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10月17日 · 由於症狀一般在三歲就出現,若果家長自小感覺到小朋友與別不同,要正視他的社交困難和情緒表達的問題。 周姑娘指曾經有家長一直糾結要不要讓學校知道小朋友有特殊教育需要,但其實這樣可能會延遲小朋友得到治療的機會。 如果家長及早面對小朋友獨特的需要,進行評估後得出來的報告可讓小朋友在教育上得到更多的資源,老師可以及早做介入工作,幫助小朋友融入。 現時由幼稚園階段起就可以輪候政府的治療服務,亦有到校的支援服務。 上到小學如果小朋友有評估報告,學校亦會有教育心理學家、言語治療師及特殊教育老師,為他們安排社交小組、情緒小組等。 不過症狀會跟著患者一輩子,目前還沒有有效治療的方法。

  2. 2017年3月15日 · 亞氏保加症患者的特徵是社交與非言語交際的困難,同時伴隨着興趣狹隘及重複特定行為。 在才藝比賽一炮而紅的「蘇珊大嬸」亦是亞氏保加症患者。 (Getty Images) 小學的我總是渾渾噩噩,每天過著「究竟我做緊D咩」的生活,隨波逐流地上學放學及考試。 操行尚算OK,不過成績「包尾」及「肥佬」卻是家常便飯。 每年家長日後,校長都會親自約我父母會談,內容大致都是說「小兒的成績又退步了,應該在那裏和那裏多加用功。 」後來當我被確診亞氏保加症後,校長直接無視了我,也許是認爲我無藥可救吧? 升中時,「第一志願」一欄中,儘管我很愛這間學校,但不敢塡寫「原校直升」,而轉到一間中文中學。 因爲自知根本沒能力讀上英文中學,倒不如去一間易少少的學校?

  3. 2016年8月25日 · 亞氏保加症為「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簡稱 ASD)中的一項病症。 與普通自閉症不同,這類小朋友的語言及認知發展均屬正常,只是他們在社交方面大多出現困難,容易自我中心、不合群,甚至有時會做出不恰當的社交行為,而令人反感。

  4. 2020年6月17日 · 1.交流時只說自己感興趣的事. 黃俊傑指,患有亞氏保加症的小朋友,和其他同學交流時,會只說自己感興趣的事,例如自己喜歡昆蟲、恐龍,便會一直圍繞此話題發表意見,而不會理會對方是否感興趣。 2.欠缺幽默感容易認真對待玩笑話. 患有亞氏保加症的小朋友亦難以分辨甚麼是玩笑說話,一律會認真對待回應,容易會錯意從而令同學覺得患有亞氏保加症的小朋友比較奇怪,因此更容易在校園內成為欺凌對象。 3.堅持自己看法 解讀出現錯誤. 黃俊傑分享,曾有一患有亞氏保加症的小朋友,在午膳時間被撞到,繼而大打出手,縱使事後老師了解後,證實碰撞到他的小朋友不是故意的,而且亦有即時道歉,但患有亞氏保加症的小朋友當下解讀是認為對方是故意,因此最終便出現這個誤會。 4.一成不變.

  5. 2021年5月11日 · 亞氏保加症」歸類為自閉症譜系障礙(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患者在社交溝通以至認知、情緒、行為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困難和發展差異。 而香港統計2007及2013年數據指出,2007年本港有3800人(0.05%)患自閉症,至2013年則增加至10,200人(0.14%),6年間升幅近2倍,之後則未有同類調查;香港自閉症聯盟2019年時則估計,香港有75,000至113,000名自閉症患者。 自閉症知多啲 有1條問題七成人都答錯! 講到自閉症,坊間常有一個迷思,究竟自閉症患者是否比一般人聰明呢? 以下統計處綜合有關自閉症的描述,你知道哪些是正確的嗎?

  6. 2023年1月27日 · 學校老師指男童疑有社交障礙,甚至是患有亞氏保加症(Asperger Syndrome)。 在治療過程中,治療師發現他能正常對答、玩遊戲,沒有甚麼不妥。 最終發現

  7. 2019年9月9日 · 而在診斷方面,亞氏保加症普遍在三歲後才發現;自閉症則多在三歲前已被發現。 亞氏亞氏保加症患者的智力正常;而自閉症患者中,只有約三成為正常智力,約七成為弱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