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17年1月13日 · 2017-01-13. 創業不只需要熱情亦需要全面衡量自己是否具備創業的能力。 資料圖片. -今日香港+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近年本港青年創業風氣日盛有人為求得到工作上的自由亦有人希望一圓夢想。 為何愈來愈多青年想創業? 創業需要什麼條件? 什麼性格的人才適合創業? 創業者要面對什麼困難? 下文將一一探討。 胡家齊 資深通識科作者. 【新聞背景】缺錢 激鬥 租貴. 為擺脫工時長、薪金低的困境,不少青年都嚮往創業,一嚐當老闆的滋味。 不過,創業路上的重重難關,或令青年難圓「老闆夢」。 早前,一項調查發現,本港青年認為創業的最大困難依次是欠缺資金、競爭激烈及租金昂貴。

  2. 2021年3月14日 ·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方俊明 珠海報道)港人珠海開辦企業更加便捷,「一網通辦」獲新突破。 香港文匯報記者13日從珠海市市場監管局獲悉港澳申請人在珠海開辦企業全程電子化一網通辦服務上線可通過多渠道申請在珠海開辦企業僅需半天即可取得營業執照有在珠海創業的港青坦言此舉將提升港澳青年北上創業的吸引力而他自己也看好港澳企業到珠海發展的前景其公司便在橫琴自貿區建聯合辦公空間目前入駐的港澳企業佔到企業總量的一半。 珠海市市場監管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港澳申請人在珠海開辦企業全程電子化「一網通辦」服務上線後,在珠海開辦企業所需的商事登記、刻章申請、申請發票(稅控設備)、社保登記、公積金開戶、銀行預約開戶等6個事項全部實現「一網通辦」。

  3. 2021年5月7日 · 2021-05-07.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邵昕受疫情影響香港勞工市場長期處於加壓狀態失業率不斷攀升為協助婦女創業就業民建聯昨日宣布將於六七月間舉辦婦女電商培訓班教授100名30歲以上的女學員有關電商創業知識與技巧以提升婦女工作技能加強就業競爭力疫情下市民出行受阻加速消費習慣網絡化的轉變直播帶貨電子商貿等的營銷模式在香港引起熱潮成為為數不多逆市而上的行業。 民建聯婦女事務委員會為幫助婦女在疫境下開拓新商機,計劃於6月至7月舉辦「網.商機」婦女電商培訓班。 民建聯將在全港招收100位30歲以上的女學員,通過7堂ZOOM網上課程,教授學員如何利用社交媒體創業、開設facebook商店、構思內容等。

  4. 2019年11月15日 ·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昌鴻 深圳報道) 深圳近日舉行的第21屆高交會期間香港貿發局組織的創業快線暨香港科技商貿大灣區考察團香港12個優秀初創項目路演舉行聚焦生物科技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等各團隊通過3分鐘上台介紹然後接受創投機構問詢為深港兩地業界的深入交流創造機遇。 有本港公司利用無人機和機器人綜合技術給樓宇電梯等進行安全檢測,去年收入暴增10倍,吸引阿里巴巴等種子輪投資。 深港科技合作方興未艾,香港企業和創業團隊紛紛利用深圳高交會平台洽談和合作,促進香港科創的發展。 香港貿發局深圳代表曾沂靖表示,此次12個初創團隊的項目路演是經「創業快線」競賽的優勝者和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一些創業項目。 這些項目聚焦於生物科技、金融科技、物聯網、人工智能等。

  5. 2018年2月20日 · 王嘉裕. 創業路上總是離不開3個步驟上一篇文章分享過第一階段如何構思意念的秘訣讓大家可以輕易想出源源不絕而又符合市場需求的念頭今次與大家談談第二步怎樣解決創業排山倒海的問題? 相信初創者只要想到可行的意念,便會懷着雄心壯志,一心朝着目標前進。 可是,當夢想碰到現實,會遇到什麼難關呢? 大家的腦海或許已經浮現出一大堆問題,例如沒足夠資金去持續營運、資源上不及其他競爭對手、或是初出茅廬所認識的人脈有限等等。 初創者面對大量未知因素,將所有難題混雜導致無法掌握的事情太多,容易令人手足無措,從而放棄原本的計劃,繼續原地踏步。 其實,每個創業者遇到的問題大致相同,而我一貫的做法是將大問題分拆成為一個個相對容易解決的小問題。 那麼,我便可以收窄範圍及減低難度,專注將小問題逐個解決。

  6. 2016年10月21日 · 2016-10-21. 「青年創業家大獎讓青年企業家分享創業心得。 陳文華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文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有機構舉辦香港青年創業家大獎」,透過遴選及嘉許本港年輕創業者鼓勵創業精神第二屆香港青年創業家大獎已於上月開始接受報名下月7日下午6時截止報名主辦單位昨日邀請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洪為民國際青年商會香港總會會長關得仁及3名首屆青年創業家大獎得主與青年企業家分享創業故事。 香港青年創業家協會會長謝棓表示,大獎鼓勵初創企業申請,希望對年輕創業者的工作進行肯定,並透過分享傳遞「創業,不止一條路」的信息,鼓勵年輕人勇於嘗試,找準自己的創業路。

  7. 2020年5月26日 · 2020-05-26. 陳枳橋指,理財概念早在小朋友7歲時便應開始建立。 萬事起頭難,Mellow創辦人之一冼璞鏞透露,剛開始創業時都感到有點迷惘,因沒有一條清晰的道路,所有東西都由自己發掘,沒有人指導,幸好後來都有些顧問給予他們意見。 另一創辦人陳枳橋亦指,剛推出App時會很想盡善盡美,加入很多不同功能,但實際操作時才會發現用戶未必需要某些功能,學會以用戶需要為先。 陳枳橋解釋說,「例如是借貸的功能,小朋友可以問家長借錢,再還利息,但原來這概念對小朋友有點太複雜,家長亦不想教小朋友先使未來錢這個概念,所以後來就移走了。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