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1日 · 2024 年 1 月 1 日. 950. 0. 彭金隆. 政治大學商學院教授兼任教學副院長. 「利率」一直是臺灣壽險業經營上相當關鍵的變數,目前整個產業所面臨問題的核心,與2002年前後市場利率大幅降低,並長期持續維持低利率有高度相關,保險公司為填補過往利差損,經營主軸改為重利差益而輕死費差的營運架構,當壽險業開始習慣長期低利率的環境時,在2022年美國聯準會啟動暴力升息後,立刻讓保險公司學到利率波動可以帶來的巨大經營風險,也讓業者對利率的敏感度和警覺度大幅提升,對資產負債管理的看法也有了重大的轉變。

  2. 2024年2月1日 · 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com. - 2024 年 2 月 1 日. 1024. 0. 面對疫情、法規制度變革、高利率、業務員市場競爭更為劇烈的環境, 仍有一群人堅定信念、堅持不懈, 持續為客戶、為行業、為社會貢獻己力,穩定維持高績效表現, 他們是「國際龍獎IDA終身會員」。 從他們身上,我們可以看到10個相似的特質—— 1. 相信保險. 2. 熱愛保險. 3. 把保險當成終身事業. 4. 保持終身學習的習慣. 5. 設定明確的目標. 6. 良好的職業道德. 7. 自律. 8. 意志堅強. 9. 無私分享. 10. 熱心社會公益. 透過6位終身會員的分享,更印證了「成功沒有奇蹟」, 期使從業人員都能夠向他們看齊,朝「典範」成功者更靠進一步。 更多內容請見以下連結:

  3. 2024年2月1日 · 2024 年 2 月 1 日. 0. 481.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兼商學院教學副院長. 2022年金管會首度開放純網保申設,雖然帶來了很多的討論聲量,但最終僅2組業者遞件,且分別因營運模式、商品創新優勢及不符法定資格,遭金管會緩議和駁回。 但市場始終關注金管會是否重啟純網保申請的可行性。 「純網保」其實是國內對於數位保險公司(digital insurer)特殊的稱呼,是一個非常口語也不太精準的用詞。 數位保險公司的概念,是有別於傳統保險公司存在的形式,泛指以數位或盡量以數位的方式,完成其保險服務價值活動的公司,目的是希望增加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客戶體驗。 我認為可以從以下角度來思考純網保是否還有設立的可行性。

  4. 2024年3月1日 · 方法1 假設同意法. 經過前面的一系列工作,業務員對客戶的經營已到了促成階段,不少人在此時會假設客戶已經同意成交,引導客戶填寫投保的基本資訊,如詢問客戶「請問您的受益人是誰? 」、「請問您喜歡年繳還是月繳? 」、「請問您的健康狀況如何? 」等問題。 這些常見的做法雖有助於引導客戶成交保單,但客戶聽多了,也會不容易被打動。 面對這樣的情況,業務員可以轉換思維,從強調保單利益的角度著手促成。 例如,客戶在同意成交之後,將獲得怎樣的保障、享受哪些服務、能為家庭解決什麼問題等。 當這些美好的景象在客戶的腦海中浮現,客戶就會希望更快擁有這些權益,讓自己和家人安心,作出購買決定也就更容易了。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419期──

  5. 2023年1月1日 · 0. 1133. 回顧2022展望2023保險業將持續面對疫情科技環境及人口老化的多項挑戰國泰人壽總經理劉上旗透過多個面向分享國泰人壽在2022年的轉變以及壽險業在2023年迎來的機會回顧2022年這一年對於國泰人壽來說格外重要不僅是陪伴臺灣走過一甲子的重要里程碑也訂下全新E.P.S.」的策略藍圖從友善高齡Elder Friendly)、保障優先(Protection First)與永續實踐(Sustainability)之面向,迎接未來環境在「疫情、科技、環境、人口老化」的挑戰,鼓勵每位國泰夥伴「你比你想的勇敢」,保持數位創新、永續經營的態度。 國泰人壽總經理劉上旗透過多個面向,分享國泰人壽在2022年的轉變,以及壽險業在2023年迎來的機會。

  6. 2023年2月1日 · 通過. 梁天龍|社長的話. - 2023 年 2 月 1 日. 417. 0. 2022年雖然已經過去,但許多不確定因素與影響依然延續至今,如俄烏戰爭、通貨膨脹,甚至是延續多年的中美貿易戰等,無一不是持續影響至今,可以預見,2023年依然會受到這些因素影響。 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的環伺下,我們勢必要學會「預判」,這是每一個國家元首與部會首長,或者每間公司高層主管所必須具備的能力,才能帶領國家與企業走上正確的道路。 而作為個人,面對2023年未知的未來,我們也需要具備「預判」能力,才能夠協助自身未來得以走向坦途。 但是該如何「預判」? 如何讓自己具備預判未來的能力? 國家與企業的預判牽涉十分廣泛,我不敢妄作評論,不過對於個人的預判能力,我還是有一些個人心得,這源自於我過去40多年的親身經驗。

  7. 2024年5月1日 · 首先,貿易戰對全球貿易流動和投資信心產生了顯著影響,特別是在美中兩大經濟體之間摩擦不斷升級的背景下。 無獨有偶,多處地區政治不穩定,如中東地區的政治緊張以及其他地緣政治事件,都在全球範圍內增加了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COVID-19疫情的全球大流行及後續影響下,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仍在,使得消費者對於未來收入的預期變得保守,進而降低了其對保險產品的投保意願。 監理政策. 隨著全球金融危機後各國加強金融監管,臺灣的保險監理機關也不例外,監理政策持續趨嚴。 例如,實施新一代清償能力制度和新財報準則來提高保險公司的資本適足率要求,從長遠來看雖有助於產業強化資本,但短期內卻可能導致保險公司面臨較高的運營成本和資金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