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0年3月1日 · 1. 陌生緣故化 :針對較為陌生的客戶,業務人員一定要先炒熱氣氛,但切記不要「變小丑」,可以運用5大話題讓談話氣氛輕鬆一些。 談話目的除了讓業務人員與客戶拉近關係,也是在探詢客戶對什麼議題感興趣。 2. 專注傾聽 :在銷售前端,業務人員是主要談話者,但進入關鍵話題時業務人員不能講太多的話,而是透過傾聽對方的談話內容,蒐集有用的資訊,同時也要在心裡預備好問題。 業務人員問1個對問題,勝過10個不好的答案。 3. 勇敢促成 :當業務人員在幾次見面和聊天後提到商品,或是帶著建議書過去,如果客戶沒有提出太多反對問題,那麼就應該勇於表達促成的邀請,而不是等待客戶主動提出。

  2. 2021年7月1日 · 疫情擴散傳染的途徑像極了2013年韓國電影流感的劇情當我盯著電視螢幕看著臺灣疫情報導時猶如觀看災難片一般的心疼臺灣醫護體系負荷超載除了深切地感恩他們捨己為人的大愛也沉重地為那些無知者浪費醫療資源而憤怒。 其實居家防疫和自主隔離,以及未來人人施打疫苗,就像是在風險未發生前購買保險的概念一樣,如果你選擇僥倖什麼也不做,那麼為你埋單的就是你的國與家。 這就是事實,然而傲慢與偏見的人總是視而不見。 謹此 祈願 天祐臺灣. 您的保險專員 敬筆.

  3. 2019年11月1日 · Guy Mills接下來闡釋探討客戶滿意度驅動因素的重要性:「眾所周知,在過往很長一段時期內,壽險行銷的客戶服務大多是由保險業務人員來完成,成功的業務人員自然都非常清楚什麼樣的服務能更滿足和符合客戶需求。 然而,隨著社會的發展及保險業愈來愈成長、成熟,我們必須嘗試用更多創新的方式和方法來不斷完善和提升我們的工作質量。 現以香港保監機構的一組調研數據資料為依據,共同探討客戶滿意度驅動因素的話題。 這些調研數據緣自香港、廣東、上海、北京等地,希望透過對這些調研資料的分析,整理出驅動客戶滿意度的主要因素,進而更好地為客戶服務。 驅動客戶滿意度的6個因素. 客戶滿意度是客戶關係管理的重要內容,也是調研客戶滿意度的意義所在,根據調研結果提煉出6個客戶滿意度驅動因素。

  4. 2020年5月1日 · 1261. 經營高資產客戶的好處有很多,比如能從中獲得高品質的轉介紹,提高客戶經營層次,因此大多數業務人員在碰到高資產準客戶時,都會非常積極經營。 高資產客戶今天願意在你這購買保險,不代表他會繼續加保或為你轉介紹。 於是重點出現了,業務人員如何把高資產客戶經營成自己的長期客戶? 1. 時刻處於「備戰狀態」 要把高資產客戶經營成長期客戶,業務人員必須足夠專業,並讓自己時刻處於「備戰狀態」。 不管何時何地,當高資產客戶向你提出某個專業問題能立刻回答,切忌在客戶提出問題後才去瞭解,如此會給客戶留下不夠專業的印象。 面對高資產客戶可能會提的問題,業務人員若僅憑日常所學、淺顯的保險知識未必能回答得好,必須深度地瞭解保險,不僅是本國的保險市場,還要瞭解海外保險市場。

  5. 2018年12月1日 · 1. 發現問題: 完成一次陪訪後,主管首要仔細檢視此次陪訪夥伴的表現情況,從每一個環節中找出部屬可能存在的問題,如是否緊張? 是否足夠自信? 演練的話術是否發揮到最佳狀況? 是否成功獲得客戶的認可? 找出夥伴在陪訪中的不足,並且告知夥伴,夥伴才會意識到,進而找到改進的空間。 2. 探討和分析問題: 當主管告知夥伴其在陪訪中存在哪些問題後,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一同探討和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並且一起研究解決方法。 如夥伴在客戶面前很緊張,那就要追根溯源,緊張的原因是什麼? 如果夥伴是因為自己準備不足而緊張,那就要提醒他下次拜訪前一定要做足哪些準備。 陪訪過程中,無論問題的大小,主管都要耐心細緻地幫助夥伴分析和探討,夥伴才能在挫折中學有所獲,獲得真正的成長。 3.

  6. 2019年3月1日 · 1. 2499. 如果書中自有黃金屋,那麼好習慣就能讓人有成群的黃金屋;一技在手勝過萬貫家財,那「一技」指的正是好習慣。 身為對夥伴最有影響力的主管,「主管良好習慣的養成」真的很重要,最終起到榜樣的力量。 唐太宗有云:「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我們或許沒有魏徵可以時時提醒諫言自己,卻能夠從生活周遭找到一面面的「人鏡」,調整自身的作法。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這不但是課本上的道理,也是人們下意識會去做的事情,所以身為對夥伴最有影響力的主管,「主管良好習慣的養成」真的很重要。 富邦人壽北三區部部長梁國榕認為,主管的習慣影響團隊運作非常巨大,但許多新人主管往往會忽略這點。

  7. 2022年11月1日 · 什麼是用長遠的眼光來看事情? 就是對事件的關聯性及時間性有一定的評估,像是思考這件事的重要性為何、對自己會有多大的影響,以及要花多久的時間去完成等。 要是關聯性及時間性都模稜兩可,自然就很難有長遠的眼光。 俗話說:「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那該如何評斷哪些事情要用長遠目光看待? 我認為應該把「事情」這2個字看得尤為重要。 事情可能是發展,可能是我們所想要達成的目標,也可能是一個未來,要審慎思考這件事跟你的一生有什麼樣的關聯,更要確定這是不是自己想要的方向,首要任務就是先要讓「事情」有一個清楚的定位。 相信此番道理大家都明白,可是又為什麼總是有人會想要去炒短線呢? 有可能礙於現況而急於求成,又或是只把事情當作階段性的目標,如此容易被短期的變動影響,甚至朝三暮四,沒有可依循的方向。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