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3月9日 · 我們談自殺. 【校園欺凌解開死結三部曲2如何跟欺凌者和解 不如放過自己. 09.03.2018. 鄭祉愉. 劉玉梅 、 李浩賢 、 譚志榮. 分享. 內在小孩受傷了需要怎樣治療最直接方法還是和對方坐下傾訴當年被欺凌的感受。 輔導老師周子恩、教育心理學家黃宇昆和友愛總動員計劃負責人何嘉勵,均不約而同提到復和公義(restorative justice), 到底什麼是復和? 《調解與復和》一書中指出,當社會司法傾向行使懲罰公義(retributive justice),復和會議像一個溝通平台,雙方可以坐下來,說出自己感受,修復人際關係,也是解決仇怨重要一環,外國甚至應用到刑事案件上。

  2. 2018年3月23日 · Anne(化名)是八十後約三十歲相貌平凡想當年星期一至五在學校被欺凌星期日在教會被欺凌一度是她少女人生的日程表欺凌留下的傷痕一度導致她停工十三到十四個月到了這時候她才發現自己有創傷後遺症星期一至五欺凌 六日 ...

  3. 2018年3月20日 · 20.03.2018. 鄭祉愉. 劉玉梅. 分享 留言. 「這個世界很灰暗,但是灰暗才美。 說這句話的Vector (化名)今年中二親姊姊比他大十年家人不知道他升中後被欺凌他看來木訥個子偏矮一開始沉默地拒不合作問他如何認識社工竟答上山劈友 認識的」,問一句應一聲像打一場攻防戰。 升中只有一班華語生,共十一人,注定三年同班。 有轉校的十五六歲學生,牛高馬大, 第二三個星期起盯上他,笑他「小學雞」,因為他叫「老師」而不是叫“Miss”。 用粗口鬧屬小兒科,收起拍入校門的卡、丟他書包,潑水上儲物櫃、用橡筋拉開威脅要彈、收起銀包⋯⋯上課老師也不管,足足兩三個月,直到告上訓導才轉移目標。 見到別人被欺凌你點睇? 「玩埋一份,見到別人受苦我會開心少少,好好笑。

  4. 2017年4月12日 · 「任何人未得我同意,或在我未能察覺、不情願、受驚而不懂反應、失去知覺的種種情況下,對我做任何不恰當的身體接觸,都應視為性侵犯。 」古錦榮說。 而港大的兩單事件,以「陽具拍面」為例,影片中可清晰見到兩人按住當事人身體,一人只穿內褲掏出陰莖拍打當事人頭部,還大叫「好爽啊」。 古錦榮分析:「好明顯見到其中誰的 power (權力)更強,而目的是滿足施虐者」。 他指出,性侵犯的重點不在於觸碰,而在於權力,有一方的權力和能力完全凌駕了另一方,去享受性接觸而來的快感,覺得「我可以操控你」,滿足的不只是生理,也是心理上的需要。 大學說是「胡鬧與惡作劇」,古錦榮覺得過於淡化事件的嚴重程度,「就好像說你小息時和人講話,你胡鬧,所以叫你出去罰站」。

  5. 2024年4月5日 · 今年一月底跑馬地黃泥涌道行人隧道發生了一件無家者欺凌事件數名中學生無差別向在那裡露宿的無家者撥水並把過程上傳到社交媒體事情曝光後大眾普遍對他們的行為表示憤怒認為如此欺凌弱勢社群是不能容忍的。 警方隨後跟進此事,校方亦回應指會認真處理,唯望外界給予學生空間,讓他們吸取教訓及藉此成長。 事件在社會上得到廣泛關注,該片段隨後數天亦於不同社交媒體流傳,主流媒體包括電視台亦有報道,無家者議題鮮有地成為香港的熱話。 但大家未必知道,在事件熱議高峰剛過去後,那裏的無家者隔天就要面對政府的清場行動。 被囤物問題困擾的Mary ─ 城牆下的堅持. Mary(化名)是隧道內其中一位非華裔無家者。 她年紀老邁,身形嬌小,大多時候說話都氣若游絲,微微彎曲的腰背讓顯得她十分脆弱。

  6. 2020年8月31日 · 分享. 踏入書房,門角躲着一隻惹人憐愛的小貓,書桌前對着一片開揚的玻璃窗,遠眺青馬大橋,面朝清澈見底的大海。 問他有如斯美景相伴,疫情下在家工作,豈不是心曠神怡? 他別過頭凝望窗外風光,托一托黑框眼鏡,乾笑幾聲:「的確幾舒服,可惜不多機會享受。 明明這片藍就在眼前,卻無暇欣賞,原因是:第一,他的工作常要外出見人;第二,這一年根本沒有心情看風景。 去年時局紛擾,憤怒、無力、抑鬱創傷來襲;今年疫情肆虐,孤獨、焦慮、強迫症浮現。 早前港大精神醫學系調查發現,持續的社會事件與疫症爆發的影響下,七成人出現中度至嚴重抑鬱症狀,四成人出現中度至高度創傷後壓力症狀,接近四成人同時出現兩種症狀。

  7. 2019年5月7日 · Brian坦言聽到女兒被欺凌既難過又憤怒不過太太Annie就表現冷靜更反過來說可能同學的家庭或成長背景也有問題Brian聽後有點慚愧自覺也要向太太學習自我修養要讓女兒在愛中成長當他知道女兒將不開心化作動力成立反欺凌會他亦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