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鄭振鐸)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下载. 我家養了好幾次貓,結局總是失蹤或死亡。 三妹是最喜歡貓的,她常在課後回家時,逗著貓玩。 有一次,從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貓來。 花白的毛,很活潑,常如帶著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陽光裏滾來滾去。 三妹常常的,取了一條紅帶,或一根繩子,在它面前來回的拖搖著,它便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 我坐在藤椅上看著他們,可以微笑著消耗過一二小時的光陰,那時太陽光暖暖的照著,心上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 後來這只貓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東西,光澤的毛也汙澀了,終日躺在廳上的椅下,不肯出來。 三妹想著種種方法逗它,它都不理會。 我們都很替它憂郁。

  2. 作品原文. 貓. 我家養了好幾次貓,結局總是失蹤或死亡。. 三妹是最喜歡貓的,她常在課後回家時,逗着貓玩。. 有一次,從隔壁要了一隻新生的貓來。. 花白的毛,很活潑,如帶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陽光裏滾來滾去。. 三妹常常取了一條紅帶,或 ...

    • 概觀
    • 基本介紹
    • 作品原文
    • 創作背景
    • 作品鑑賞
    • 名家點評
    • 作者簡介

    《貓》是當代作家鄭振鐸於1925年創作的一篇散文。此文通過敘述了一個發生在一家人與三隻貓之間的故事,真切表現了作者複雜的內心情感。全文以淺顯直白的話語將三隻小貓勾勒得形神俱全,藉助形象的刻畫和故事的推進,寫出了人的恩怨情感,而透過人的感情變化,又極其自然地托出了人生哲思,情深性摯,哲思醒人。

    此文被選為人教版《語文·七年級·上冊》課本的第十七篇課文。

    •作品名稱:貓

    •外文名稱:cat

    •創作年代:1925年

    •作品出處:《家庭的故事》

    •文學體裁:散文

    •作者:鄭振鐸

    我家養了好幾次貓,結局總是失蹤或死亡。三妹是最喜歡貓的,她常在課後回家時,逗著貓玩。有一次,從隔壁要了一隻新生的貓來。花白的毛,很活潑,如帶著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陽光里滾來滾去。三妹常常取了一條紅帶,或一根繩子,在它面前來回的拖搖著,它便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我坐在藤椅上看著他們,可以微笑著消耗過一二小時的光陰,那時太陽光暖暖的照著,心上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後來這隻貓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東西,光澤的毛也污澀了,終日躺在廳上的椅下,不肯出來。三妹想著種種方法逗它,它都不理會。我們都很替它憂鬱。三妹特地買了一個很小很小的銅鈴,用紅綾帶穿了,掛在它頸下,但只顯得不相稱,它只是毫無生意的,懶惰的,鬱悶的躺著。有一天中午,我從編譯所回來,三妹很難過的說道:“哥哥,小貓死了!”

    我心裡也感著一縷的酸辛,可憐這兩月來相伴的小侶!當時只得安慰著三妹道:“不要緊,我再向別處要一隻來給你。”

    隔了幾天,二妹從虹口舅舅家裡回來,她道,舅舅那裡有三四隻小貓,很有趣,正要送給人家。三妹便慫恿著她去拿一隻來。禮拜天,母親回來了,卻帶了一隻渾身黃色的小貓同來。立刻三妹一部分的注意,又被這隻黃色小貓吸引去了。這隻小貓較第一隻更有趣、更活潑。它在園中亂跑,又會爬樹,有時蝴蝶安詳地飛過時,它也會撲過去捉。它似乎太活潑了,一點也不怕生人,有時由樹上躍到牆上,又跑到街上,在那裡曬太陽。我們都很為它提心弔膽,一天都要“小貓呢?小貓呢?”查問得好幾次。每次總要尋找了一回,方才尋到。三妹常指它笑著罵道:“你這小貓呀,要被乞丐捉去後才不會亂跑呢!”我回家吃中飯,總看見它坐在鐵門外邊,一見我進門,便飛也似地跑進去了。飯後的娛樂,是看它在爬樹。隱身在陽光隱約里的綠葉中,好像在等待著要捉捕什麼似的。把它抱了下來。一放手,又極快地爬上去了。過了二三個月,它會捉鼠了。有一次,居然捉到一隻很肥大的鼠,自此,夜間便不再聽見討厭的吱吱的聲了。

    某一日清晨,我起床來,披了衣下樓,沒有看見小貓,在小園裡找了一遍,也不見。心裡便有些亡失的預警。

    “三妹,小貓呢?”

    《貓》創作於1925年11月7日。上個世紀20年代,鄭振鐸深受五四時期從西方傳入的科學、民主、博愛等思想的影響,但在思想上卻非常彷徨,他無法看清水深火熱之中的國家出路在何方。與其說是作家主動選擇家庭生活作為創作的題材,還不如說是當時反動軍閥段祺瑞執政時期黑暗的政治恐怖籠罩了整個社會的結果。

    清新樸素的文筆和“寫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是鄭振鐸散文創作的一個顯著特色。此文可說是這方面的代表作。文章敘述作者一家養貓的經過,真切表現了作者當時複雜的內心情感,文筆細膩委婉,清新動人。

    行文緊扣“貓”這一題目,細針密線,娓娓述著發生在一家人與三隻貓之間的故事。其中以“貓”為敘事明線,勾連全篇,而暗線是作者的主觀感情,三次養貓,三次亡失,作者感情跌宕起伏,一次比一次深摯。第一次抱養了一隻花白的新生貓,它非常活潑,“常如帶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的太陽光里滾來滾去”,作者“在太陽光暖暖的照射下,坐在藤椅上看著三妹逗得小貓撲過來撲過去的情景”“心上感著生命的新鮮與快樂”。作者的敘述描寫自然而形象,毫無雕飾之感,字裡行間滲透著作者歡愉、喜悅之情。可有一天,小貓不知為何死去了。作者的心裡也感到一縷縷的酸辛。作者的主觀感情為之一宕,從“歡愉”而變為“酸辛”。

    第二次作者家又抱養了一隻黃色小貓,比第一隻更有趣、更活潑,而且還能捕鼠,這就成為全家飯後娛樂的心肝寶貝”,可某日又被人捉走了。小貓的再一次亡失給全家又一次帶來不快,作者的主觀感情又為之一宕,由“歡愉”變為“悵然”“憤然”。

    由於兩次養貓兩次亡失,給作者及其一家帶來了許多煩惱和不快,所以很久不養貓。但不久,一隻可憐的小貓又一次闖進了全家的生活由於小貓不象先前那兩隻活潑、有趣,所以全家都不大喜歡它。小貓長大後,一件意外的事又發生了,一隻野貓偷吃了家裡的芙蓉鳥,作者卻誤認為是家貓偷吃了,於是不問青紅皂白,用木棒追打了這只可憐的貓,以致後來貓死在鄰居的屋脊上。作者對這隻貓的亡失比前兩隻的亡失更為難過得多。因為是作者自己判斷的過失,冤枉了一隻不會說話、不能辯訴的小生靈。因此,作者的良心受到了刺激,對自己的暴怒、虐待進行了自我譴責。此時作者的主觀感情又為之一宕,由宕來的“暫時平靜”而變為“悔恨”。這就是說,在短短的文章中,作者的主觀感情總共變化了六次:由“歡愉”——“酸辛”——“歡愉”——“悵然”、“憤然”——“暫時平靜”——“悔恨”,互相映襯,一次比一次強烈、深摯。這些感情變化實際上是作者對生活的真切感受,借貓的故事表達出來。可愛者死去、有能者被劫、不幸者被冤,這正是那不公正的社會的寫照。

    當代作家張中良《中國文學通史·第8卷·現代文學》:”《家庭的故事》中也較多映照出知識分子的生活習好和情趣,如《貓》、《風波》、《書之幸運》等,作者以樸實的文筆寫下諸般同情與眷念。“

    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陳福康《鄭振鐸的小說與魯迅的影響》:”鄭振鐸在1920年秋開始發表小說,最初幾篇,因藝術上、思想上都顯得不夠成熟……後,他連續發表的《貓》等描寫小資產階級家庭生活的小說,顯露出他的小說創作個性的初步成熟。“

    鄭振鐸(1898—1958),筆名西諦、郭源新等。原籍福建長樂,生於浙江永嘉。現代作家、文學史家、考古學家。1920年11月,與沈雁冰、葉紹鈞等人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並主編“文學研究會”機關刊物《文學周刊》,編輯出版《文學研究會叢書》。1923年1月,主編《小說月報》,倡導寫實主義的“為人生”的文學,提出“血與淚”的文學主張。抗戰爆發後,參與發起了“上海文化界救亡協會”,創辦《救亡日報》。抗戰勝利後,參與發起組織“中國民主促進會”,創辦《民主周刊》,鼓動全國人民為爭取民主、和平而鬥爭。1958年10月18日,因飛機失事殉難。鄭振鐸的主要著作有短篇小說集《家庭的故事》、《桂公塘》,散文集《山中雜記》,專著《文學大綱》、《插圖本中文學史》、《中國通俗文學史》、《中國文學論集》、《俄國文學史略...

  3. [1] 作品名称. 猫. 外文名. cat. 作 者. 郑振铎. 创作年代. 1925年. 作品出处. 《家庭的故事》 文学体裁. 小说 [11] 目录. 1 作品原文. 2 创作背景. 3 作品鉴赏. 4 名家点评. 5 作品影响. 6 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 播报. 编辑. 猫. 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着猫玩。 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

  4. 初中語文/七年級上冊/鄭振鐸) - 維基教科書自由的教學讀本. < 初中语文 ‎ | 七年级上册. 我家養了好幾次貓,結局總是失蹤或死亡。 三妹是最喜歡貓的,她常在課後回家時,逗着貓玩。 有一次,從隔壁要了一隻新生的貓來。 花白的毛,很活潑,如帶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常在廊前太陽光里滾來滾去。 三妹常常取了一條紅帶,或一根繩子,在它面前來回的拖搖着,它便撲過來搶,又撲過去搶。 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們,可以微笑着消耗過一二小時的光陰,那時太陽光暖暖的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鮮與快樂。 後來這隻貓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東西,光澤的毛也污澀了,終日躺在廳上的椅下,不肯出來。 三妹想着種種方法逗它,它都不理會。 我們都很替它憂鬱。

  5. 其他人也問了

  6. (郑振铎) -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下载. 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三妹是最喜欢猫的,她常在课后回家时,逗著猫玩。 有一次,从隔壁要了一只新生的猫来。 花白的毛,很活泼,常如带著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 三妹常常的,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著,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 我坐在藤椅上看著他们,可以微笑著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的照著,心上感著生命的新鲜与快乐。 后来这只猫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涩了,终日躺在厅上的椅下,不肯出来。 三妹想著种种方法逗它,它都不理会。 我们都很替它忧郁。

  7. 鄭振鐸 (1898年12月19日—1958年10月17日), 字 警民 ,又字 鐸民 , 小名 木官 , 筆名 郭源新 、 西諦 等,生於 浙江 溫州 永嘉 , 籍貫 福州 長樂 [1] ,中國 作家 , 文學史 家,政治人物, 中國民主促進會 發起人之一。 書齋用「 玄覽堂 」的名號,有 幽芳閣主 、 紉秋館主 、 紉秋 、 幼舫 、 友荒 、 賓芬 、 郭源新 等多個筆名。 [2] 生平 [ 編輯] 1898年,出生於浙江省永嘉縣(今溫州市區乘涼橋),曾在廣場路小學、溫二中、溫州中學就讀。 1917年,入北京鐵路管理傳習所(今北京交通大學)學習。 五四運動 期間,與 瞿秋白 、 耿濟之 創辦《新社會》雜誌,倡導 新文化運動 。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