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0日 · 衛福部台中醫院的2022年新版高血壓治療概述指出,以往高血壓診斷標準值為<140/90mmHg,台灣高血壓學會與中華民國心臟學會,依據華人地區的大型降血壓研究臨床試驗結果,2022年5月發布2022年台灣高血壓治療指引,有兩項重要變革:

  2. 血壓是血液對血管壁所產生的壓力。 「收縮壓」或稱「上壓」指心臟收縮時加諸血管壁的壓力;而「舒張壓」或稱「下壓」指心臟放鬆時血管壁承受的壓力。 量度血壓一般以毫米水銀柱 (mmHg) 為單位。 高血壓是指. : 上壓持續位於或高於140 mmHg 或下壓持續位於或高於 90. mmHg。 高血壓可分為「原發性高血壓」及「繼發性高血壓」兩類,其成因亦有所不同: 原發性高血壓:患病成因不明,一般是與以下所描述的風險因素有關(參閱第3 頁「高血壓的風險因素」) 繼發性高血壓:主要由其他疾病或身體變化所引起,如腎病、內分泌失調.

  3. 2023年5月11日 · 據 衞 生 署 進 行 的 2020-22 年 度 人 口 健 康 調 查 顯 示 ,15-84 歲 人 士 從 自 述 或 在 身 體 檢 查 時 量 度 發 現 患 有 高 血 壓 的 總 患 病 率 為 29.5% ( 女 性 為 26.2%,男 性 為 33.2% ),包 括 12.1% 沒 有 自 述 病 史 但 在 身 體 檢 查 時 血 壓 升 高。 高 血 壓 的 總 患 病 率 隨 年 齡 增 長 而 持 續 上 升 , 比 例 由 15-24 歲 的 4.9%,上 升 至 65-84 歲 的 57.4%。 病 徵.

  4. 高血壓的診斷不應基於單次就診時的一組血壓讀數,除非血壓顯著升高(例如高血壓三級),並且有明確證據表明有高血壓已造成的器官損傷。 1b 使用由兩次或. 6以上的不同情況獲得的兩次或以上的血壓讀數平均值來估計個人的血壓水平。 註2. 如收縮壓和舒張壓的分類有別,可按較短的覆診相隔時間覆檢血壓。 註3. 調整覆診相隔時間可根據有關過往血壓度數、有否其他心血管疾病風險因素或有否目標器官疾病等而定。 7 註4. 當考慮診斷為高血壓時,應分別於雙臂量度血壓. 若量得雙臂的血壓讀數相差多於15 毫米水銀柱(mmHg),需再次量度雙臂血壓。 若第二次量度雙臂的血壓讀數仍然相差超過 15 毫米水銀柱(mmHg),以後應量度較高血壓讀數的手臂。

  5. 2020年5月13日 · 高血壓可分為 「原發性高血壓」 及 「繼發性高血壓」,兩者成因各有不同。1. 原發性高血壓 患病成因不明,一般與下述的風險因素有關: 年長 超重及肥胖 不健康飲食習慣及攝取過多鹽分 缺乏運動 過度飲酒 吸煙 有直系親屬患有高血壓 2. 繼發性高血壓

  6. 2023年7月14日 · 血壓是反映健康與否的重要指標,香港15歲以上人士高血壓患病率估計達29.5%,下文將拆解上下壓指數的意義及標準,並分析高血壓的成因。 產品 服務 真心唔識揀

  7. 口健康調查結果顯示,年齡在 15 歲或以上的人口中,約 27% 血壓偏高 2。患病情 況隨着年齡增長而提高,15 至 24 歲人士為 4.5%,65 至 84 歲人士則提高 至64.8%( 表 1)。此外,在血壓偏高的 27% 人口中,接近半數人士 (13.2%) 並不察

  8. 2021年6月22日 · 控制血壓在理想水平是重要一環,養和醫院糖尿科護士李玲兒指出,恆常自行量血壓可有效監察着自己的血壓水平,並列出5大注意事項,包括測量時間、姿勢、次數等有學問,準確量度有助更有效地監察血壓

  9. www.elderly.gov.hk › tc_chi › health_information高血壓 - Elderly

    據「二零二零至二零二二年度人口健康調查」結果顯示,1584歲人士高血壓的總患病率為29.5%, 包括自述經醫生診斷患有高血壓或沒有自述病史但在身體檢查時血壓升高。

  10. 血壓也會隨年齡增加,年紀愈大,尤其超過65歲人士患高血壓其實很普遍。 高血壓的病人會有什麼感覺? 你或者會覺得奇怪,事實上,大部分高血壓的病人是沒有明顯症狀的!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