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吳克儉, GBS , JP (英語: Eddie Ng Hak-kim ,1952年11月29日 — ),生於 廣東 廣州 ,籍貫 廣東 恩平 ,前 香港 教育局局長 ,前 香港浸會大學 工商管理學院客席教授, 上海大學 工商管理碩士學院名譽教授, 香港教育學院 校董會副主席以及 香港大學 校友基金督導委員會委員 [5] 。 此外吳克儉亦擔任人力資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主席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香港董事學會及香港管理專業協會資深會員在公共事務上吳克儉為 教育統籌委員會 當然委員、 獨立監察警方處理投訴委員會 委員、 香港房屋委員會 委員、審計小組委員會主席、香港人力資源管理學會理事會成員及國際委員會聯合主席、香港房屋協會審核委員會以及薪酬委員會委員。 背景 [ 編輯]

  2. 2020年5月12日 · 吳克儉在2012年擔任教育局長任內曾捲入反國教事件等爭議其中他曾2015年的TSA立法會公聽會舉行期間外遊日本賞紅葉惹來一陣批評。 吳當時未有對外說出原因,直到2017年其患癌妻子過身大半年後,才向外道出原委。 吳解釋指,其太太當時身體出現問題,故一早安排與太太和兒子「一家人到日本數天」,說完一度哽咽。 話說,吳克儉之所以沒有出席TSA公聽會,甘心背負被家長指責的社會壓力,都要選擇到東京賞紅葉和「食放題」,一切都是為了妻子梁允愛。 當時梁已患癌約10年,雖然經過治療,但在2015癌症復發,1年間情況惡化。 吳克儉為了盡量花時間照顧妻子,因此決定按早已安排的行程與她同遊東京。 至於回港後僅稱以「私人理由」缺席而沒有透露實情,吳表示一切都是為了顧及梁的私隱。

  3. 2017年6月22日 ·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卸任在即他擔任教育局長5年來外訪超逾60次因公帑外訪而被揶揄為旅遊局長」。 吳克儉早前已為此高呼冤枉」,強調外訪涉及不少工作會議他接受無綫新聞專訪時提到退任後會去真旅遊」。 吳克儉在訪問中又指香港的教育被政治凌駕令一些好的政策或措施不能盡快推行希望教育可以回歸教育不能再磋跎歲月只說擔心便甚麼也不做是不進則退。 吳克儉直指,國教風波是政治氣候炒熱事件,他指當時不少人將國民教育與「洗腦」混為一談,令不少家長恐慌,他認為當時是政治氣候問題,教育局亦未能直接作出有效而全面的解釋,擋不住謠言及誤會。

  4. 2 天前 · 教育局局長. 幼稚園教育. 小學及中學教育. 專上教育. 特殊教育. 學校資料. 表格及通告. 教育局 YouTube 頻道. 更多 > 加強價值觀教育 培養學生良好品德. 教育樞紐 人才搖籃. 【應用學習 - 多元學習展潛能】 (2分鐘版本) 「文憑試打氣短片-備試篇」 (2024)-五位嘉賓合輯. 教育局職業講座2024立德樹人 盡展潛能. 第三集: 〈少數族裔在社區〉. 應用學習延伸課程–職場體驗計劃. 小學教育課程指引系列︰評估求進. STEAM教育學校支援計劃:「工程伴理行」 《世上只有》音樂錄像. 我們的STEAM教育.

  5. 2018年4月18日 · 上任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在任內頻繁外訪一直備受批評以致每逢局長外訪均成為社會關注點相比被稱為旅遊局長的吳克儉究竟去年7月上任本屆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至今外訪多少次按教育局提交文件顯示去年7月上任至今只往曾上京與北京教育官員進行工作會議以及到英國出席世界教育論壇開支約215,665元。 楊潤雄上任至今共外訪2次,分別前往北京及英國。 (資料圖片) 楊潤雄上任後兩度外訪 一次北京一次英國. 按教育局提交立法會文件,楊潤雄至去年7月1日上至今年3月8日為止,曾外訪兩次。

  6. 吳克儉1976年畢業於 香港中文大學 ,獲社會科學學士,1981年獲 香港大學 公共行政碩士。 [1] 曾任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 主席,香港浸會大學工商管理學院客席教授,上海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院名譽教授,前任香港教育學院校董會副主席等。 2012年6月被國務院任命為 香港教育局 局長。 [5] 2017年06月30日獲得香港迴歸以來第二十份授勳名單頒發的 金紫荊星章 。 [2] 中文名. 吳克儉. 性 別. 男.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 畢業院校. 香港中文大學. 目錄. 1 人物履歷. 2 個人榮譽. 3 擔任公職. 4 新任職務. 5 職業經歷. 人力資源. 公共事務. 吳克儉 人物履歷. 吳克儉自2009年9月起,出任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 主席,

  7. 2017年6月24日 · 即將卸任的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於電台節目表示5年前提及國民教育時大眾會擔心是否等於洗腦教育但5年過去在不同課程和活動加入國民教育成分如內地交流團和與內地學校結盟成姊妹學校都能給予市民信心相信市民現時會說拿出證據來」。 目前反國教只是個別人士炒作。 吳克儉又指,要做到國民教育,不能單靠在課室裡面做,也要透過交流等方式認識祖國。 (鍾偉德攝) 周南:中央早為港出亂子安排一切 推23條、愛國教育是應有之義 近4年國民教育開支升近7成 內地交流計劃預計開支達4100萬.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