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7月24日 · 大多數人講到濕疹時指的是異位性皮膚炎或過敏性濕疹但濕疹病因複雜每個人得上濕疹的成因不相同有些和遺傳生活作息環境壓力都有關係冬天時怕乾夏天時怕流汗潮濕不管夏天冬天濕疹都會發作造成不舒服。 為什麼會得濕疹? 根據台灣皮膚醫學會資料,台灣有超過兩百萬個異味性皮膚炎的患者,佔孩童和青少年佔大部份。 但濕疹不管夏天、冬天都會出現,因為皮膚敏感,冬天時怕乾、夏天時怕流汗潮濕。 皮膚科醫師陳律安指出,濕疹可分為內因性和外因性: 內因性濕疹: 簡單來說就是體質,常聽到的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汗泡疹等都是,幾乎都是反覆發作。 外因性濕疹: 如果原因沒去除,也可能反覆發作,例如對金屬過敏的病患,肚子長期因接觸皮帶釦環 過敏 。

  2. 2021年6月7日 · 急性濕疹有紅疹非常癢會反覆發作亞急性濕疹急性濕疹症狀減輕後開始變成一粒粒的小疹子結痂脫皮脫屑慢性濕疹皮膚開始增生變厚。 混合性病灶:反覆發生急性狀況,導致皮膚上有不同期別的皮膚病惡化。

  3. 2020年9月7日 · 所謂的濕疹其實很廣義的叫法濕疹是一種帶有明顯症狀的疾病並且造成濕疹的因素有很多種過敏性體質就是其中一種內在因素過敏性體質意味著身體會對某種物質產生免疫反應三軍總醫院皮膚科醫生江建平表示內在因素造成的濕疹問題需要長期觀察透過抽血檢測找到造成過敏的誘因避免患者接觸以求控制病情。 臺灣常見過敏源. 台灣常見的過敏因素有灰塵、塵蟎、黴菌的孢、花粉甚至pm2.5也會引發部分民眾的過敏反應。 此外飲食方面常見的過敏源有帶殼海鮮、堅果和蛋。 江建平表示過敏體質是基於個人的基因,像是 氣喘 、過敏性鼻炎都是顯著的過敏基因,不顯著的過敏基因會因為曝露在糟糕的環境而爆發,常見的環境因素有免疫系統失衡、環境品質較差、紫外線照射以及流汗等問題。 圖片來源:istock.

    • 為什麼會得濕疹?
    • 中醫如何調理濕疹?
    • 中醫針灸及按摩 6 穴道
    • 預防濕疹的飲食要點
    • 營養補充建議及注意事項
    • 中醫師推薦茶飲

    楊謦伊中醫師指出,中醫認為濕疹的病因分為以下幾個,內因主要指人的正氣盛衰和抗病能力,是濕疹發病的根據,至於氣候變化、精神壓力、過勞和飲食過敏都是外來的致病因素,是濕疹發生的條件。 1. 遺傳及體質因素 2. 環境因素:季節轉換、溫差變化、高溫悶濕 3. 精神壓力、過度疲勞 4. 飲食過敏原:飲食吃到蝦蟹、芒果、牛奶、雞蛋等過敏物 5. 接觸過敏原或刺激物:比如病毒感染、塵蟎、花粉、黴菌、羊毛、家用清潔劑、肥皂、氯氣和藥品等過敏因子。

    中醫依據「望、聞、問、切」四診合參,判斷濕疹的病因來辨證論治,開立內服的科學中藥或水煎藥劑治療。而外敷的部分,楊中醫師建議依據病情給予不同的建議: 1. 藥膏:最效亷簡便的就是塗抹紫雲膏,紅腫熱痛有滲透液時可用三黃粉(黃連、黃柏、黃芩)外敷,也可由中醫師針對患者病情,選用蒼朮、苦參、黃連、黃芩、黃柏、爐甘石、紫草、冰片、枯礬等中藥調製成藥膏,外敷患處。 2. 藥浴外洗法:將中藥材白蘚皮、地膚子、苦參根、黃柏、蛇床子、土茯苓、荊芥各 30 克洗淨,紗布包裹或用紙袋包煮1小時,再將湯汁加水,保持水溫 39-43 度泡澡 15-20 分鐘,或以毛巾沾中藥湯汁擦洗或淋浴。

    濕疹雖然不是身體的大問題,但持續或反覆發生,真的會讓人深受其擾,中醫師建議可以利用以下六個穴道加強代謝,達到健脾利濕的效果,同時提升自身免疫力。可用按壓、指揉、點按的方式來進行穴道按摩 3-5 分鐘,若無產生不適則不限次數,也可定時的早晚各按摩一次。 1. 曲池:手肘外側端,肘彎起後橫紋結束的凹陷處。以拇指按摩另側手上的曲池穴,按揉同時屈伸手肘,持續三分鐘左右,感到有痠脹感為宜。 2. 合谷:手掌虎口併攏,肌肉凸起最高處。以拇指按壓另手合谷穴,拇指指腹需朝向第二掌骨側,以旋轉揉壓方式至痠脹。 3. 血海:膝蓋的內側,屈膝 90 度,將手掌貼在膝蓋上,拇指與其他四指約成 45 度,此時拇指尖處即是血海穴。將同側手掌自然貼在膝蓋上,以大拇指進行按摩。 4. 三陰交:位於小腿內側,當足內踝尖上直上...

    濕疹的飲食最重要的就是「祛溼」,建議口味清淡,減少飲酒,忌食辛辣、刺激、滋膩食品,例如羊肉、韭菜、辣椒等,大熱大補之品也應避免,並少用煎炸、燒烤等烹調方式,且不宜過食生冷以免助濕傷脾;多吃健脾化濕食物,做菜時適量加入蔥、薑、蒜等可以祛濕的食材。 在中醫食療方面,可食用像赤小豆、玉米鬚、薏苡仁、冬瓜、荷葉、鯉魚、鯽魚等去濕利尿的食物,透過飲食直接將體內多餘的水濕排出。

    濕疹發作是紅、腫、熱、痛表現在皮膚上,表示身體裡正在發炎,Heho 營養師建議飲食上務必要避開高油、高糖的食物,避免發炎反應更劇烈;同時,更要採取可以幫助身體抗發炎的飲食方法,例如「彩虹蔬果飲食法」,盡可能攝取不同顏色的蔬果,來補充不同的植化素,提供抗氧化物質,降低身體的發炎反應。如果有考慮利用保健食品來調理體質,營養師建議以下三種: 1. 高濃度魚油:補充 omega-3,幫助身體抗發炎,平衡飲食中攝取的油脂比例(飲食中多為 omega-6)。 2. 維生素 D:有協助免疫調節的作用,同時有預防皮膚病變的作用。 3. 益生菌及益生質:腸道健康也是影響免疫的關鍵,可以藉由益生菌補充腸道好菌,並搭配益生質(如膳食纖維)幫助好菌在腸道存活下來。

    濕疹急性發作期

    綠豆甘草茶 1. 材料:綠豆 1 把(約 30 克)、生甘草 10 克(約 5-6 片)、滾燙開水 500 cc 1. 做法:將綠豆與生甘草洗淨,放入保溫杯中,再加入滾燙熱水泡開飲用。當綠豆殼成分泡出,茶湯顏色轉成黃綠色即可,切忌將綠豆燜到爆開,煮成綠豆花,最後把綠豆水濾出來當開水飲用。 1. 禁忌:1 天 1 杯即可。腹瀉、懷孕或月經期間請勿飲用。

    調理濕疹體質

    芳香化濕茶 1. 材料:鮮藿香 30 克,鮮佩蘭葉 30 克,綠茶 2 克 1. 做法:將藿香、佩蘭葉加入1500 cc 水煮沸,再煎煮 10 分鐘,放入綠茶 2 克浸泡 2-3 分鐘,撈起藥渣,當茶飲用,可清除脾胃濕濁之氣,使人精神愉悅,食慾增加。 文/吳宜庭、圖/雷思瑜 延伸閱讀 雨季全身溼氣重!營養師推「綠豆薏仁湯」 正確吃法去濕效果更加倍! 養生甜湯真的比較健康?花生湯熱量奪冠!營養師教 3 招飲食對策零負擔享用 蔬果發酵液≠消化酵素 營養師提醒:天然成分不一定都好!

  4. 2019年9月19日 · 圖片來源: photo-ac. 濕疹發作勿亂抓. 「濕疹」通常是因為人體的免疫系統過度反應了,像是接觸到濕度、溫度的變化,進而引發過敏發作,造成皮膚組織液增多、發炎,形成突起小水泡的皮膚炎症反應。 而且濕疹的形態也很多元,最常見的就是一粒粒突起的小水泡,出現在手掌、腳踝、鼠蹊部、膝窩、腋下等汗腺發達處的「汗皰疹」,甚至是富貴手、尿布疹、脂漏性皮膚炎、甚至藥布貼太久引發的接觸性皮膚炎,都是濕疹啦! 當溼疹發作時,最難受的反應就是癢到受不了,就想要用手去抓,但卻又會抓破皮。 「發癢」是皮膚發炎時的其中一個反應,很多人為了避免抓傷,都會用拍打、或是用熱水敷來止癢,但是這樣的行為反而會讓發炎反應變得更嚴重。 止住濕疹的癢可以這樣做.

  5. 2019年6月22日 · 蕁麻疹是一種人體過敏引起的皮膚反應通常會有一個過敏原引起常見的像是海鮮塵蟎等。 當人體接觸過敏原,在刺激之下皮膚內的肥大細胞就會釋放組織胺,導致皮膚中的血管腫脹、興奮神經引起搔癢。 還有一個可以分辦它們的方式就是濕疹發生時通常會是固定位置而蕁麻疹則否。 預防濕疹可以多吃這些食物. 圖片來源: freepik. 濕疹的出現,通常與體質「濕熱」有關,於中醫理論中建議可以多吃具有清熱解毒作用的食物,像是綠豆、苦瓜、冬瓜、菊花、金銀花、薏苡仁、茯苓等,以助體內的熱被排出體外。 而且在飲食調理方面,盡量避免吃海鮮類、鴨、鵝等致敏食物,也不要過度食用濃茶、咖啡、酒、煙、蔥、大蒜、辣椒等刺激食物。 濕疹發癢怎麼辦?

  6. 2019年6月12日 · 要談濕疹的治療要先搞清楚濕疹到底是個什麼疾病其實濕疹是一種非常普遍的過敏性皮膚病像是 常出現在幼童身上的 異位性皮膚炎 、家庭主婦常出現的富貴手、年輕人常出現的汗皰疹、 脂漏性皮膚炎 ,這些會讓皮膚產生發炎紅腫組織液滲出脫屑症狀的皮膚疾病都稱得上是濕疹濕疹的皮膚既怕濕也怕乾. 而且,有趣的是,濕疹並不是如其病名一樣的只有皮膚濕的時候才會得到,就連皮膚乾燥的時候也可能會出現,換句話說, 得了濕疹的皮膚,可以呈現為濕、乾兩種截然不同的形態,更重要的是,得了濕疹的皮膚既怕濕,也怕乾 ,特別是冬天怕乾燥,夏天怕潮濕。 濕疹致病的原因有哪些? 至於濕疹的致病原因,主要可以分為5種: 1、氣候原因: 包括陽光照射、天氣寒冷、乾燥、潮濕等。 2、食物原因: 包括魚、蝦、蟹等海鮮產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