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9年5月13日 · 一般人的膝蓋可以做到0度完全伸直屈曲後可達135至140度但嚴重退化病人的雙腳則會既伸不直也屈曲不到更難以蹲下。 站立時需曲起雙腳向內,上半身傾前,步行十分吃力。 「行得辛苦之餘,連腰背和髖關節都會出現負荷過度以致痛楚。 」此類病人多介乎於55至70歲左右。 初期病患者可運動鍛練. 初期患者可先調整生活姿勢,如避免上述提及的久蹲、搬重物等,平日亦可多做運動鍛練大腿肌肉。 「大腿肌肉強時,可減輕膝蓋的負荷。 病者間中也需要做物理治療、服消炎止痛藥以消腫解痛。 另有入侵性治療,在關節打透明質酸,補充並刺激分泌,在早中期退化的病人中,有6至7成都覺得病症有所改善。 後期患者病徵嚴重、持續性長,有些更雙腳腫起變形,這或需採用非保守治療,如更換人工關節,或做折骨矯形手術等。

  2. 2021年11月27日 · 註冊物理治療師鍾惠文指出遠足屬於一種中強度運動對身體大有裨益此類帶氧運動有利心血管健康增加肌肉力量是對身心有益的上佳運動。 惟遠足對體能、肌肉及骨骼也有一定要求,尤其要有強健的心肺功能。 遠足常見4大傷患. 要數遠足最常見的受傷以膝蓋傷患為多第一種是髂脛束發炎。 「髂脛束是連接股骨外上髁(大腿)和邊脛骨(小腿)之間的一層厚韌筋膜,平時我們活動時少有機會用到,但遠足尤其是落山時的動作,會令髂脛束產生摩擦;加上遠足者如本身筋腱繃緊和臀部肌肉力量不足,更令髂脛束不斷與股骨摩擦,引致發炎而產生疼痛現象。 第二種遠足常見受傷是足踝扭傷,俗稱「拗柴」。 山路嶇崎不平、跣腳滑倒或體力不足,都有機會「拗柴」,若行至偏遠山上發生,找人救援會有難度。

  3. 2019年9月15日 · 躺於床上雙手抱起一邊膝蓋壓實小腹另一隻腳則在床邊放下放鬆即可。 此動作可測試髖關節的柔軟度,下交叉綜合症的病人因髖關節較緊,放鬆的腳會自然翹起,無法垂下。 大腿亦無法貼在床上,當中的空間更能放進手指或手掌,可分別測試左右腳,若程度不一,則可能出現盤骨左右不平衡的問題。 以上為簡單測試,詳細情況需跟醫生或物理治療師作進一步檢查。 可導致不同痛症. 患下交叉綜合症的人,身體有明顯特徵。 Alex舉例指,如小腹凸出,像有個小肚腩般,腰骨的椎弓位置也會比一般人更彎。 身體一個位置不正,會連帶引起其他姿勢問題。 下交叉綜合症是誘發起因,可導致不同痛症。 Alex指,患者一開始會覺得肌肉疲勞,或久站後感痠痛,漸漸至中期痛楚會加劇,肌肉變緊無法拉鬆,出現腰痛。

  4. 2020年10月8日 · 理財資訊. 發布時間: 2020/10/08 18:55. 最後更新: 2020/10/08 18:56. 分享:. 低頭族必做!. 易筋棒十式助紓緩五十肩等痛症 企業前高管韋寶華傳揚易筋棒助人自助附招式示範) -. 打工仔或「低頭族」經常因為 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而誘發頸肩等痛症。. 多 ...

  5. 2018年12月8日 · 內關穴位於手腕橫紋上內兩吋,適當按壓有助於平衡血壓、穩定心臟。 此穴位為降低中風發生概率的主要按摩穴位,但孕婦不宜按壓此處。 2.合谷穴: 位於手背虎口處,具有強化腦部的功效。 3.足三里: 按壓位於腿部外膝蓋眼下3吋的足三里則有助於緩解氣虛及心律不齊等症狀。 以上提到的穴位,「小中風」患者可每日按摩3次,每次30壓,一般按摩至產生痠脹感為佳。 除此之外,大家在秋冬季節做好保暖,抵抗外邪,減低天氣異變對心腦血管的不良影響。 【原文: 秋冬保健慎防「小中風」 】 欄名 : 知多啲. 最新專欄文章 更多. 「秋風起,三蛇肥」一句為人熟識。 除此之外,原來「秋風起」,都要「小心病痛一齊嚟」。

  6. 2021年2月28日 · 雙腳持續痺痛做盡按腳推拿都苦無成效坐姿差愛蹺腳或踏入四五十歲更年期的人士要特別小心因為可能是坐骨神經痛找上門註冊中醫師王卓坤解釋年紀職業生活習慣統統都是坐骨神經痛的成因。 【易筋棒十式助紓緩五十肩等痛症 ...

  7. 2021年6月27日 · 要適當處理拗柴,先要明白「代價」(PRICE),分別是以下6個重點:「保護(Protection):使用護具如護踝、繃帶等固定受傷踝關節,避免短時間內再度受傷;休息(Rest):減少活動可以令踝關節得到足夠休息並加快復元,如果扭傷得很嚴重,走路時就要使用柺杖,以免二度受傷;冰敷(Ice):可以有效地減少發炎反應,用冰袋敷15至20分鐘,或直接以冰塊按摩5至10分鐘;壓迫(Compression):利用繃帶在踝關節纏繞,減少腫脹和提供適度保護;抬高(Elevation):躺下來,用枕頭盡可能地抬高踝關節,使其高於心臟,利用重力與淋巴系統的引流來減輕腫脹。 」他提醒:「如果兩周後還疼痛,或是走路時關節有『鬆鬆』的感覺,一定要找復健科醫師作進一步的治療。 延誤診治變長短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