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月18日 · 華爾街日報認為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22年面臨的挑戰是在經濟增長放緩之際如何通過推動長期經濟改革來減少不平等債務以及對世界的依賴來保持疫情之後的持續復甦報道稱中國經濟2021年經歷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篇章」。 上半年,由於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復甦「取得進展」,GDP按年飆升12.7%。 「與新冠疫情最初黑暗的日子相比,這一數字令人欣喜。

  2. 2024年1月18日 · 經濟學者稱中國近10億人月收入2000元以下 引熱議後遭刪文 經濟學者1.7億農民退休金不足150元 與科級幹部最多差百倍 藍佛安:中央財政政策加力 明年中國經濟面臨的機遇大於挑戰. 中國經濟數據. 2. 0. 2. 1. 0. 內地官方周三(17日)公布2023年經濟增長5.2%,符合預期。 然而,多名經濟學者指出,中國去年是「弱復甦」,只有部分產業恢復,且是不穩定恢復,而.

  3. 2023年7月17日 · 付凌暉指出目前全球通脹水平較高外部環境複雜嚴峻的情況下中國經濟增速明顯快於世界主要發達經濟體彰顯出中國經濟發展的強大韌性。 統計局數據顯示,在產業方面,第一產業增加值30416億元,同比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230682億元,增長4.3%;第三產業增加值331937億元,增長6.4%。 夏糧豐收 外商港商企業增加 新能源數據漲幅超5成. 上半年,農業(種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3%。 夏糧生產豐收,總產量達14613萬噸,比上年減少127.4萬噸,下降0.9%,產量居歷史第二高位。 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8%,比一季度加快0.8個百分點。 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4%;股份制企業增長4.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增長0.8%;私營企業增長1.9%。

  4. 2024年3月16日 · 更何況需要注意的是炒作中國經濟陷入疲態年均增長仍在全球大國中領先的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已經悄然發生。 哪個才是真實的中國? 何謂好? 何謂不好? 是看數據還是憑感覺? 我們將通過十三個角度試著回答。 【《香港01將陸續推出十三問中國經濟系列文章此為第十二篇十三問中國經濟之一無需感嘆5% 丟失的3個2% 十三問中國經濟之二:外資撤離中國了嗎? 十三問中國經濟之三:下一個「中國」還是中國. 十三問中國經濟之四:經濟戰最終比的是工業基礎. 十三問中國經濟之五:進出口雙降 中國「被脫勾」? 十三問中國經濟之六:出口未斷崖式下跌 比悲觀的預期樂觀. 十三問中國經濟之七:「大水漫灌」還通縮? 錢都去哪了. 十三問中國經濟之八:降息! 降息!

  5. 2023年4月3日 · 中國銀行研究院今日3日發布中國經濟金融展望報告」,預計中國第一季度經濟增長4.1%左右全面進入疫後修復期後消費恢復基建和製造業投資加快成長出口增速有望預計第二季度GDP將增長7.6%增速較一季度上升3.5個百分點左右或將為全年高點。 報告指出,2023年一季度,隨著疫情影響明顯消退,穩經濟政策靠前部署,中國經濟持續恢復,生產和需求兩端雙雙改善,就業和物價總體穩定,市場信心和預期顯著好轉。 內需回升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外需放緩的壓力,經濟運行總體呈現企穩回升態勢。 樓市企穩但復蘇持續性仍有待觀察. 在樓市方面,供需兩端政策繼續協同發力,疊加宏觀經濟復蘇,房地產市場築底企穩態勢顯現。 但報告認為,房地產市場復蘇持續性仍有待觀察。

  6. 2021年12月10日 · 會議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快壯大產業鏈韌性得到提升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會議指出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必須看到中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世紀疫情衝擊下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 既要正視困難,又要堅定信心。 我國經濟韌性強,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 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我們都要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斷做強經濟基礎,增強科技創新能力,堅持多邊主義,主動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 會議認為,在應對風險挑戰的實踐中,進一步積累了對做好經濟工作的規律性認識。

  7. 2023年4月18日 · 比較中美經濟基本面中國經濟今年會愈走愈強而美國經濟較大機會持續放緩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會在第二季浮現ING預測美元兌人民幣匯率2023年底為6.5。 (Getty) 其他數據方面,中國第一季的基建投資增長出乎預料放緩至8.8%,而今年首兩個月增長為9%。 但基建投資增速仍較第一季固定資產投資的5.1%增長爲高。 即使3月基建投資增長稍爲放緩,3月强勁的貸款增長有望加快第二季的基建投資。 3月工業生產按年增長為3.9%,第一季則按年增長3.0%,稍微高於前一季的2.4%。 工業生產的溫和增長由美國及歐洲等外圍需求減弱所影響。 大多數電子產品生產於第一季錄得收縮。 微型計算機、集成電路及智能設備於第一季分別下滑22.5%、14.8%及7%,亦反映美國出口禁令的影響。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