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手術治療 如椎間盤突出嚴重並壓著神經線,醫生有可能會建議病人接受椎間盤神經減壓術。現時以微創方式進行手術,病人一般可以很快復原,但病人在術後仍須避免進行過度高壓的工作或運動,並要持續進行適合的伸展運動,才能保持腰椎健康。

  2. 椎間盤突出手術原理是鬆開受壓之神經線,目前可以微創手術進行。 醫生從患者背部割出小小入口,透過內窺鏡撥開神經線,取出椎間盤突出部份,可減少神經線所受的壓力,藉此紓緩患者的腳痛和痲痺。

  3. 2020年8月17日 · 不論開刀抑或微創手術,目的都是以切除椎間盤突出部份,從而減輕神經線受壓程度。 傳統開刀手術需要在背部縱向開出7至10厘米的造口;如有兩節椎間盤突出,造口甚至要達到15厘米。 由於傷口較大,患者或會出血較多及增加手術後痛楚。 只不過現時麻醉技術進步,加上止痛藥的協助,上述情況已大有改善,患者大概3至5天已可出院。 至於微創手術放面,僅需要於背部開出1.5至2厘米的造口,利用內窺鏡及顯微鏡並透過放大的內部影像,將椎間盤突出部分切除。 一般開說, 2厘米的造口已可處理兩節椎間突出,而且由於傷口小,痛楚程度較低,所以患者手術當天已能下床活動, 大概1至2天已可出院. 對於出血風險高或身形纖幼的患者而言,微創手術確是特別適合。 不過,不是每一位患者都適合用微創手術.

  4. 2022年1月18日 · 現時可治療椎間盤突出的手術有 2 種,包括傳統開放式外科手術和微創手術,兩者成效普遍良好,但適用於不同患者或情況,醫生會根據患處情況進行最適合的手術方式。

  5. 2023年10月16日 · 同時,當突出的椎間盤壓中神經線時,可以使用牽引治療(俗稱拉頸或拉腰),用作增加椎間關節的空隙,以緩解神經根受的壓逼。 除疼痛和麻痺外,不少患者會出現肌肉過緊及關節活動幅度低的問題。

  6. 針對頸椎間盤突出或退化最常見的外科手術,是頸椎前路椎間盤切除及融合術 (ACDF) 或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 (ADR)。 外科醫生會由頸椎前面開刀進行手術,將問題椎間盤的上下脊椎骨融合一起或把椎間盤置換。 手術後病人只需留院觀察一晚,大約 3 - 4星期便可康復。 甚麼是頸椎前路椎間盤切除及融合術 (ACDF)? 椎間盤切除術就是把椎間盤去除。 切除術可於脊椎任何一個位置進行,亦即從頸部(頸椎)至後腰(腰椎)。 在頸椎位置,醫生會由頸部前面開刀,通過喉部接觸破損的椎間盤。 把頸部肌肉、氣管和食道撥開,就能接觸椎間盤和脊椎骨。 對於頸部位置,由前面開刀的方案會比由後面著手較為安全及方便,因這樣可減少對脊髓、脊髓神經及強壯頸肌的干擾。

  7. 與非手術治療相比,腰椎間盤突出的手術治療可以更快舒緩腿部症狀,長遠效果更佳,令患者更為滿意。 使用顯微鏡或視頻內窺鏡的現代外科技術,可讓醫生透過非常細小的切口便能清楚觀察患者的狀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