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3年12月19日 · 習近平表示,李家超帶領特別行政區政府,敢於擔當、善作善成,堅定維護國家安全,重塑香港區議會制度,順利完成區議會換屆選舉,推動香港走出疫情、迎來整體性復蘇,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鞏固了由亂到治的大勢,促進香港邁向由治及興。

    • 後生走得快 一定有古怪
    • 與八九十年代移民潮比較
    • 具競爭力者離開 致人才流失
    • 移民潮衝擊社會
    • 參考資料

    一直有人用出入境數字等不同數據估算究竟多少人走了。早前統計處公布了2022年中人口估計。由於較多外籍傭工是女性,會影響女性及整體年輕人口的數字,以下只用男性數字。要知道一代走了多少人,不能跟其他年齡層直接比較,也不是跟5年前的同一年齡層比較,因為5年前的20至24歲,與今年的20至24歲,不是同一代人,前者今年已經25至29歲了。因此要在數據裏找回同一年份出生的組別,再逐年看變化。 以不同世代人口變化對比,會發現20至29歲年齡組別的男性人口跌得多,20至24歲比起5年前的差距是9%(表1)。20至24歲那個年齡組別人數下跌,除了移民,有人用海外求學解釋,但跌幅比以往大,可能是有較多人去海外求學,惟求學後是否回港就很難說。第二個原因是香港有一部分中國大陸及國際學生,新冠疫情期間可以遙距上課,...

    根據學者黃紹倫在1988年的一項社會指標調查,當時港人對未來並不樂觀。例如他們預計公民權利減少(76%)、個人自由減少(73%)、法制劣化(61%)和生活水平惡化(67%);約半受訪者擔心九七之前政治不穩。 保安局估計,1987至1997年間,約有53.4萬香港人移居海外,約佔1992年人口的9%。部分人獲得外國公民身分後,回港尋求更好的經濟前景。事實上,中國大陸經濟隨後迅速增長,香港作為東西方之間的橋樑,受益匪淺。 今次移民潮,明顯是「反送中修例」乃至中央加強規管香港有關。根據香港民意研究所2022年8月所做的民意調查,個人自由(49%)和香港的政治(15%)是民主派支持者打算移民(36%)的兩大原因,而有2%已經移民了。其他政治立場打算移民者較少(13%;另有1%已永久離開),他們考慮離...

    表2亦顯示了2021年BNO(英國國民(海外)護照)簽證持有人的概况。約半數簽證持有人(51%)屬25至44歲;69%的戶主具有大學或以上學歷;63%戶主曾受僱於香港的管理、專業、技術和行政職位。與2016及2021年整體人口和1989年的移民相比,這些移民背景更好。 流入香港的移民又是否能夠取代離開的人?2016年居港不足7年的人口,比整體同年齡層人口更多的是25至44歲,學歷及職位比整體人口要好,不過比起BNO簽證持有人平均沒那麼強(表2)。然而,較高學歷的人幾年後未必留港,踏着香港的跳板又走向他方。 人口外流令香港短期某些行業勞動力緊張。嚴格的COVID-19限制仍在驅使外籍人士離港。香港總商會在一項調查中發現,38%受訪公司受到人才離職的打擊。金融行業一些中層職位,為搶佔近期外籍人士...

    外流將對社會產生廣泛影響。例如教師和社工,這兩個專業一直是民主派支持者大本營。由於這些專業人士不成比例地移民,這些行業將缺乏訓練有素和經驗豐富的人才。教育界已表示,新學年招聘教師遇到困難。正正因為這樣,立法會議員鄧飛所說的招大陸學生來港並不合適,因為根本不夠教師。正路是縮班「殺校」、整合資源、汰弱留強,留下辦學較好的學校。他說要擴大招生,只是為了他的幾百個校長同行不要失業而已。招不到教師只會令教育質素每况愈下,別讓界別利益凌駕一切。 移民潮改變了家庭關係。一些年輕夫婦選擇移居海外,冀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長環境、教育和未來。事實上,60%的BNO簽證持有者有孩子,當中91%人的孩子為4至15歲。他們願意放棄香港的高薪工作,到另一個地方重新開始。有些人不情願地離開了父母和祖父母,老一輩不打算在外國...

    .Wong Siu-lun (1992). Emigration and Stability in Hong Kong. Asian Survey, 32(10): 918-933. .Ronald Skeldon (1990). Emigration and the Future of Hong Kong. Pacific Affairs, 63(4): 500-523.

  2. 2023年11月10日 · 政府將於2024年內就《基本法》第23條立法。保安局長鄧炳強接受《文匯報》訪問時稱,任何外國制裁均無法阻止23條立法。

  3. 2021年3月13日 · 文匯報》前日社評指稱電影散播「仇視國家情緒」,有違反《電影檢查條例》及《港區國安法》的明顯嫌疑,促請電檢處禁播。 電影、報刊及物品管理辦事處表示,影片有嚴重犯罪行為,評為第III級,即只可向年滿18歲者放映。

  4. 2024年1月18日 · 政府連日解說垃圾徵費,惟外界仍對執行細節有疑問。. 環境保護署長徐浩光接受《文匯報》訪問時表示,政府會加強宣傳,但認為市民同時要樹立守法意識,稱「清不清楚好多時候是看你自己想不想弄清楚,如果你想不清楚,幾時都是不清楚」。. 徐浩 ...

  5. 2024年1月13日 · 何永賢日前接受《大公報》及《文匯報》訪問時表示,增加資助出售房屋比例有助年輕人置業,稱若得到社會支持,會着力研究。 至於房委會財政狀况,她說非常重視財政健康,會做好財政及收支平衡,希望毋須動用政府預留的房屋儲備金。

  6. 自1995年推出的明報新聞網,一直為全球華人提供最具公信力的新聞資訊。 明報網站是一個大型綜合入門網站,現設有多個獨立主題網站,涵蓋新聞、時事、財經、健康、教育、科技、旅遊、娛樂、生活等題材,為讀者提供高質素的內容及網上增值服務,明報網站會員更可在指定電子郵箱收到明報網站發放的即時新聞。 明報網站成立以來,一直深獲全球華人的支持,是目前最有影響力的中文新聞網站之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