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7月19日 · 港股昨日中止連升,又再跌近400點。. 持有港股的人,近年少不免會很洩氣,尤其是最近數個月,每當以為迎來一波反彈,卻只維持很短時間就告終,恒指一直在2萬點樓下徘徊。. 有網民甚至在討論區說,「研究股市都曬氣」,認為長揸TQQQ(納指3倍槓桿ETF)一定 ...

  2. 2020年12月18日 · 你認知愈多,賺錢能力愈高。 」此後投資前,他都會先了解投資產品及公司的背景。 黎諾懿指,不少人投資產品時只著眼風險高低,卻未有了解當中的成份;他認為知道所投資的基金如何組成,便可因應市況而改變投資策略。 隨着歲數增長,黎諾懿近年投資態度亦愈趨謹慎,以投資債券、基金為主,因為回報率較高但風險較低。 點擊圖片放大. +3. 收息VS升值? 轉投科技股有得解. 不少港人鍾情投資收息股,黎諾懿亦不例外,曾經買入收息股投資,惟近年已改為投資科技股或優質股,因為股票升值所帶來的回報遠勝收息。 他假設滙豐 (00005) 有6厘息,但買入阿里巴巴 (09988) 或騰訊 (00700) 一年的回報已多過滙豐的派息。 他坦言,在自己仍有賺錢的能力時,會希望可以獲取更多的回報。

  3. 2024年4月9日 · 自由撰稿人Kelsey Herbers的未婚夫Collin在第7次失業後深深陷入「財務創傷」,她為了維繫家庭與情感毅然靠炒散獨自養家,但同樣因為過度勞累深深抑鬱。 Collin的職業生涯相當坎坷,40歲的他已經失業7次. 儲蓄幾乎為零,Collin開始逃避談論財務,但内心卻忍不住與同齡人對比. 能不能買一杯星巴克咖啡都能為倆人製造分歧. 專家表示,心病唯有調整心態可醫. 一通電話被裁員 未婚妻獨自養家至抑鬱. 去年十月,Herbers的未婚夫,Collin被老闆通知參加電話會議。 當時Collin只覺得是要討論客戶責任事宜——然而,等待他的是老闆的解僱通知︰公司即將重組,而Collin的解僱將即刻生效。 老闆的話剛落,Collin的名字已經從公司系統中被刪除。

  4. 2020年8月17日 · 作者凱洛‧盧米思是《財富》雜誌的總編輯。 這本書編纂了有關巴菲特的投資策略洞見,以及他在管治,慈善事業,公共政策甚至育兒方面的智慧。 例如巴菲特只為他的子女留下足夠的金錢,讓他們可以做任何事情,但又不會過多,令他們覺得甚麼也不用做。 書中還包括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茨(Bill Gates)在1996年發表的一篇文章,描述了他對巴菲特的早期印象及如何建立友誼。 《股神巴菲特的神諭:不做會後悔、或做了好後悔的致富語錄》(Tap Dancing to Work: Warren Buffett on Practically Everything) (圖片來源︰博客來)

  5. 2020年4月25日 · 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的陰霾下,美股於上月4度跌至熔斷,市場憂慮疫情發展將引發環球股災。 前財經主播顧芷筠(Debby)在逾17年的財經新聞工作生涯中,曾在2008年金融海嘯期間赴美採訪,親身見證過股海風浪,她如何看待今次新冠肺炎疫情下的投資市場? 【延伸閱讀】 【名人理財】疫市轉職自由工作者 前財經主播顧芷筠:唔怕財政壓力更怕悶. 為看懂股市投資 初嘗短炒蝕兩三個月糧. 投身工作初期,Debby坦言當時的理財觀念薄弱,儲蓄不多又不諳投資,一度成為「月光族」。 為能看懂股市走勢,她在股評人的推薦下用數千元買入一隻細價股,數月內曾錄得幾倍升幅,便雄心壯志地「加碼」投資,惟該股票價格逐漸回落,多次炒賣後,以本金計算,她在年內損失相等於當時兩至三個月薪金,即約數萬元。

  6. 2024年1月25日 · 綜合《金錢整理》、盧燕俐見解及香港情事, 中年人應做以下7招規劃 ,方可改善現金流,減輕家人負擔。 1. 尋求專業投資建議. 2. 集中管理財產繼承. 3. 保持銀包清爽. 4. 按外出距離決定持有現金量. 5. 適時檢視支出. 6. 劃分財產種類. 7. 停止無用使費. 尋求專業投資建議. 盧燕俐表示,把名下資產包括活期存款、保險、股票基金等投資商品及物業等統計後,扣除目前仍然有的負債如樓按、車貸等,就是淨資產總額。 中老年人會發覺退休金其實不太夠用。 由於年長者收入很難再大幅增加,需要透過理財開源,但投資策略則應該從高風險轉為穩健。

  7. 2023年8月25日 · 《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西密歇根大學和中國貴州財經大學的學者本月發表 最新研究 ,顯示YouTube和 TikTok等短視頻通過「短時間的刺激」吸引用戶,容易讓人產生上癮行爲。 該研究對中國和美國的大學生進行了調查,發現他們過度觀看短視頻的原因是:為了娛樂、獲取新知識以及建立和維護自己的社會身份。 浙江大學2021年的 一項研究 也表明,觀看抖音短視頻的人,其大腦與成癮相關的區域高度活躍,有些人難以控制自己何時停止觀看。 19%青少年一直看YouTube. 根據皮尤研究中心4月份發布的數據,YouTube是美國青少年最常使用的社交媒體應用程序,19%的青少年表示他們幾乎一直在觀看YouTube 。 當孩子們做需要長時間集中注意力的事情時,例如閱讀或解決數學問題,就要用到定向注意力。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