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9月3日 · 香港註冊外科專科醫生伍尚希醫生表示大腸癌 一般常見於年紀較大的人士,即50歲以上人士。 Chadwick 年僅43歲死於大腸癌,甚至於四年前即39歲便確診,明顯算是年青確診個案。 但這也不算是罕見的個案,因為伍醫生表示即使20、30歲的個案也接觸過。 男士風險較女士高. 一舨而言患上大腸癌的男士會多過女士,歐美人士及白皮膚人士相對亞洲人的發病機會較大。但近十年開始,有明顯上升趨勢, 甚至出現外藉白皮膚人與亞洲中國人發病率相若的情況。 從過去二十年,香港及中國內地人士可能50個就有1個人患上大腸癌,但近十年其比例已可能升至每20多個就有1個人患上大腸癌。 如家族病歷史中有人患上腸癌,其患病率也會較正常人為高。 近十年,本港大腸癌的發病率越來越高。 (圖片:Caswell Medical)

  2. 2020年9月1日 · 大腸癌是香港最多人患上的癌症痔瘡是最常見的都市病但大腸癌與痔瘡皆有便血的現象容易讓人混淆甚至因而掉以輕心令大腸癌患者延誤就醫其實有個簡單直接的方法便可初步分辨兩者除了便血之外大腸癌與痔瘡還有什麼相似的地方或關係血便分分鐘是大腸響起警號。 (資料圖片) 痔瘡是什麼? 痔瘡是由肛門的結締組織和細小血管形成,它可分為外痔及內痔。 通常痔瘡變大或發炎時才會引發徵狀。 若問題持續,容易導致貧血、加重便秘及食慾下降。 當痔瘡受到絞窄時,肛門感到疼痛;外痔和下垂的痔瘡,可導致肛門口出現腫塊;直腸亦可能疼痛及痕癢。 痔瘡(內痔、外痔)的症狀 (按圖看清) + 3. 大腸癌是什麼? 大腸由結腸、直腸和肛門組合而成,大腸癌即結腸或直腸部分的癌症。

    • 排便習慣改變:如果便秘持續一段時間,又突然變成持續數日的腹瀉,兩者反覆交錯發生,就有可能是大腸癌的警訊!台灣孫麒洹醫師表示,大腸腫瘤阻塞了腸道導致固體糞便難以排出,故會有便秘的狀況;而只有液狀的糞便能夠通過,就會形成類似水狀拉肚子的型態。
    • 大便有血或黏液:當糞便通過大腸腫瘤處時,就有可能刮傷黏膜而造成糞便帶血或排出帶血的黏液的狀況;此外,較大型的腫瘤也可能破裂出血,造成患者出現解血便的問題。
    • 大便變細:愈靠近肛門口的腫瘤愈容易有大便變細的主訴,因為腫瘤阻塞腸道,導致糞便通過患處時會因空間不足而被擠壓成細細一條,甚至細如鉛筆狀。
    • 總覺得大便解不乾淨:若腫瘤位在直腸或靠近肛門口時,就容易刺激頻繁出現便意,造成患者雖然一直想要排便,但卻老是覺得大便解不乾淨的感覺。
  3. 2021年8月31日 · 撰文:NOW健康. 出版: 2021-08-31 10:02 更新:2022-07-27 18:41. 29. 「醫生怎麼辦?. 最近我怎麼一直放屁?. 」門診不時會有「滿肚子氣」的病患飽受困擾而就醫。. 台灣長安醫院大腸直腸外科王愷晟醫師表示每人每天正常排氣的範圍是5到20次。. 我們平時說的 ...

  4. 2024年3月21日 · 有醫生指出不少大腸癌病者病發初期並沒有任何病徵很多時肉眼係見唔到大便入面嘅血」,市民不要以為眼見不到大便有血就等於無事呼籲合資格人士參與篩查。 大腸癌是本港十大癌症之一,在2021年新增病例5,899宗,佔該年全部癌症新例約15%,僅次於肺癌成香港第二多新患癌症。 大腸癌第一期的5年存活率接近96%,但到第四期便只有約9%,愈遲發現存活率便遞減,早發現的存活率對比起其他癌症可謂高,因此,在大腸癌好發年齡50至75歲,及早進行大腸癌篩查計劃是防治的最佳方法。 全港1,940間私營診所提供大便免疫化學測試. 衞生署在2020年全面推行「大腸癌篩查計劃」,政府資助50至75歲、沒有大腸癌症狀的香港居民,在私家醫療機構接受檢查。

  5. 2022年10月11日 · 大腸癌| 香港第二號癌症 不同期數有機會採用不同手術治療. 撰文:健康Easy. 出版: 2022-10-11 12:38 更新:2022-10-11 12:38. 7. 大腸癌是香港第二號癌症根據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的數字2019年共有五千多宗新症。 而在第一期 (佔9.3%)、第二期 (佔21.1%)或第三期 (佔26.3%)確診的,合共超過一半。 外科專科吳家健醫生表示,大腸癌的治療方法其實不少,包括外科手術切除、化療、標靶藥,以及較新式的免疫療法。 另外,部分個案也需要配合放射治療(電療)。 「但若說有機會根治大腸癌,主要還是手術切除,或者在手術後再以其他方法輔助,加強療效,減少復發。 不同期數 不同手術治療.

  6. 2019年11月5日 · 大腸癌篩查計劃的最理想成效是在病人尚未演變成癌症時把瘜肉切除或是讓患有早期癌症的病人及早治療以提升存活率若然病人罹患第四期腸癌即使在公院接受診治亦未必能獲得最有效的標靶治療潘冬松指出治療大部份常見癌症包括大腸癌及肺癌的標靶藥都不在醫管局藥物名冊內病人需要全額自費購買藥物。 他認為,隨着醫學發達,許多藥物已能有效治療癌症,無奈不少病人面對經濟困難,難以負擔標靶療法,「現時政府資源追不上藥物發展。 我們希望最常用、首一二線的藥物都列入名冊上。 」他解釋,治療末期腸癌時,注射一針標靶藥大概需要2至3萬元。 病人需要約3至4星期接受一針,療程為期半年或以上,費用已達16至20萬元,對一般市民是沉重負擔。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