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8年9月1日 · 鄧小平三十、四十年的經濟改革帶動了大陸的經濟發展,但在文明這部分,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大陸經歷文化大革命,影響了整個大陸的經濟發展,高希均雖出生在南京,卻很幸運地在臺灣讀完大學,並於23歲那年到美國唸書,當時他便深深體會到,身為 ...

  2. 2023年3月1日 · 處世精明是簡單的「獲利極大化,效益極大化」的邏輯,很容易體會,但如果也用這種方法來對人,那可能淪於小氣刻薄,因小失大而不自知。 (本專欄文章已受何飛鵬先生授權)

  3. 2023年8月1日 · 疫情期間除了影響夥伴銷售以外,不能進辦公室更是考驗夥伴的自律能力,因此楊美娟與團隊長鄧鈞鴻討論後決定以身作則,雖然當時都怕出門,但客戶的重視與服務不能少,公司規定每天只能進10個人的名額,由鄧鈞鴻、楊美娟與秘書固定占去3個名額,其他7個

  4. 2024年1月1日 · 0. 彭金隆. 政治大學商學院教授兼任教學副院長. 「利率」一直是臺灣壽險業經營上相當關鍵的變數,目前整個產業所面臨問題的核心,與2002年前後市場利率大幅降低,並長期持續維持低利率有高度相關,保險公司為填補過往利差損,經營主軸改為重利差益而輕死費差的營運架構,當壽險業開始習慣長期低利率的環境時,在2022年美國聯準會啟動暴力升息後,立刻讓保險公司學到利率波動可以帶來的巨大經營風險,也讓業者對利率的敏感度和警覺度大幅提升,對資產負債管理的看法也有了重大的轉變。 在過去低利率環境,利差損主要因為是銷售利率保證過高的商品,保險公司策略就是透過更多海外長期投資收益,弭補高利保單所造成的利差損失,但是這樣的經營脈絡是奠基在低利率持續且利率相對在比較穩定的環境假設下。

  5. 2023年1月1日 · 914. 現在正是「站穩腳步,落實基本功,掌握轉型契機」之時,對業務員如此,對保險公司亦是。 保險公司與業務員必須轉型,更貼近現今社會與民眾的整體發展,「未來的轉型會很明顯」馬君碩說,尤其是數位化在新冠疫情的推波助瀾下,數位的發展已經超過我們的想像。 新冠疫情延燒至今已近3年,俄烏戰爭、供應鏈短缺、通膨居高不下,顯見新年度總體經濟不確定因素仍大,多數人對於新年度的經濟情勢有所保留;再從保險公司資金運用面來看,今年美國聯準會持續升息,臺股與美股的表現也不若以往。 臺幣對美元的匯率表現從年初的27.5元左右貶值到32元,又快速回升到30.5元左右,保險公司在資金運用端面臨巨大考驗,連帶也影響到保險業務員的銷售。 就如投資型保單保費的大幅衰退,已經充分反映出經濟大幅震盪的現況。

  6. 2020年11月1日 · 我們因而看見,無論是臺灣或其他國家近年來社會福利與保險制度的改革,皆採減法式改革,改革參數不外乎多繳、少付與延退,希冀透過減法式改革來達成基金財務永續與世代公平性,並更強調個人財務擔負責任。

  7. 2017年4月1日 · 一個機構為什麼要創新?無非是因為其組織龐大,新環境帶來衝擊,擔心無法適應,所以必須要改革,但是創新改革所面臨的最大敵人,除了環境外,另一個就是自己現況的調適。改革這件事情對很多經營者來說,都是非常頭痛的一件事。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