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5月25日 · 教育要聞|學校每年處理380宗校園欺凌. 蔡若蓮強調,當局對校園欺凌「零容忍」,鼓勵學校通過不同活動,助學生建立良好品德。. (星島日報報道)校園欺凌問題一直備受關注,教育局昨公布,過去3個學年,中小學平均每年處理約380宗校園欺凌個案 ...

  2. 2024年4月24日 · 現時不少欺凌事件涉及網絡欺凌,建議教育局增訂相關的指引供學校參考,以完善處理校園欺凌個案的政策。 對於教育局下月增設一站式熱線及網上輔導服務,為學生及家長面對朋輩衝突或校園欺凌問題提供意見及支援,筆者認為熱線可成為學生和家長 ...

  3. (星島日報報道)多所學校早前被揭校園欺凌,事件引起社會關注,教育工作者聯會上月以問卷進行校園欺凌調查,成功訪問二百五十名中小幼學校教師,

  4. 2023年9月5日 · 至於教育局在欺凌事件的角色,鄧飛表示,現時教育局設有一個「處理投訴指引」,若以精準說法則是校本投訴機制,由學校處理投訴,就算家長投訴到教育局,教育局也只會責成學校處理;若家長投訴學校處理不當,則由教育局介入,檢示學校在處理投訴時是否合符現時的機制。 --- 《星島頭條》APP經已推出最新版本,請立即更新,瀏覽更精彩內容: https://bit.ly/3yLrgYZ. Ocamp風化案︱大學迎新營涉嫌發生性騷擾事件 平機會就表達關注. 最新回應. 校園欺凌問題持續,更是「老、大、難」的問題。 早前有報道指沙田某中學一名女生被同班4名男同學持續語言欺凌,致患上焦慮症需要休學,事件糾纏.

  5. 2021年5月12日 · 2021-05-12 11:30. 資料圖片. 自從有校園生活,學童群體上課及體驗各種集體學習模式是正常不過的事。 但誰又會想到,原本應該是愉快的校園,竟然會出現欺凌事件? 如果有一天子女遇上校園欺凌,家長又應如何應對? 何謂欺凌? 答案很簡單,是長時間不斷地受朋輩或同學,在言語或肢體上的騷擾甚至傷害。 除了上述的實體欺凌,無形的網路欺凌同樣越來越嚴重。 在網路世界,很多學童以為可以說出一些完全不需要負責任的言語去傷害或批判同學。 以上的種種情況會令受欺凌的學童十分不安、甚至恐懼。 長遠來說,更會令精神健康大受傷害,心理蒙上很大陰影,從此懼怕別人、害怕上學,影響學習。 從很多新聞報導得知,欺凌並不局限於學校,但為何校園欺凌較為常見? 校園是一個便於欺凌的場景嗎?

  6. 2020年3月12日 · 1. 嘗試把雙方勸開。 2. 默默記下事情的經過。 3. 當老師進行調查時,扮演一個證人的角色,讓事件的真相得以披露。 不過,可能有些旁觀者會認為事不關己,而不去理會;又或者他們本身是欺凌者的朋友,因此不會插手;更有可能是害怕下一個被欺凌者會是自己,因而選擇沉默,不作任何援助。 父母多留意子女狀況. 受到欺凌的孩子,未必敢向父母透露,一方面怕父母責備,另一方面也恐怕這樣做會有反效果,為自己惹來更多麻煩。 所以,對於孩子放學後的神態和舉止,父母應多加留意。 如果他們身上經常有奇怪的傷痕,更加應該冷靜地查問清楚。 如果他們突然抗拒上學,又說不出什麼原因的話,家長可以做的事,就是和老師溝通一下,看看孩子是否在學校和人發生衝突,或遇上欺凌事件,不要冷待這些看似不重要的「小問題」。

  7. 2022年7月10日 · 輔導被欺凌者是必須要做的補救性工作,須協助他們處理由欺凌事件所帶來的恐懼及憤怒,免得他們存在報復心態及心理創傷。教育欺凌事件的旁觀者也是有需要的,若旁觀者能有更多同理心及不再懼怕自己會成為下一個被欺凌的目標,就不會袖手旁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