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2年10月28日 · 主動脈剝離是一個非常急促且危險的病症。 患者通常以「強烈撕裂性胸痛」為主要症狀,並且延伸到背部或脖子,造成喘不過氣、頭暈、半身麻痺甚至休克昏迷,嚴重者會引發 腦中風 、急性心衰竭等重大併發症。 臨床統計,急性主動脈症候群患者如果沒有即時治療,有50%的病患在48小時內死亡,91%會在6個月內死亡,因此如果有撕裂、刀切感的疼痛,即便還可以忍耐,也不應延誤,要儘快就醫。 中高齡年男性為好發族群! 4大原因讓風險提升.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心導管室主任蘇峻弘表示,主動脈剝離大多好發在50到70歲男性,但有研究顯示這個發生率十萬分之三的疾病,仍有一成機率會發生在40歲以內的族群。 為什麼主動脈會剝離? 其實只要主動脈的彈性變差,就會增加了剝離的風險。

    • 疾病未控制,施打疫苗後才爆發
    • 主動脈剝離症狀如何與疫苗做區別
    • 主動脈剝離發生原因及併發症
    • 如何預防主動脈剝離之發生

    專家說明,通常是跟高血壓沒有好好控制有關。施打疫苗的確會造成許多不適感,如果本身就有心肌梗塞的可能性,或本來就有主動脈剝離,打完疫苗的不舒服會讓血壓升高,讓本來沒有控制好的疾病爆發。 此外,許多病患擔心打疫苗跟正在服用的藥物會產生交互作用,就自行停藥。更可能因停藥導致疾病控制不佳,造成疫苗施打後更為不適,導致心肌梗塞或腦出血。建議有三高、心血管問題者,等疾病控制較佳時,再去施打疫苗。

    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心臟血管內科主治醫師李穎灝表示,主動脈是身體最大的動脈,當心臟打出血液後,透過主動脈將血液輸送全身各處。主動脈剝離是一種致死率極高的心血管急症。 主動脈是身體最大的動脈,當心臟打出血液後,透過主動脈將血液輸送全身各處。最典型症狀是:胸口突然出現撕裂般的劇痛,且可能延伸至後背,隨著血液輸送受阻,全身其他器官都可能出現症狀。 其症狀與心肌梗塞、疫苗施打都有所不同。李穎灝說:「但如果剛好發生在打疫苗後,病人就可能難以分辨,誤以為是打疫苗所引發。」 1. 主動脈剝離:在血管裂開時,會產生像刀割、肌肉撕裂般的劇痛,疼痛的表現往往是發作就達到最高,甚至有著從未有過劇痛感。若發生在升主動脈,通常以胸痛表現;如發生在降主動脈,則會表現下背痛。 2. 心肌梗塞:一般則是像重物壓迫的悶痛,且...

    主動脈有三層結構,當血管壁經長年血流沖刷及慢性病摧殘後,內層可能形成裂縫,血液流入內層與中層之間,形成「假腔」(中層內的新血流途徑),擠壓到「真腔」(正常的血流途徑),導致血液供應受阻。 形狀如拐杖的主動脈,上行部分稱為升主動脈,轉彎部分是主動脈弓,下行部分則為降主動脈。主動脈剝離依發病位置,分為 A、B 型。剝離位置影響到升主動脈的屬於 A 型,未影響升主動脈的則為 B 型。 李穎灝進一步說明,A 型容易產心臟相關的併發症,死亡率較 B 型高,若未緊急手術,發病 48 小時內致死率可高達 50%,不可不慎;B 型主動脈剝離則死亡率較低,發病 30 天死亡率約 10%。 此外,主動脈剝離也可能因為血流受阻而影響其他器官,出現其他的併發症,也因此有非特異性的症狀出現,需特別注意。 1. 心臟:...

    根據統計,主動脈剝離發生率每年每 10 萬人約有 3 人,以台灣人口估算,一年約 600 多人發生主動脈剝離,並不常見。其中,以 50 歲至 70 歲最容易發生,仍有一到兩成機率會發生在 50 歲以內族群。 李穎灝指出,危險因子是導致血管脆弱的各種疾病,包含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控制不佳,以及有抽菸習慣等。另外,有遺傳性結締組織疾病(如馬凡氏症候群),或是藥物濫用(如古柯鹼),也可能影響血管健康。 預防之道就是要遠離危險因子,保持血管健康。他說,主動脈剝離病人約 7 成有高血壓,有三高等慢性病應好好控制;若有遺傳性疾病,更要提高警覺。平日養成運動習慣、生活規律;已有高血壓者,可從事有氧運動、球類運動,如需做重量訓練,建議諮詢醫生或專業教練。 李穎灝認為,很多因素都會影響血管健康,目前...

  2. 2020年4月20日 · 根據頭痛學會的資料,「 頭痛 」常常就是頸動脈剝離的最一開始、也是最明顯的症狀,如果忽略,或是沒有診斷出來,很可能會發生「延遲性 中風 」。 而頸部動脈最常見的有2條,一條是在脖子前後的「內頸動脈」,另一條則是包在脊椎中的「椎動脈」,比較常見的頸動脈剝離,是內頸動脈的剝離;如果以下3種症狀出現2種,就要特別注意可能是頸動脈剝離的徵兆。 一、頭頸部疼痛. 前額、額頭開始慢慢的疼痛 ,之後會持續痛、不斷抽痛。 像雷擊一樣的頭痛。 脖子兩旁偏前側疼痛,痛到沒辦法碰觸,或是轉動脖子 ;有些人會伴隨同側的臉或是眼睛疼痛。 頭部後枕或是後頸疼痛、抽痛。 二、神經學症狀. 瞳孔縮小、眼皮下垂睜不開,但臉上會有細密的汗珠。 味覺喪失。 耳鳴 ,而且耳朵疼痛。 三、缺氧症狀. 眼睛突然看不到,卻馬上又好了。

  3. 2020年5月7日 · 當發生主動脈剝離時,最典型的症狀就是「劇烈胸痛」。 邱讚旺醫師說:「 90%的病人會有這樣情況,一般都描述為撕裂的疼痛,痛感也會由前胸移到背部上方然後移到背部下方。

  4. 2020年10月15日 · 一等親的發病風險可達6.82倍. 主動脈剝離分為A型及B型,A型需緊急開胸手術進行人工血管置換,若不手術 80-90%的病人會死亡,特別是在病發初期,每小時約1%的死亡率。 B型則大部分可以用藥物控制,如有併發症可以用新技術主動脈支架來治療。 陳紹緯分享在臨床就是因為遇過有患者發生主動脈剝離後,詢問家族史發現患者爸爸也因為主動脈剝離去世,也曾聽長輩說有家族成員在年輕時發生不明原因猝死,三年後患者弟弟也發生主動脈剝離,陳紹緯便開始對此議題進行研究。 陳紹緯使用台灣健保資料庫針對其中23,868名主動脈剝離患者及全台456萬個家庭,進行近3年的研究,發現主動脈剝離與遺傳有強烈相關性! 遺傳因素所佔比例超過一半外,有家族病史者,會顯著增加家族成員的發病風險,一等親的發病風險可達6.82倍。

  5. 2020年9月19日 · 血管剝離就有可能導致有血管阻塞、器官缺血或梗塞情況,最常見的有以下動脈剝離: 頸動脈. 脊椎動脈. 冠狀動脈. 腸繫膜動脈. 血管剝離可能引發腦中風! 併發出血致死率高. 亞東醫院急診主任蔡光超解釋:「像頸動脈、脊椎動脈末端,是影響到我們的腦跟脊隨,出現剝離後會發生類似中風的症狀,常常因為中風之後併發出血,致命率也是滿高的。 另外,心臟的冠狀動脈也會有自發性的冠狀動脈剝離,造成心肌梗塞通常這種女性比較多。 少見的情況下會有腸繫膜動脈,造成腸子缺血,類似「腸子 中風 」的狀況,也有致命性的危險。 蔡光超說:「其他動脈剝離比較局部性,比較不會出現瞬間猝死的情況,但一樣是相對緊急。

  6. 2021年8月30日 · 主動脈剝離最典型的症狀就是胸痛偉峰提醒,這種胸痛和一般心肌梗塞比較不一樣。 一般心肌梗塞典型的胸痛是壓迫、縮緊的感覺,但是主動脈剝離呈現的是撕裂感,「感覺整個胸口快爆裂開,同時這種痛感也會延伸到背後或是腹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