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銀色債券 (英文: silver bond )是 香港政府 自2016年開始發行的零售債券,只限年滿60歲(2016至2020年期間為65歲)的香港身份證持有人購買,息率為 綜合物價消費指數 過去六個月的變化平均值,並設有保證最低息率(依據發行年份而不同,2016-17年為2% ...

  2. 銀色債券 (英文: silver bond )是 香港政府 自2016年開始發行的零售債券,只限年滿60歲(2016至2020年期間為65歲)的香港身份證持有人購買,息率為 綜合物價消費指數 過去六個月的變化平均值,並設有保證最低息率(依據發行年份而不同,2016-17年為2%,2018-19為3% ...

  3. 2023年9月26日 · 银色债券英文:silver bond)是香港政府自2016年开始发行的零售债券,只限年满60岁(2016至2020年期间为65岁)的香港身份证持有人购买,息率为综合物价消费指数过去六个月的变化平均值,并设有保证最低息率(依据发行年份而不同,2016-17年为2% [1]

    • 首批債券
    • 第二批債券
    • 第三批債券
    • 第四批債券
    • 第五批債券
    • 第六批債券
    • 第七批債券

    首批債券上市名稱為政府債券一四零七(英語:HKGB IBOND 1407,港交所:4208)終在2011年7月28日上市,上市名稱中1407是指債券的贖回時間,即是2014年7月。 債券自7月11日起接受香港市民認購,最終有155,835人認購,認購總額為131.58億港元,輕微超購0.32倍,認購44手或以下的投資者均獲全數分配。債券於7月28日起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首日收市報$106.7,升幅為6.7%。

    有鑑於首批債券的市場反應甚佳,尤其是債券上市的時間正值通脹高企,投資者的回報甚高,而社會也有意見要求政府再度發行此類債券。2012年2月29日,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於2012年至2013年度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中提出再次發行100億港元債券,但表明新債券旨在刺激香港的債券市場,促進金融業發展,並強調市場應該最終應該推出定息債券,而不應由政府全面擔當債券發行人的角色。第二批債券將於2012年6月5日上午9時至6月13日下午2時進行認購,並在6月22日發行及於6月25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正式上市。 第二批債券的正式上市交易名稱為政府債券一五零六(英語:HKGB IBOND 1506,港交所:4214),一如首批債券的命名方式,1506是指債券的贖回時間,即是2015年6月。 此批債券最終有332,467...

    第三批債券的正式上市交易名稱為政府債券一六零六(英語:HKGB IBOND 1606,港交所:4218),一如首批債券的命名方式,1606是指債券的贖回時間,即是2016年6月。 此批債券於2013年6月4日上午9時至6月13日下午2時進行認購,並在6月24日發行及於6月25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正式上市。 此批債券最終有520,823人認購,認購總額為396.27億港元,超額認購近3倍,認購1手的投資者均獲全數分配,其餘投資者中有479,177份申請可獲分配2手。債券於上市首日收市報$103.15,升幅為3.15%。

    第四批債券的正式上市交易名稱為政府債券一七零八(英語:HKGB IBOND 1708,港交所:4222),一如首批債券的命名方式,1708是指債券的贖回時間,即是2017年8月。 此批債券於2014年7月23日上午9時至7月31日下午2時進行認購,並在8月11日發行及於8月12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正式上市。其認購日期明顯較頭三批為遲,有指是為了讓首批債券到期後釋放的資金可趕及認講此批債券,另有傳媒質疑是否受佔中影響,但香港金融管理局否認。 此批債券最終有488,170人認購,認購總額為287.93億港元,超額認購近2倍,140,130名認購2手或以下的投資者均獲全數分配,其餘投資者中有56,559份申請可獲分配3手。債券於上市首日收市報$105,升幅為5%。

    第五批債券的正式上市交易名稱為政府債券一八零八(英語:HKGB IBOND 1808,港交所:4228),一如首批債券的命名方式,1808是指債券的贖回時間,即是2018年8月。 此批債券於2015年7月21日上午9時至7月29日下午2時進行認購,並在8月7日發行及於8月10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正式上市。 此批債券最終有597,895人認購,認購總額為357.25億港元,超額認購近3倍,認購1手的投資者均獲全數分配,其餘投資者中有402,105份申請可獲分配2手。債券於上市首日收市報$105.5,升幅為5.5%。

    第六批債券的正式上市交易名稱為政府債券一九零六(英語:HKGB IBOND 1906,港交所:4231),一如首批債券的命名方式,1906是指債券的贖回時間,即是2019年6月。 此批債券於2016年5月31日上午9時至6月8日下午2時接受認購申請,並在6月20日發行及於6月21日在香港聯合交易所正式上市。 此批債券最終有507,978人認購,認購總額為225.26億港元,超額認購近1.25倍,166,617名認購2手或以下的的投資者均獲全數分配。餘下認購兩手以上的341,361份申請均先獲發2手債券,其中的7,211份申請可獲分配多1手。

    第七批債券的正式上市交易名稱為政府債券二三一一(英語:HKGB IBOND 2311,港交所:4239),一如首批債券的命名方式,2311是指債券的贖回時間,即是2023年11月。 此批債券於2020年10月5日由香港特區政府公佈,目標發行額至多150億港元,債券年期為三年,債券持有人將每六個月獲發一次與本地通脹掛鈎的利息,但息率不會少於2%,債券自當年10月23日起供香港居民認購,11月16日正式發行。

  4. 序言. 2023年至2024年度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 《 2023年至2024年度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 》,是 財政司司長 陳茂波 於2023年2月22日在 立法會綜合大樓 發表的 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 。 內容摘要. 全速復蘇. 力吸訪客 省靚香港招牌. 動用逾2.5億元繼續舉辦大型盛事. 提供約3億元爭取更多大型盛事、會議和展覽在香港舉行. 向100萬名訪港旅客發放消費美食禮遇. 撥款5,000萬元加強推廣香港新優勢. 開心香港. 啟動以市民為對象的「開心香港」活動,聚焦美食體驗、愉快遊樂、文青創作. 在香港境內多個地區舉辦大型美食市集. 於夏季籌辦以維多利亞港為舞台的大型海陸嘉年華. 西九文化區、迪士尼樂園、海洋公園、數碼港、科技園、 香港賽馬會 等將舉辦主題特色活動. 派發電子消費券.

  5. 香港政府通脹掛鈎債券 ( 英語:iBond )是一種三年期港元政府 債券 ,每手 面值 一萬港元,每半年派息一次 [1] ,其息率分浮息及定息,浮息與香港最近六個月的 通脹 率(以 綜合消費物價指數 [2] 為準)掛鈎,定息為一厘,2020年改為兩厘,最終派息率以高者為準 [3] 。 背景. 發行計劃由香港第四任 財政司司長 曾俊華 於 2011年至2012年度香港政府財政預算案 中提出, 香港政府 將發行100億港元的 債券 。 目的為促進本地零售債券市場發展,及為本地市民提供多一個應對通脹的投資選擇。 由於香港低利率、 通货膨胀 不斷加劇,政府認為這會削弱本地家庭儲蓄的購買力,故此希望通脹掛鈎債券能減輕通脹對市民的影響。 香港政府期望能做到「一人一手」。

  6. 為參加2024年 香港中學文憑考試 的學校考生代繳考試費. 補貼每個合資格電力住宅用戶戶口1,000元,並延長向該等用戶提供每月50元電費紓緩金至2025年底. 2023/24課稅年度起,增加子女基本免稅額及子女出生課稅年度的額外免稅額,由12萬元增至13萬元. 高質量發展 [ 編輯] 數字經濟. 就建立人工智能超算中心進行可行性研究. 預留5億元推行「數碼轉型支援先導計劃」,協助中小企應用現成基礎數碼方案配套. 預留2億元提升「智方便」平台,改善用戶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