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4月12日 · 要點1:助子女建立財務界限 提升心理質素. 家長可讓子女從小為個人財物負起責任,例如預留零用錢為自己日常用品的損失負責等。 儘管零用錢還是來自父母,但這種方法卻能將理財責任遁序漸進地移交子女,讓他們慢慢建立財務界線;父母亦需逐步給予子女選擇權,讓他從中學懂取捨,閒時與他們傾談個人的喜好愛惡,給予適當的回饋,讓他們更深入了解自己,建立自我及自信,並為自己準備足夠的心理質素,承受日後可能因拒絶不合理借貸而出現的非議或失去朋友的難過。 要點2:教導自我保護技巧. 技巧上,家長可教導子女學懂保護自己,被借貸時主動問清楚對方金錢的用途及還款日期,再根據自己的財務狀況及對方可信度等因素決定是否借出。

  2. 2019年5月28日 · 最近,發文者與朋友出席子女同學的生日會,眼見朋友兒子因玩具過於殘舊,而無法融入小朋友之中,令發文者感受到「窮有窮養」對小朋友的影響。 網民:物質及教育同樣重要. 帖文引來網民討論,不少網民認為父母即使收入不高,也不應節省養育子女的開支,如貼身物件及醫療費用等。 有網民分享朋友經驗,指朋友同樣因經濟環境不好,為節省開支由尿片改用尿布,令小朋友出現尿道炎,得不償失。 有網民分享朋友經驗,指朋友同樣因經濟環境不好,用「窮有窮養」的方法養育子女。 (討論區截圖) 有網民認為,「窮有窮養」是父母的心態問題,覺得子女使用平價產品,甚至飲用水貨奶粉也沒有問題,是出自於僥倖心態,甚至直指他們自私。 有網民認為,「窮有窮養」是父母的心態問題。 (討論區截圖) 有網民分享自己經驗,指家庭教育同樣重要。

  3. 2024年4月30日 · 許多家長不太願意與孩子談論金錢,甚至一些億萬富豪的子女也不知道家裏有多少錢。 摩根大通私人銀行《2024全球家族辦公室報告》指,全球有近四分之一的超富裕家庭向繼承人隱瞞了資產規模,相當多富豪沒為下一代繼

  4. 2024年5月7日 · 帖文留言區中,不少網民與樓主所見略同,為人子女也有自身財務需要,「上繳」雙親過多,就會變得手緊,諒解或支持他就月薪「報細數」,不少人甚至承認做過同樣的事情。

  5. 2019年9月8日 · 現時本港兒童的志願亦非以往的醫生、律師或教師,基督教女青年會前年公布調查顯示,男童最嚮往從事遊戲設計師(14.2%),不少更填上YouTuber、網紅及遊戲實況主持等非傳統職業。 香港兒科醫學會和香港兒科基金去年調查亦反映,36%的中小學生想做網紅,更有人表示會不惜為此分享私事或上載私密照片。 網紅收入可以相當可觀,全球最出名的兒童YouTuber或是玩具開箱頻道Ryan ToysReview的主角Ryan,《福布斯》指他去年收入高達2,200萬美元(約1.72億港元)。 【延伸閱讀】 【親子關係】孩子剛升小學 家長宜先建生活規律. 賺寶貴經驗 惟易遇網絡欺凌. 孩子做YouTuber,即使不能一舉成名,也可得益。

  6. 2024年3月8日 · 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最新的報告顯示,18~34歲的年輕人中,大約三分之一依然與父母同住,「大多數(64%)的年輕人表示,這種生活方式改善了他們的個人財務狀況。 步入成年,本應該是子女陸續獨立的時候,但這些年輕人似乎對與父母同住的「啃老」生活非常滿意——「 其中絕大多數(69%)的年輕人認為,父母對其日常生活的參與程度符合他們的希望 ,而22%認為不夠,只有9%認為父母過度幹涉自己的生活。 相關文章: 研究:25至34歲仍住舊居者 10年後難以置業自立. 持證金融治療師Traci S. Williams向華盛頓郵報表示:「在與子女劃分經濟界限時,父母總是會經歷一場心理鬥爭。

  7. 2019年11月25日 · 【延伸閱讀】 由第一桶金開始 教導兒童理財的四大步驟. 「窮小子、富小子」計劃自2005年已經推出,每年都有會計師大使到校進行工作坊,向中小學生傳遞理財知識,去年受惠人數達9,800名。 因應不同的新金融工具推出,漫畫書亦加入相應的內容,與時並進。 會計師公會推出的《理財十課》。 漫畫以故事方式介紹理財概念,當中包括收入、需要和想要、儲蓄、精明消費和付款方式。 香港會計師公會社會服務工作小組成員潘宏烽表示,以往的教材以文字為主,今次推出漫畫書是希望迎合小朋友喜好,同時亦有文字讓家長導讀。 理財工作坊 對生涯規劃有幫助. 聖公會聖彼得小學黃天忠主任指:「小朋友缺乏賺錢經驗,對金錢的認識停留在學科層面,欠缺應用方面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