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2年5月23日 · 1. 風熱血燥証:以乾性脂溢性皮炎為主,特點是淡紅色的斑片上覆有乾燥鱗屑。 發於頭面部,受風加重;毛髮乾枯脫落,口乾渴,舌紅,苔薄白,脈細數。 2. 脾胃濕熱証:屬濕性脂溢性皮炎,特點是紅黃色的斑片上覆有油膩性黃色痂屑,常伴有糜爛、滲出;瘙癢較重,口苦口黏,脘腹痞滿,尿赤,大便臭穢,舌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療方法】 1﹒中藥治療: 中醫從整體辨証,對潮紅、滲液、油性和乾性結皮炎可以清熱、涼血、解毒、利尿為治則;僅有癢而無滲出時,以養血、潤燥、祛風、清熱為主。 另可配合外治法,皮損潮紅者以三黃洗劑或顛倒散外塗,每日2次;皮損有糜爛滲出者,以馬齒莧、苦參、黃柏、地榆煎湯,放涼後外洗或濕敷患處,每次20-30分鐘,每日2次。 濕敷間歇期外塗甘草油。 2﹒體針治療:

  2. 2013年1月8日 · 「慢性筋傷」,有勞損史或職業病史,或有局部陳舊性傷患失治史,疼痛與活動有關,痛感相對較為輕微,但疼痛表現可以更為複雜,或涉及個遠、近部位;例如一個橈骨莖突腱鞘炎患者,可有網球肘、肩周炎、頸椎病史,甚至是膝蓋扭傷史 ...

  3. 2012年6月21日 · 【治療方法】 1﹒中藥治療: 中醫從整體辨証,對潮紅、滲液、油性和乾性結皮炎可以清熱、涼血、解毒、利尿為治則;僅有癢而無滲出時,以養血、潤燥、祛風、清熱為主。 另可配合外治法,皮損潮紅者以三黃洗劑或顛倒散外塗,每日2次;皮損有糜爛滲出者,以馬齒莧、苦參、黃柏、地榆煎湯,放涼後外洗或濕敷患處,每次20-30分鐘,每日2次。 濕敷間歇期外塗甘草油。 2﹒體針治療: 主穴:風池、承山,配肝俞、膽俞、脾俞。 血熱風燥加太溪、血海;脾胃濕熱加曲池。 平補平瀉,留針20分鐘,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3﹒耳針治療: 取腎上腺,內分泌,神門、皮質下、脾、肺等;丸壓法。 【日常調護】 注意飲食:飲食清淡,進食蔬果;忌辛辣刺激油膩或太甜的食物,如酒類、咖啡、辣椒、巧克力等,以免助熱助濕,加重病情。

  4. 2012年8月3日 · 1﹒針刺之後要飲2杯溫水,有利排走體內廢物。 2﹒針灸後,針處在兩小時之內儘量不要碰到水,並應戒食生冷,以免影響療效。 3﹒針刺後可能有皮下出血或青腫現象,不必緊張,翌日之後可熱敷,數日後自會消失。 4﹒針刺後一兩天,部分人或感到特別疲倦,或有出汗、腹瀉、關節肌肉痠痛等情況,那是正常的排病反應,不必擔心,只要喝水,休息,便可恢復過來。 部分人士的針感會留存一段時間甚至一、兩天,此乃正常現象,不必擔憂,可自行在痠脹處的上、下方以中等力道拍打數次,便即緩和。 特別情況: 1﹒婦女懷孕及來經期間,必先諮詢醫師是否適合針刺。 懷孕3個月以下者,下腹部腧穴不宜針刺;懷孕3個月以上者,腹部及腰骶部腧穴不宜針刺;一些可引起子宮收縮的穴位,如三陰交、合谷、昆侖、至陰等禁刺。

  5. 2012年5月18日 · 1. 辨証施治,依據寒熱虛實用藥。急性為風邪引起,以祛風為主;慢性為內在臟腑失調,以調理臟腑為主。由於此病多半為內在臟腑失調加上風邪入侵,所以需內外兼治。

  6. 2012年6月2日 · 可配合外敷中藥:急性期糜爛滲液較多可用黃柏、生地榆煎水外洗;雅及性濕疹用三黃洗劑外塗;慢性濕疹皮膚角化者,可用當歸、桃仁、紅花、皂角刺,苦參等煎藥外洗。 每天2-3次,每次10-15分鐘。 2﹒針灸治療: 主穴:曲池、大椎、肺俞、腎俞。 配穴:上肢配合谷、內關;下肢配足三里、三陰交。 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 慢性局限性皮損可配合艾灸。

  7. April 12, 2014. 頭髮健康與否,反映著身體臟腑精氣的狀況。 從中醫角度來看,「肝主血」、「髮為血之餘」、「腎主骨生髓,其華在髮」脫髮、白髮與肝腎或氣血不足有著密切相關。 中醫認為,「黑」入腎,黑色食物能補益腎精,日常攝取黑芝麻、黑豆、海帶、黑糯米、烏骨雞、紫葡萄、黑木耳,可增加合成黑色素的原料,有助烏髮。 益腎養血護髮粥. 材料:桑椹子1兩,黑糯米2兩,黑豆1兩,鮮淮山1兩,冰糖適量。 做法:先將材料洗淨桑椹子泡浸片刻黑糯米,黑豆浸一小時。 把黑糯米、黑豆、桑椹子放入鍋內煮粥,約45分鐘,再放入鮮淮山,適時加入冰糖同煮,即可食用。 功效:補腎精,養肝血. 適合:肝腎精血不足型白髮,脫髮人士. 資料提供:王冰瑩中醫師. 保養, 護髮, 食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