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療法如敷及光學治療,也能有效改善濕疹病情。 「敷即塗用藥膏後再以的繃帶敷著,藥力在皮膚濕潤的情況下會發揮得更徹底,缺點則為較花時間,亦會有一般類固醇的副作用如令皮膚變薄等。

  2. 侯醫生指出,要控制濕疹病情,離不開以下三招:1)選擇合適的潤膚膏保濕;2)盡量避開致敏原;3)出現急性徵狀如丘疹、流膿等,須盡快求診並以藥物控制。

  3. 市面上亦有不同的濕疹藥膏,建議可選用含高保成分的,而兼具其他作用如抗炎作用者,更會對皮膚有額外好處,但使用前應先諮詢醫生意見。 至於一些能避免惡化濕疹病情的日常護理貼士,患者亦應緊記依循:

  4. 現時則確診後不會單單處方消炎止痛藥,而必定會輔以改善病情抗風濕。 當抗風濕藥物亦無效,便會選用生物製劑。 生物製劑除抗甲型腫瘤壞死因子類,亦有非抗甲型腫瘤壞死因子類,如針對IL-6第六介白素受體的Tocilizumab等。

  5. 1) 滋潤保:外塗潤膚膏保護皮膚,減低致敏原入侵可能。 個別潤膚膏添加了可控制免疫系統細胞的TLR-2及加強修補皮膚屏障的Ceremide成分,患者可按個人需要選擇。

  6. 「類固醇的性質與身體荷爾蒙皮質醇相似,屬調節免疫系統的藥物,證實能有效控制皮膚發炎,屬治療濕疹的一線藥物。 」類固醇分有不同強度,視乎患者的病情、發病位置及需要使用藥膏的時間,只要依從醫生吩咐的分量和時間使用外用類固醇,出現副作用機會實在不高。 濕疹治療指引 (香港兒科醫學雜誌) PIC2 類固醇恐慌. 日前一項有關濕疹與類固醇認知的網上問卷調查報告就發現,1,176名受訪者中有80%表示對外用類固醇的副作用感到憂慮,接近60%表示雖會使用外用類固醇但會較醫生建議的份量少。 超過80%表示不了解口服和外用類固醇的分別,接近50%認為外用類固醇會使皮膚變質。 楊醫生重申,只要依從醫生的指示使用外用類固醇便不用擔心它會引起明顯的副作用。

  7. 1)避免接觸陽光,盡量保持室內環境清涼乾爽; 2)能引起皮膚過敏的物質稱為過敏原,夏天常見的過敏原有細菌,如金葡萄球菌。 另外,塵蟎亦是常見的過敏原之一。 所以,保持個人衛生和注意日常家居清潔為不二法門; 3)盡量避免接觸有損皮膚的化學物質,如:香水、化妝品、洗潔精或泳池水中的氯化物等。 護理皮膚妙法: 1)定時塗上適合自己膚質的潤膚膏,有助恢復皮膚的彈性和油性、保持皮膚水分平衡,減少痕癢; 2)選擇潤膚膏時,尤以酸鹼值在pH5.5-6之間、非鹼性、無香料及不含羊脂成分的產品最理想; 3)使用性質溫和、低刺激性和含高效能保鎖水因子的潤膚品,能強化皮膚結構,減少痕癢; 4) 隨天氣轉換適當的潤膚膏; 5)潤膚膏不宜塗得太厚,以免堵塞毛孔引起發炎; 6)使用同時具有阻隔紫外光A及B的防曬用品。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