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3月27日 · 一隻有力重返高位的旅遊平台港股. 去年內地新冠感染疫情反覆,社交距離並封控措施不絕出台,對旅遊業發展帶來沉重打擊。. 早於1999年5月經已創立,屹今經營接近24年的同程旅行 (0780.HK),與內地無數提供旅遊相關服務的企業一樣,遇上去年嚴峻的營商環境 ...

    • 內地擬引復必泰為加強針
    • 向台灣出售1000萬劑
    • 口服新冠藥攻非洲、印度
    • 自研新藥進度理想

    復星醫藥於2020年3月投資1.35億美元,成為BioNTech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在大中華地區的代理商,公司2020年11月決定引進由BioNTech與輝瑞研發成功的BNT162b2疫苗到中國大陸市場,並將該疫苗命名「復必泰」。 不過內地至今仍未確定引入復必泰疫苗,而內地一直只注射國內研發的四種新冠疫苗。 然而好消息自7月中旬傳出,內媒指,復星醫藥管理層在股東大會上回復投資人問詢時表示,國家藥監局對mRNA新冠疫苗「復必泰」的審定工作已基本完成,專家評審已通過,現正加緊進行行政審批階段。 與此同時,復星醫藥已與BioNTech提前啟動生產準備工作,當疫苗一旦獲批,可第一時間供應到內地。報道引述知情人士表示,復必泰將好可能會被當作為加強針使用,且免費接種。如是者,即復必泰的目標市場高...

    要留意是,復星醫藥去年3月與德國BioNTech公司簽訂協議,參與mRNA新冠疫苗研發,並只擁有該疫苗在中國大陸及港澳台地區的獨家代理權。截至7月初,復必泰只供應兩岸四地人口最少兩個地區,即港澳兩地。 市場一直憂慮兩岸關係會復星醫藥出售疫苗。終於在7月中旬,鴻海及台積電分別成功向復星醫藥各購入500劑,合共1000萬劑疫苗以供應台灣民眾接種,作價每劑33美元,即是次訂單便為復星醫藥帶來3.3億美元的收入。 公司去年收入為301.63億元人民幣,而台灣單一宗訂單已佔公司去年生意額的7%,對今年業務的提振貢獻不小。

    復星醫藥除了復必泰外,近日以5.6億元人民幣向開拓藥業(SEHK:9939)旗下的新冠肺炎口服藥普克魯胺在非洲28國及印度的獨家註冊和商業化銷售權益 。該藥物已在3月及6月先後取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巴西國家衞生監督局(ANVISA)等監管機構同意或批准,現正全球開展普克魯胺用於治療非住院新冠患者的兩項註冊性III期臨牀試驗。 華泰報告預期普克魯胺在今年第四季便會獲FDA批准上市。估計其後在非洲及印度也可上市,為復星醫藥在新冠疫苗業務海外收入帶來可觀收入。

    以上幾點都是代理新冠肺炎藥品為公司收入帶來增長憧憬的重要因素。然而復星醫藥本身也是製藥、醫療器械大廠,公司去年總營業額72%來自製藥,約15%來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 截至2021年3月底,公司在研創新藥、仿製藥、生物類似藥及仿製藥一致性評價等專案247項,其中創新藥56項。近來公司在新藥研發亦有進展,如自主研發、用於治療成人和兒童I型神經纖維瘤病(NF1)的創新藥FCN-159片獲美國FDA臨床試驗批准、用於晚期惡性腫瘤治療的FCN-098膠囊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批准進行臨床試驗。 公司在小分子創新藥、細胞免疫、CAR-T細胞治療、高價值仿製藥及醫美項目等業務均可繼續看好。 總括而言,復星醫藥業務將續受惠新冠肺炎疫情,彭博綜合券商預測今年市盈率約30倍、明年為25倍,均較歷史平均水平20倍為...

  2. 2022年9月8日 · 隨著去年疫苗接種率的提高全球經濟逐漸開放相反中國政府繼續實施嚴格的新冠肺炎(COVID-19)控制政策因此當新冠肺炎(COVID-19)病例出現重大突破時——主要是在今年上半年——政府完全封鎖了幾個城市

  3. 2023年7月13日 · 更重要是在美國加息周期下,若以新債冚舊債,債息率可能高逾5厘。 結果供股籌188億元用作還債和物色潛在收購,便是公司管理層的最終方案。 供股後,截至2023年3月底,領展手頭現金有約140億元,而總負債為657億元,負債比率24.2%,按計劃率先償還今財年逾百億元的到期債務,負債比率可望回落。

  4. 2023年5月23日 · 聯儲局的總資產規模在2020新冠肺炎疫情前約為4兆美元但是疫情後採用無限QE瘋狂印鈔資產規模至2021年底就攀升到了8.9兆美元增加了近5兆美元也加速了通脹增長的速度。 所以從2022年1月11日就表示接下來的會議要開始討論縮表,3月宣佈停止購債,並在5月4日正式發出聲明,於6月1日開始進行縮表,減持公債和MBS。 針對公債:縮表幅度設定在每月300億美元,3個月後提高到每月600億美元。 針對MBS:縮表幅度設定在每月175億美元,3個月後提高到每月350億美元。 如果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計畫在2023年每個月縮減950億美元的資產上限,那麼2023年總共可能會縮減1.14萬億美元(12個月 x 950億美元/月)。 而未來3年預計共要縮表約佔目前聯儲局總資產約三分之一。

  5. 2023年2月2日 · 留意於今年1月5至19日,除了1月6日,恆指均收高於21,000點,證明調整兩成回到21,000點水平,恆指應見較大支持。 此外,於1月5至19日恆指最高收報21,746點,受制於21,800點,反映短期要是失守此位置收市,本月下試21,000點水平後才可望回升機會大。 至於對上述直至周五能守住21,900點收市的看法,倘若成事則要考量屆時恆指能走多遠。 留意於今年1月20和26日恆指見上升裂口,介乎22,051至22,329點,由於裂口底部在22,000點之上,可見就算守住21,900點,也可以是還未進入回補裂口狀態。

  6. 2023年1月30日 · 2023-01-30 聶振邦. 春節假期後港股升勢延續,上週只有兩個交易日 (1月26和27日),恒指均見上揚,分別為522和122點,上周五收報22,688點。 觀乎去年3月以來,只有3月1日收報22,761點在其上,反映現處近十一個月高水平,保持自去年11月初至今的罕見強勢。 繼11月和12月分別上升26.62%和6.37%後,本月暫見再升14.70%,不足三個月累升54.48%,由去年10月底收報14,687點計起,累升逾8,000點。 相信近日恒指表現市場感驚喜,自今年1月18日計起,共五個交易日,除了其中四日見升,亦見「五連陽」,跌市的1月19日也只是微跌27點。 上破兩個心理關口有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