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2月12日 · 區議會選舉結果昨日(12月11日)出爐,綜觀各政黨取得議席數目,在地區直選方面,民建聯派44人出戰共取41席、工聯會派25人取18席、新民黨派17人取5席、經民聯有4席、自由黨有5席、公屋聯會2席、而派3人出選的專業動力及派5人出選香港新方向,各自

  2. 2019年11月25日 · 區議會選舉的結果陸續揭曉,截至上午10時,452個區議會議席中,已完成450個。 泛民共取得386席,較上屆多261席,而建制陣營的議席則只有57席,較上屆240席,報稱獨立的共取8席。

  3. 2023年11月6日 · 區議會選舉已順利提名399位參選人,即將於12月10日舉行投票,這次選舉是完善地區治理,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的一次重要選舉,對香港未來走向良政善治,具有重要意義,市民應積極參與投票。

  4. 2023年12月14日 · 2023年區議會選舉成功落下帷幕,超過119萬名選民投票選出了新一屆區議員。 縱觀整個選舉過程,大致順暢。 美中不足的是,投票日晚上電子選民登記冊系統出現故障,令原定當晚10時30分結束的投票時間要延長至午夜12時結束。 行政長官李家超已要求選舉管理委員成立專責小組全力調查,找出問題成因,確保同類事件不再發生。 無意興師問罪,亦必須要感謝工作人員的付出。 然而,今次區議會選舉是特區重塑區議會、完善地區治理體系後,第一場全港地區性選舉,意義重大;政府亦投入大量資源力求做好今次選舉工作。 未料臨近投票結束出現「甩轆」,而且當局亦未能迅速採取有效應變措施,以致令部分市民要排隊久候才能投票,甚至放棄投票,實在令人意外和難以接受。 事實上,近年來,幾乎每一場選舉都出現或大或小的甩漏和失誤。

  5. 港府今日(12月12日)公佈,行政長官李家超委任的179位人士為第七屆區議會的議員名單,同時公佈另外27位由現任鄉事委員會主席根據《區議會條例》,確認有效登記為區議會當然議員。以上議席任期為4年,由2024年1月1日開始,而獲委任人士的名單將於今年12月14日在憲報刊登。 為全面落實「愛國者治 ...

  6. 2023年10月31日 · 區議會改革後首場選舉將於2023年12月10日舉行,提名期昨日(10月30日)結束,共接獲400份提名,其中地方選區原有172人參選,卻有1人退出屯門東選區,換言之即是171人爭88個議席;至於地區委員會界別則有228人參選,將競逐176個議席。

  7. 2023年5月16日 · 新改革方案中,區議會議員改由三種方式產生,包括委任、地區委員會選舉和地方選區選舉。 社會上一些反對的意見,只將地方選區選舉產生的議員,視為民主的模式,一些極端的意見甚至認為這種地方選區選舉也不是真實的民主選舉。 這種看法其實存有偏差,由政府直接委任社會賢達人士出任一些職位,也是一種世界多國普遍存在的方式,也是民主政治的一種模式。 以美國為例,美國的總統、副總統由選舉產生,但行政機關的主要官員、掌握司法權的法官,則由總統委任,掌握財金大權的聯儲局主席,也並非由選舉產生。 但美國仍然被認為是民主國家。 有一些人認為,由政府委任的人選,只對政府負責,而選民選出的人選,則會對市民負責,因此委任議員不會以市民利益為重,不能視為民主產生的議員。 這種看法是首先假定政府與市民是對立的關係。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