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24日 · 是次調查通過網上自助問卷方式於八個市場進行,涵蓋中國內地、香港、日本、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及越南,共有8,000名年齡介乎25至60歲的人士於2024年1月至2月受訪,其中1,052人來自香港,包括252名尚未持有保單且無意在未來24個月投保的人士。 儲蓄保險並非熱之選. 此外,宏利於2024年1月進行另一項網上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受訪者擁有和考慮的產品存有落差: 儲蓄保險產品在十種財務方案中 僅排名第四 ; 反映香港受訪者的財務目標與他們採取的相應行動並不一致. 該問券則訪問了301名年齡介乎25至54歲、家庭月入為3萬港元或以上的香港成年人士,以了解其對儲蓄保險產品的喜好。

  2. 2024年3月7日 · 林薔七指出,大部份人忽視生活成本會隨着時間和賺錢能力的增長而上升,通脹是對長期保持財富自由狀態的最威脅。她拆解財富自由三階段︰ 第一階段:被動收入大於最低生活開支;第二階段:被動收入大於當下的生活支出;

  3. 2024年5月15日 · 個人增值. 撰文: 黃正軒. 發布時間: 2024/05/15 09:10. 最後更新: 2024/05/15 09:11. 分享:. 研究:人活到54歲理財最精明!. 盤點20、30、40歲時容易犯下的財務錯誤。. 根據澳洲ARC人口老化研究卓越中心(ARC Centre of Excellence in Population Ageing Research)於2022年發表的 一項 ...

  4. 2023年3月19日 · 22歲一定要懂的3條理財方程式. 點擊圖片放大. 可支配收入,是指扣除了必需支出後的餘額。 如果可支配收入不高,你可以考慮以下3件事︰. 提高每月收入. 減少必需生活費︰不是要你對自己太苛刻,適度的娛樂是必需的,但有些時候應該計算得更精明,例如應好好比較你的上網費,小數怕長計;又例如畢業生初出茅廬,如果家境許可,可以跟家人商量,少給點家用嗎? 減少負債︰學貸必需要還清,這點沒辦法;但信用卡或其他私人貸款,可免則免。 如有負債,考慮尋找更低息的方案. 可投資金額. 投資必需要有本金,而且金融市場是富者愈富的遊戲,雖說現在有些$1可投的基金、$10元可開立的定期,但本金這麼少,你能期待有多少回報? 如果可投資金額不高,你可以考慮以下兩件事︰.

  5. 2024年1月7日 · 神經心理學家Julia DiGangi發現,過度行為可能會傷害人們自身,例如過度工作、過度追求、過度思考等。 「過度行為」本質是尋求安全感. 我們做出這些「過度」行為以求得到心理上的安全感,而這其實是一種神經系統規律。 當你感到焦慮、壓力、沮喪或迷茫時,那是因為你大腦中的恐懼神經網被激活了:你很害怕。 為了保持平衡,你會採取一系列旨在減輕恐懼的補償行為。 舉例來説,你可能會想,因為你加班過度工作,所以你的老闆不會責怪你——但進一步來説,你是在期望用加班來減輕你未來必須面對老闆的壓力。 然而,這些「過度」行為往往也是我們生活中心理問題的主要來源。 在Julia接觸過的那些有高度追求的人中,他們確實認同自己的過度工作讓自己感覺不舒服,但他們依然堅持自己需要繼續做這些來保證安全感。

  6. 2023年9月9日 · 25歲的Schwartz表示,達到這種成就並不難,對於創業者而言,最重要的是找到生活中一個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想辦法創造一種解決方法。 如果創業者只是不斷沉迷於研發一些對生活中問題沒有實際作用的東西,也不會有人使用,從而也不會帶來可觀的收入。 科技界的知名人士也對Schwartz的觀點表示認同,億萬富翁企業家和投資者Mark Cuban,經常建議年輕人少考慮創業,多考慮如何解決問題。 根據CNBC引述Cuban在2015年的一次訪問中説道,學習如何解決問題,學習如何尋找答案,有足夠的好奇心自行尋找解決方案,這就是成功企業的源泉。 Schwartz也通過自己的成功和失敗領會了這個成功經驗法則。

  7. 2021年1月29日 · 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流行,衝擊環球經濟,不少人面臨失業危機。 在股市波動下,渴望提早退休、依靠投資收益作被動收入的人或大受影響。 疫情下不少人的「FIRE」計劃(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財政獨立、提早退休)受挑戰,CNBC訪問了幾個正實行「FIRE」計劃的人,分享了他們如何應對疫情的危機,堅持向提早退休的目標進發。 【延伸閱讀】 【財務自由】想盡早財務自由 學識「FIRE」理財4招. 1. 重新審視投資組合. 在市況不明朗及波動下,不少專家均會建議投資者不要在這段時期進行買賣,以免受市場恐慌情緒影響。 不過,專家也建議,投資者應最少每年審視一次自己的投資組合,將資產分布比重還原至切合長遠目標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