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11月11日 · 2021-11-11 Alvin Yu. 早排譚仔(SEHK:2217)成為全城熱話,賣米線的毛利率竟然有近80%,但本地餐飲股表現向來平庸,譚仔能否突圍而出?. 與另一龍頭太興(SEHK:6811)相比,那隻更吸引?. 更多內容: 譚仔IPO後還可以走多遠?.

  2. 本港12月14日起取消安心出行及黃碼制度有利餐廳食客回升以下三家快餐股生意料可持續復甦

  3. 2020年7月9日 · 1.營業額增長. 數據來源:AASTOCKS. 論過去1年及3年的業績增長,大快活表現更優勝。 在剛過去的財年,兩家快餐龍頭均面對社運及疫情帶來的衝擊,而大快活的防守力明顯較優勝。 大快活在過去一年仍錄得2%營業額增長,而大家樂則跌了6%。 這主要可歸因於大快活旗下品牌以核心大眾餐飲「大快活」為主,而大家樂經營「大家樂」「一粥麵」等快餐品牌外亦有不少休閒餐飲品牌,如「意粉屋」,這些定位相對中高端的品牌在疫市受打擊更大。 勝出者:大快活. 2.盈利能力. 數據來源:AASTOCKS. 盈利能力方面,快餐店以薄利多銷形式經營。 大快活及大家樂在過去3年所錄得的淨利潤率平均只有5%及4%。

  4. 2020年11月13日 · 大快活經營的快餐店業務像是平平無奇但原來生意穩定盈利穩步上升加上頗高的股本回報率故有一定的投資價值。 快餐店在香港出現了幾十年,早已過了業務高速增長的時間,若回顧近10 年的快餐店發展,可說只能以平穩來形容,不太起眼。 不過,若細看一下大快活的股價,以十幾年計,都有10倍的升幅。 當然,往後只能平穩增長,但並不是無投資價值。 大快活現時大部分的收入來源均來自香港地區,在香港共有過百間分店,而中國部分暫時只做得一般,2014 年及2015 年度出現虧損,近年才略有盈利,但貢獻不算多。 大快活仍以香港業務的貢獻為主,中國部分影響不大,因此,雖然大快活仍發展中國業務,但暫時不能有太大的期望。 不起眼的優勢. 憑著穩定的業務,大快活的營業額保持平穩增長,但當中的增長幅度並不多。

  5. 2022年10月5日 · 海底撈上半年翻枱率為每天平均2.9次,人均消費增加不足2%至109.1元;截至6月底集團於全球擁有1435家門店,其中1310家位於中國大陸,22家位於港澳台地區,103家位於11個其他國家 。 呷哺呷哺同期為1.9次,自家品牌人均消費63元,湊湊則為147元,分別按年升1%及8%,有810家呷哺呷哺,198間湊湊。 九毛九旗下火鍋品牌「慫重火鍋廠」為2.4次,自家品牌九毛九為1.8次,而太二則為2.9次,人均消費分別58元及78元,價格保持平穩;集團共經營475間餐廳,當中包括77間九毛九餐廳及384間太二餐廳 。 以店鋪組合再計算翻枱率,海底撈的表現最好,人均消費方面則是呷哺呷哺增長最具優勢。 而由於海底撈在海外也有分店,在各國政府相繼放寬防疫措施下,海外業務復甦料率先加快。

  6. 2020年7月12日 · 快餐品牌面向大眾需求但大眾餐飲選擇眾多大快活的議價能力並不高銷售成本上漲帶來的負面影響難以通過提價策略來抵銷除此之外行業逆風中大快活推出彈性優惠如外賣折扣亦會造成毛利收窄在2020年度大快活的毛利率按年下跌3.7個 ...

  7. 2021年9月24日 · 今次譚仔國際上市所得款項正正會用作支持門店網絡擴張集團計劃將所得款項淨額的約57.4%用於擴張餐廳網絡計劃預期可在2022年度2023年度及2024年度分別增設2866及79間門店約9.4%會用於擴充及新增中央廚房增長潛力有望逐漸實現。 結語. 譚仔國際在疫市中展示的防守力反映品牌價值,而標準化模式亦有助集團在國際市場實現增長,業務基本面有一定的吸引力,但國際市場擴張的風險在於口味融入當地市場的表現難測,有意認購作長揸的投資者需要留神。 分享給你的朋友. 美股表現近年持續強勁,不知如何入手? 我們精選了10隻高增長美股,並撰寫了《 不應錯過的10隻高增長美股 》免費報告。 立即 按此 下載! 想提早退休? 想提高每月的被動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