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1年6月15日 · 碳水化合物屬於醣類,主要可分為單糖(monosaccharides)、雙糖(disaccharides)及複合碳水化合物(complex carbohydrates)(包括澱粉及膳食纖維)三類。 減醣飲食指減少日常飲食中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

  2. 2021年7月18日 · 碳排放,是人類生產經營活動過程中向外界排放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亞氮、氫氟碳化物、全氟碳化物和六氟化硫等)的過程,被認為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碳排放權指的是核證減排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 CER),是碳交易市場的標的。 配額總量由政府根據國際公約上承諾的減排目標制定,且應隨時間推移而逐步降低。 配額來自政府免費發放或拍賣,以及在碳市場向其他企業或投資機構購買。 碳交易市場. 碳交易源自《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補充文件《京都議定書》,目的為通過市場手段推動碳減排,目前世界各地運行的碳交易機制至少有17個,覆蓋地區的GDP總量佔全球40%。

  3. 2021年12月15日 · 他坦言,氣候變化本來就是一個不公義的問題,所以才會有這麼多學者這麼多政治領袖提出及討論這個概念。 各國排放大不同 氣候變化責任誰屬? 梁榮武舉例道,於阿富汗,每人一年的碳排放是一公噸也沒有,香港人均每年排放逾5公噸,中國人均每年排放逾7公噸;美國有不同計算,人均每年排放由15至20公噸也有。 「你想想. ,阿富汗如果他遇到天災時,這麼貧窮的國家如何應付天災呢? 但他們的碳排放是最少的,他們受傷害最深,但他們的責任是最小的。 」他反問道。 相反而言,梁指全球碳排放最大的國家,包括榜首的加拿大,第二位的美國及第三位的澳洲等,他們百多二百年來,不斷地以化石燃料作為能源發展科技。 「他們賺取了這麼多利益,如果他們不付出更多力量去解決氣候問題,就是站在不公義的角度上。 本港氣候層面的「貧富懸殊」

  4. 2023年11月27日 · 據綠色和平資料,中和概念指的是,透過植樹造林、轉用可再生能源等方式,在特定時間內累積的減碳量抵銷自身產出的碳排量;「淨零排放」則不只考慮二氧化碳排放量,而是考慮所有的溫室氣體排放,讓溫室氣體排放抵消減排量後接近零值。

  5. 2021年9月7日 · ING今日發表《亞洲淨零競賽:實現綠色交通運輸和發電將耗資高於12.4萬億美元》研究報告,藉此鼓勵各地政府制定明確的減及淨零排目標。

  6. 2024年5月9日 · 大家樂集團首席執行官梁可婷表示,集團近年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多方面實踐環保及綠色營運措施,素食低產品除了有助推動可持續發展,更具備市場潛力,因此集團旗下各品牌會繼續研發及推出更多素食及健康餐單選項,務求讓顧客有更多美味又健康的環保選擇。 希望大家由衣食住行做起,建立環保的生活習慣,一起建設可持續未來。 Club 100推遊戲獎賞 聯乘綠色品牌送優惠. 為進一步鼓勵顧客實踐減,大家樂快餐在Club 100手機應用程式上推出全新的減小遊戲,向惠顧「葡汁焗素魚柳飯」或「最營之選」的顧客提供多重獎賞,希望提升顧客對減行動及可持續發展的關注。 此外,大家樂快餐與OmniFoods及減獎賞平台Carbon Wallet展開合作,為Club 100會員帶來一系列迎新優惠。

  7. 2020年7月29日 · 據美國《赫芬頓郵報》報道,很多人一直錯誤地認為碳水化合物沒有營養,而且會導致體重增加。但事實上,碳水化合物是維持生命的三大營養素之一,尤其你很常運動或體力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