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相關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月5日 · 這篇名為「中國經濟增長模式接近其限制」的文章指出,中國的經濟增長令人印象深刻,經濟模式傳統上仰賴密集使用信貸提供資金,結果中國的債務增長率快速,反而超越經濟本身的增長,這樣的動態終將無法永續。

  2. 2021年12月7日 · 文章說,在疫情之前,中國多年來佔全球GDP增長35%,但2020年該佔比暴跌,目前約25%。5年前,中國經濟增速兩倍於其他新興市場平均值,但該落差已縮小,而在面臨人口縮減與大規模債務之際,未來幾年中國經濟的增速恐比其他新興市場放緩。

  3. 2022年12月27日 · 折騰3年 清零政策黯然退場. 〔記者李綺雯/綜合報導〕疫情前2年,嚴格的防疫措施為中國經濟帶來巨大好處,在全世界飽受疫情侵擾之時,中國維持較低的確診率,使內部得以維持正常的商業運轉,國際訂單紛紛湧入中國,2021年出口因而大幅增長 ...

  4. 2024年5月28日 ·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一位美國頂尖人口學者表示,中國迅速老化的人口將成為其經濟成長的障礙,而美國的經濟成長將在未來幾年內超過中國。 北京想實現經濟復興所需的轉型可能需要幾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中國人口統計專家易富賢指出,中國65歲以上人口比例已從1998年的7%躍升至2023年的15.4%。 他週三在Project Syndicate上寫道:歷史上,沒有一個國家在老年人口佔人口15%的情況下,在隨後的12年裡實現了4%的經濟增長。 這段期間高收入國家的平均成長率僅為1.8%。 目前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但經濟成長率卻落後於中國,儘管中國近年來成長大幅放緩。 去年,中國GDP成長5.2%,而美國則成長2.5%。

  5. 2024年3月2日 · 1.房地產不再是成長引擎:過去佔中國經濟產值4分之1的房地產,在2020中國當局推出「3道紅線」政策,限制開發商取得貸款後,榮景戛然而止。 如今房地產投資、房屋銷售、與新開工數急遽下滑,該成長引擎熄火。 2.消費信心低迷:房地產暴跌加劇中國消費者的悲觀情緒,過去他們大舉貸款購房,期待豐厚回報,如今他們削減支出,來應對房市動盪。 面對疲軟的消費需求,企業不願投資與招聘,最明顯的後果是青年失業率高得令人咋舌。 3.通縮國度:消費與民營部門的投資疲軟導致通貨緊縮。 幾個月來,消費者物價持平或下跌,而過去逾1年,企業不斷削價。 通縮使家庭與企業更難償還債務,進一步加劇支出與物價壓力,形成難以擺脫的惡性循環。 4.債台高築:中國的整體債務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300%以上,遠高於美國的253%。

  6. 2021年1月11日 · 2020年1至10月,台灣對中國出口成長暴增13.7%,對比出口東南亞衰退4.2%,出口歐洲衰退7.7%,凸顯兩岸經貿對台灣經濟重要性。 分月看2020年上半年的出口數據,台灣對中國出口1月下滑7.8%,2月就因為春節效應立刻飆高31.5%,3月儘管中國疫情爆發,台灣出口中國仍然成長3.4%,4月起就幾乎都是兩位數成長,分別是4月14%、5月10.3%、6月13.8%。 進入下半年,兩岸經貿越演越烈,光是10月,台灣出口就創下史上單月新高515.9億美元,對中國出口占比高達48%(大陸33.6%、香港14.4%),創下台灣對中國出口的空前記錄。 兩岸經貿成長暴增,顯然是因為中國經濟復甦快於預期。

  7. 2024年4月8日 · 包括《華爾街日報》等外媒多唱衰中國經濟,分析中國經濟面臨房市疲軟、消費不振、通貨緊縮、債務高漲、勞動人口下降、外資撤離、貿易壁壘、經濟趨緩等八大痛點,同時中國舊經濟模式正在崩潰。 尤其房地產曾占中國經濟產值的四分之一,不過,二 二 年八月,中國為遏止房地產炒作祭出「三道紅線」,以限制建商的資金貸款,加上後續COVID-19疫情影響,導致建案銷售、施工和投資急遽下滑,帶動經濟成長的一大引擎遂告熄火。 黃健群表示,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大,自然就會產生就業問題。 去年六月,中國發布的十六歲至二十四歲青年失業率是二十一.三%,但今年有創新高的一一七九萬名大學生畢業,就業問題將持續嚴峻。 另外,中國去年外商直接投資(FDI)大減逾八十%,外媒多認為,此情況意味外商清空離場,股債投資人也撤出中國金融市場。

  1. 相關搜尋

    中國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