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5日 · “最佳电影”由创下香港电影票房纪录的《毒舌大状》拿下,余香凝以《白日之下》首度获得“最佳女主角”,郑保瑞凭借《命案》拿下“最佳导演”。

  2. 2024年4月30日 · 今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已经曲终人散,评审结果即使见仁见智,但获奖者都是香港的优秀电影工作者,实至名归。 当中有些小插曲续为茶余饭后增添话题。

  3. 2018年11月16日 · 金庸(本名查良镛)於2018年10月30日仙逝,享年94岁。. 大师西去,江湖不再。. 纵观金庸一生,其经历可谓传奇,与《大公报》的渊源更是深厚。. 从1947年起,金庸在《大公报》(包括《新晚报》)前后度过了十年。. 从上海到香港,从外电翻译到副刊编辑,对他 ...

  4. 2021年10月15日 · 涉嫌美化黑暴、挑起仇恨的影片《少年》,日前首度公布预告片,当中更疑似标榜“香港不能公映”来炒作。 近日该片竟获提名金马奖“最佳新导演”及“最佳剪辑”。 有电影工作者认为,该片充斥暴徒掟燃烧弹袭警画面,旨在美化暴力,哗众取宠,根本是在借黑暴进行炒作。 有法律界人士表示,影片大量片段涉嫌煽暴、纵暴,或涉嫌触犯国安法的“颠覆国家政权罪”。 即使影片不会在香港放映,但只要有制作过程在香港完成,国安法便适用于该电影及相关人等。 特区政府今年6月修订的《电影检查条例》定明,如上映影片可能危害国家安全,检查员应得出影片不宜上映的结论。 但以黑暴为背景的影片《少年》,片中不乏暴徒使用燃烧弹袭击警察,以及煽动仇恨的内容,涉嫌企图将暴徒“英雄化”。 《少年》预告片标示“香港不能公映”。 高志森批评哗众取宠.

  5. 2024年3月29日 · 【大公报讯】第四十八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即日起至4月8日举行,展映来自62个国家和地区逾190部电影,并于昨天举行开幕仪式,文化体育及旅游局局长杨润雄以及多位导演、演员出席,场面热闹。 杨润雄致辞时表示,特区政府大力支持文化艺术发展,致力打造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 电影作为香港文化的一块金漆招牌,更一直是工作重点之一。 去年施政报告宣布为电影发展基金注资约14亿元,进一步增强对香港电影行业的扶持力度,相信会吸引更多私人市场资金参与电影发展。 除了提升港产片质素和制作,特区政府亦希望透过今年新推出的欧亚文化交流电影制作资助计划,促进香港及欧洲或亚洲电影人合作拍摄电影、深度交流及互相学习。 今届电影节的开幕电影是由杨曜恺执导、区嘉雯及李琳琳主演的《从今以后》,刚于德国柏林影展夺得泰迪熊奖。

  6. 2019年6月11日 · 电影结局让残废的丈夫从轮椅上站起来,风度翩翩地走向太太身旁,为她斟酒,潇洒不凡。 此结局并非写实,而是其中一位剧中人物或导演的想像,内容超越道德审判,意想不到。

  7. 2019年2月18日 · “木兰从军”是中国民间流传的故事,讲述南北朝时期一位骁勇善战而具孝心的女子花木兰,为免年迈老父征战沙场,於是决意易钗而弁代父参军。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论故事的出处如何,《木兰辞》都已流传后世,更成为学校课本收录的教材。 历年来,电视、电影、话剧、舞蹈,甚至是现代动画,都曾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搬演,主要包含两个原因:为巾帼女英雄扬眉吐气;沙场战事极具可观性。 以粤剧呈现花木兰的故事,既能展现忠孝仁义的精神,唱唸做打亦能发挥故事的艺术性和观赏性,确是一个合适的体裁。 凤翔鸿粤剧团於二月初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演出的《花木兰》,已是该剧的第三度重演,每次演出的剧本都有改动,显示创作者想要精益求精。 全剧分作七场,序幕扼要介绍了木兰不忍老父被征召参军,於是决定代父从军。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