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5月22日 · 根據社署資料顯示,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成立的宗旨是為體弱長者(包括患有認知障礙症的長者)提供日間照顧服務、復康運動和社交活動,旨在協助他們保持最佳活動能力,改善生活質素,並在熟悉的社區中安老。

  2. 2021年11月3日 · 中心提供多元化的日間照顧服務予長者會員,包括早午餐及下午茶的膳食服務、個人護理服務、社交及康樂活動小組等。 物理治療師及職業治療師會為會員度身訂造個人護理計劃,提供適當的復康運動及訓練,希望減慢長者的退化過程;再配合護士的護理,社工的社區支援及輔導,以及言語治療師的評估等,希望長者會員能在生理及心理層面上都獲得適當及個人化的照顧。 鄧婆婆非常感謝中心一班充滿愛心的同事,說中心的同事都十分細心和體貼,會照顧她的需要。 她亦十分喜歡跟老友記一同做運動及訓練。 會員一起進行物理治療運動. 中心職業治療師與會員使用互動投影系統進行訓練,「品嚐」美味果汁。

  3. 2024年3月5日 · 社會福利署高層一再強調政府的安老服務政策是「居家安老為本,院舍照顧為後援」,並多次強調現任政府對長者日間護理中心服務的高度重視。 事實上,社會福利署去年12月表示已加強在社區生活的長者的住宿和日間暫託服務。 這些措施包括將全港提供長者日間暫託服務的地點從約50間增加至約190間,並將服務名額從約260個增至逾500個。 這些措施旨在從政府角度紓緩照顧者的壓力。 然而,部分社福署高層認為他們已經做足功課,不明白為何社會上仍然有些聲音選擇繼續質疑社署及社署內部某些大人物的努力。 「百川異源而皆歸於海,百家殊業而皆務於治」。 首先,筆者相信社會上絕大多數的聲音與筆者一樣,都希望負責社會福利部門的政府人員能夠真正正視問題,改善現有服務,並提供真誠無比的建議,供政府參考,絕無任何惡意或非分之想。

  4. 2024年5月8日 · 2017年,香港社區組織協會發布《以老護老:基層年長護老者服務需要問卷調查報告》,發現照顧者年齡中位數為70歲,最年長者甚至高達90歲——這個年齡層的照顧者,有的不太掌握社區照顧服務的資訊,有的則以「沒有需要」、「自食其力不想麻煩別人 ...

  5. 2023年3月3日 · 料安老服務需求持續攀升「銀齡守護者」課程多元化且創新 有助培育專業人才. 「銀齡守護者」計劃導師Harrison認為課程多元化,既教授復康、護理上專業知識和技巧,同時針對照顧者的心理及行為進行訓練,教導有關同理心和應變能力。 如課程設有角色扮演環節,如學員體驗四肢無法動彈、需長期卧床的長者生活,或模擬中風後半身癱瘓的長者,練習如何輔助行走及溝通。 他認為「銀齡守護者」計劃內容專業亦創新,如學員有機會參觀不同提供安老服務的場地,可親身觀察治療師和護士的工作情況,甚至接觸或學習使用樂齡科技產品。 未來若投入職場,既對於使用健康監測、扶抱、訓練或復康等科技產品具備一定知識,亦擁有豐富的「實戰經驗」。

  6. 2021年7月14日 · 目前,本港的社區照顧服務主要分為四類:「家居為本」的社區照顧服務在2020年提供11,900個名額,涉及18億港元開支;「中心為本」的社區照顧服務提供3500個名額,涉及4億5,400萬港元開支;為照顧者提供暫托服務僅有531個名額;為身體機能缺損程度輕微

  7. 2024年1月3日 · 文件指,現時政府為長者及殘疾人士提供院舍照顧及日間護理及康復服務,但相關服務供不應求。 截至今年3月底,全港有近1.7萬名長者正在輪候資助院舍宿位,平均輪候時間超過1年。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