矯形師李家偉表示,拖腳是中風患者常見的問題,由於一邊腳無力而出現拖行,令患者「行得好辛苦,好用力先行到幾步」,並可增加扭傷和絆倒的風險,部分患者便因為行得差而對自己失去信心,寧願憋在家中拒絕社交。 他稱,拖腳可以用腳托支撑,避免腳掌向下垂落,若持續拖腳沒有進步,就可以考慮使用功能性電刺激儀器,令病人願意走多些路,有助突破復健的瓶頸。 電「腳」助復行增信心.

  5. 2021年7月7日 · 協康會網上書展. 下一篇文章. 游泳肩痛膝痛. 不計拖鞋或涼鞋等露趾鞋,穿上鞋子後,一雙腳便隱藏在內不見天日,但不等於可眼不見為乾淨,真菌有可能伺機肆虐。 有皮膚科專科醫生指出,足部真菌可蔓延身體其他部位,而且隨時傳染他人,為己為人,必須盡早作出治療.

  6. 2020年10月7日 · 要正確地作下肢後推動作,其實應由髖部的臀大肌帶動動作,膝部配合伸直,膝蓋不應過度鎖緊踢直。 落斜疼痛既與下肢無力有關,亦與落山技巧有關,導致膝部偏歪,加大膝蓋壓力而導致發炎疼痛。 其實下肢各關節間互動,每每息息相關,膝部偏歪與髖或足部情況有關。 其中尤以髖部的臀中肌無力,可引致同側下肢站立時大腿向內傾斜,導致髕股關節偏歪。 足掌肌肉無力,落斜時的疲勞無以為繼為足弓提供支撑,誘使腳掌旋前及下肢外旋現象,產生膝蓋偏離正常軌道,誘發磨損受傷及疼痛。 要減少行山運動的膝痛後遺症,上斜及落斜有不同的肌肉訓練及步行技巧要求。 上斜動作着重臀大肌,足夠肌力可帶動髖膝伸展動作,日常訓練方法可在平臥位時,作髖部的拱橋升提動作。 開始時雙側髖部同時用力作支撑,及至進步後則可以作單側臀部訓練。

  7. 2020年6月6日 · 皮膚紅、腫及痕癢,因由可以有多種,不能單一以敏感來概括。. 皮膚專科醫生教讀者分析3種本港常見皮膚問題--濕疹、銀屑病及蕁麻疹,三者有共同徵狀,但細心留意,自有其相異之處。. 原來大部分的皮膚問題皆是皮膚炎症,病徵相似,包括紅、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