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1. 腸癌病徵早期 相關

    廣告
  2. 全程由專科醫生監察及進行,安全方便,亦能符合本港大部分保險公司的手術賠償要求。 提供各項專業身體檢查,包括腸鏡、膀胱鏡、胃鏡等,及早檢查為您的健康把關!健康熱線2366 0328

搜尋結果

  1. 2023年6月21日 · 中大研究團隊指現時小腸癌病徵早期患者平均5年存活率有80%但若較遲發現病情到了晚期相關存活率則跌至只有40%團隊從全球癌症觀察站」、「五大洲癌症發病率全球疾病負擔等資料庫收集數據計算及分析癌症發病率和各風險因素的 ...

  2. 2013年6月7日 · 鍾志超稱腸癌患者大便會出血若腫瘤遠離直腸出血徵狀不明顯但大便會帶有黏液需要留意該病成因與遺傳基因有關部分患者有家族史發病可早至十八歲而經常食紅肉煎炸或燒烤肉類也增加患腸癌的機會

  3. 2016年4月22日 · 外國研究顯示整體大腸癌病發數字雖回落但二十至卅四歲年輕患者的升幅明顯情況值得關注她表示大腸癌徵狀包括大便出血大便帶黏性大便習慣改變便秘和腹脹等與其他腸道疾病類似早期徵狀不明顯她建議市民五十歲起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及早找出息肉及切除有腸癌家族史人士應四十歲起接受首次大腸鏡檢查。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徐成智表示,不少病人的大腸息肉或早期腸癌,是因其他腸胃問題求醫而意外發現。 有廿多歲女病人因肚痛和肚瀉求診,有卅多歲女病人以為患痔瘡求診,結果兩人經大腸鏡檢查發現可變癌的海藻狀腺瘤息肉,醫生即時將息肉切除。 若她們延至五十歲才照大腸鏡,息肉變成癌症機會更高。 他認為,市民接受大腸鏡檢查宜早不宜遲。

  4. 2017年4月14日 · 處於大腸左側或直腸的癌症初期病徵多見有便血所以較易及早診斷。 大便有鮮血,一般人都以為是痔瘡出血,因而掉以輕心。 醫生處理患者投訴有便血時,不應忽略手指檢查直腸的重要性,因為好多時直腸癌可以在手指檢查時發現到。

  5. 2015年5月15日 · 早切息肉 減大腸癌風險. 【本報訊本港每年約有四千五百宗大腸癌新症若能透過大腸鏡發現息肉可盡早切除以減風險。. 醫生指年滿五十歲人士較易患大腸癌,惟臨床上亦不乏年輕患者,有男子本身有腸癌家族史,年僅三十歲已患腸癌。. 醫生建議 ...

  6. 2019年5月17日 · 李明佳表示缺鐵性貧血可能是腸癌的先兆因腸道會因病變而出血令血色素下降。 (施文雯攝) 缺鐵性貧血是指體內儲存的鐵質不足影響血色素合成而引致的貧血患者會出現臉色蒼白容易疲勞容易氣喘及活動能力降低等徵狀患者難以辨別是腸胃疾病或婦科問題引致貧血。 腸胃肝臟科專科醫生李明佳指,腸胃疾病導致的缺鐵性貧血未必有明顯便血,因為並非大量出血,而是逐少滲漏,再混合大便排出,肉眼難以分辨,初期亦未必有明顯症狀,直至排黑便或屙血時,病情已較為嚴重。 驗血測血色素及早診斷. 了解缺鐵性貧血背後的原因更為重要。 李表示,由食道至胃、小腸、大腸及肛門等,均有可能因為病變而出血,包括胃潰瘍、大腸發炎、大腸潰瘍、息肉甚至是腸癌等。 通常出血一段時間後,血色素水平便會下降。

  7. 腸癌主要由腸臟息肉演變而成息肉直徑大於一厘米有一成機會變成腸癌小於一厘米亦有百分之一風險演變需時十至廿年及早切除可減低致癌機會。 病人進行結腸鏡檢查,醫生會用內窺鏡檢查病人整條大腸,如有需要會切除息肉。 有私人醫療中心調查去年一千三百多名接受結腸鏡檢查病人,結果九百多人腸內發現息肉,七成為五十歲以上,逾一百人有超過三粒息肉。 年逾五十歲的陳女士因排便習慣改變,大便頻密至每日數次,間中帶血,接受結腸鏡檢查始發現有八粒息肉,其中一粒演變成直徑三厘米的入侵性腸癌,屬第一期腸癌,需做切腸手術。 四十歲王女士則因間歇性痔瘡出血,照腸鏡發現三粒息肉,一粒直徑一點五厘米息肉出現早期癌病變,幸未屬入侵性腸癌,只需切除息肉及定期檢查。 建議做結腸鏡檢查.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