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香港滙豐. 協助. 網路安全及防詐騙資訊中心. 防詐騙三大法則. 電話詐騙和網上騙案日益猖獗稍一不慎就可能墮入騙局您還想靠其他人保護自己? 防範詐騙的第一度防線,其實就是您自己。 2019 反詐騙協調中心成功攔截的電話及網上騙案金額超過港幣30億元較去年同期上升1.5倍 1 。 而根據滙豐網絡安全調查2020,56%受訪香港人曾經遭遇網上詐騙,當中更有近30%人有金錢損失。 2 不想自己成為「中伏」的一份子? 記著這些重要法則,提防以下台詞,保護自己的個人資料和財產。 切勿輕易透露個人資料. 請提供戶口資料及一次性密碼確認身分。 毋須再懷疑了,聽到這句說話,對方一定是騙徒。 緊記,切勿向任何人透露戶口、信用卡資料和密碼等個人敏感資料。

  2. 根據我們最新的調查指出 1 ,超過80%香港人曾經成為詐騙目標26%墮入騙案平均損失港幣3800 。 當中10%受訪者跌下電騙陷阱,平均損失超過港幣1,000 元。 而詐騙電話和假冒官員,更是港人最常遇到的騙案。 調查也反映,X世代(40-55歲)傾向服從權威人物,在電子支付、網上情緣、身份盜竊、冒充官員、求職騙案及詐騙電話六大常見騙案中,比較容易墮入冒充官員和電話騙案陷阱。 「我才不會上當」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想法,但這樣想,其實會不會忽視了假冒來電的危險? 您可能認為自己才不會像那10%受害人一樣,這麼容易就將資料雙手奉上。 但您以為只是「協助調查」,提供全名和出生日期就無問題?

  3. 我們最新的調查發現 1在香港最常見六大騙案中電子支付網上情緣身份盜竊冒充官員求職騙案及詐騙電話),超過80%香港人曾經成為騙徒的目標當中26%墮入騙案平均損失港幣3800元

  4. 懷疑遇上網上騙案請即聯絡我們。 Android 裝置的全新安全措施 來自非手機官方應用商店的應用程式或含惡意軟件,請小心提防。

  5. 香港滙豐. 協助. 網路安全及防詐騙資訊中心. 免墮 WhatsApp 等通訊軟件的騙局. 2017年至今香港警方已接獲逾600宗WhatsApp騙案的舉報受害人的損失總額更超過900萬港元而單在2019年首三個月被騙金額已達270萬港元當中很多騙案都是網絡罪犯盜用他人的WhatsApp賬戶然後向通訊錄的聯絡人發訊息要求金錢。 由於受害人誤以為是家人或好友發出訊息,所以很多人都會依從騙徒的指示。 在近期一宗備受關注的案件中,一名男子收到「姐姐」用WhatsApp發出的訊息,要求他代買網上遊戲點數卡,然後以炒價轉售給玩家。 他依從「姐姐」的指示,購買共值43萬港元的點數卡,並告訴「姐姐」點數卡的啟用碼,最終發現被騙。 為免墮入同類騙案,您應該注意以下6大守則。 1.

  6. Our latest cybersecurity survey 1 reveals that more than 80% of Hongkongers have been the target of fraud, among which 26% have already fallen prey to scams and lost an average of HKD3,800 as a result. 10% of survey respondents said they have lost over HKD1,000 on average to phone scams, together with the government imposter scams that we just t...

  7. 換言之有一半人曾墮進騙局被騙比例在六大最常見騙案中電子支付網上情緣身份盜竊冒充官員求職騙案及詐騙電話最高平均損失港幣2500元金額屬第二高。 您以為不預交費用就沒事? 隨便提供個人資料,同樣會令您被騙的機會大增! 騙徒只要掌握您的銀行登入資料、近照、一次性密碼(OTP)、出生日期、電郵地址和身份證號碼,就可以代您完成交易。 他們更可以用您的收入證明、個人住址和身份證副本向銀行貸款,要您幫他們還錢。 而且由於60% Z世代(18-24 歲)受訪者在求職時較願意分享個人資料,所以相對容易遇上電子支付和求職騙局,更有30% Z世代會向別人透露電子錢包的資料,令自己處於危險之中。 防範求職騙案貼士. 所以,即使您經常使用數碼科技,也不要以為自己一定不會上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