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3月22日 · Katie於2013大學畢業,就讀金融學科,但與很多大學畢業生一樣,當時對於股票市場完全不認識,也不知道自己想從事甚麼工作。 在機緣巧合下,大學的師兄在一次飯局中提到自己是一位全職交易員,亦分享不少工作上的經歷,她聽着聽着覺得很吸引。 考慮到自己剛畢業,也沒甚麼負擔,於是決定給自己半年時間,試一試當一個全職交易員。 【控制風險「唔畀自己輸凸」 90後炒家:我會一直炒落去: 按此 】 一開始大學師兄介紹她加入一間公司,學習炒股系統,當時是以公司資金作炒賣,收入並不穩定,要與公司資金的賺蝕掛鈎,賺錢與公司對分,蝕錢則要「拉上補下」。 在首個月,她從炒股中為公司賺得1萬多元,約3至4個月後,她已為公司賺得6位數字,3年後她離開公司轉做全職炒家,平均月入6位數字。

  2. 2023年12月5日 · 鄔家浩與盧泳恩出席見習工程師分享會,盧泳恩於分享會時表示平衡兩者角色不容易,幸好獲得公司和團隊支持。 導師同行真誠扶持 同袍情深共建未來

  3. 2019年9月25日 · 投委會於2019年6月以面談形式訪問了1,013位年齡介乎18至69歲、並曾於過去12個月投資於金融市場的零售投資者。 調查發現,大多數零售投資者在過去12個月曾投資股票(83%),其次是外滙(43%)和基金(23%)。 大多數受訪投資者的目標是長期資本增值(71%),但亦有近半會尋求短綫交易以快速地獲取回報(49%),當中以18至29歲的年輕投資者(70%)視這種投資目標尤其普遍。 股票回報低於預期. 在股票選擇方面,大部分股票投資者選擇投資香港主板(95%)和藍籌或大型股票(70%),30%曾投資首次公開發行股票,24%有投資中國內地市場。 投資者對股票投資有頗高期望,平均預期回報達到每年18%,但按受訪者的估計,去年回報只達9%,僅達到預期的一半。

  4. 2020年10月12日 · 盧煜明出身於醫學世家,父親是青山醫院前院長、精神科醫生盧懷海,自小就聽父親講醫學事。 耳濡目染下他對科學產生興趣,課餘時間愛看科學雜誌,小學由較顯淺的《Discover》起步,到中學看《Scientific American》。

  5. 2019年10月25日 · 80後的嚴謹宏(Kenneth)曾在股市中損手離場,在朋友Percival自行開發的 人工智能(AI) 選股系統引導下投資,成功在5年內賺近100萬元。 親身見證系統的厲害後,他便與拍檔共同成立「股跡(Investorhk)」,將系統推出市場。 【延伸閱讀】 年輕人入不敷支有何解救? 專家推介2隻入門級月供股票. 兩大系統 針對長短綫選出潛力股. Kenneth表示,股跡設有兩大系統,分別為中長綫選股系統「AMELIA」及短綫波幅選股系統「SWING」,針對不同的投資者的需要。 系統透過數據分析,篩選出認為臨近股票突破點及具升值潛力的股票,用戶可將股票加入觀察名單, 作制定投資策略時的參考。

  6. 2024年1月25日 · 從銀包、銀行戶口、日曆以至雪櫃,只要牽涉現金流的管道,均屬釐清精簡的對象,處理妥當方可「節流」。 50歲中年人士,趁離退休還有十年許,宜徹底檢查大大小小的財務清單,以整理好現金流,除了可防止資產蒙受損失,也有助日後處理財產繼承時避免麻煩。 年過半百面對4大 理財危機 . 台灣財經專家燕俐認為,50歲是開始檢視自身財務狀況和規劃的分水嶺。 她指出熟齡族經常面局臨理財危機︰. 年金縮水. 平均壽命延長. 沒有規劃:指開源方面. 準備不足:指財富繼承方面. 綜合《金錢整理》、燕俐見解及香港情事, 中年人應做以下7招規劃 ,方可改善現金流,減輕家人負擔。 1. 尋求專業投資建議. 2. 集中管理財產繼承. 3. 保持銀包清爽. 4. 按外出距離決定持有現金量. 5. 適時檢視支出.

  7. 2021年8月25日 · - 【財金投資名家講座】曾淵滄為你講解心水股推介! 曾淵滄教授分析過近期市況及港股投資策略後,他有何心水股推介呢? 揀選收息股又有何準則? 他接受本網專訪的時候表示,在現時市況波動的情況下宜分散投資,切忌對科網股完全失去信心,認為這些公司仍有能力生存下去,應該要長期投資。 短期內若有憂慮的話則可加重投資保守型股票,例如港鐵 (00066) 及中電 (00002) 等公用股。 提到揀選收息股的準則,曾教授認為收息股最重要是派息穩定及有否一直增加派息,強調股息率高不一定是好的收息股,因為高的原因可以是因為股價下跌所致,若股價繼續下行的話,最終得不償失。 0:06 - 1:25 散戶在現時市況下應如何部署? 1:26 - 2:32 揀選收息股有何準則? 2:34 - 3:56 曾教授收息股心水推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