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黎明詩. 黎明詩 ( 英文 : Stephanie Lai , 1965年 6月15號 — 2024年 3月28號 )係 香港 女歌手同 電影 演員,第十四屆 十大中文金曲 最有前途新人獎銅獎得主(金銀獎得主分別係 郭富城 同 劉錫明 ),活躍於1990年代,1998年嫁畀銀行高層Eric Fung後淡出娛樂圈 [2] ,做 ...

  2. 以下係 2024年死 嘅人:. 5月19號. 易卜拉欣·萊希 (63歲),伊朗總統. 侯賽因·阿米爾-阿卜杜拉希揚 (60歲),伊朗外交部長. 穆罕默德-阿里·阿勒哈希姆 (61歲),東阿塞拜疆省伊朗最高領袖代表. 馬利克·拉赫馬提 (41歲),東阿塞拜疆省省長. 5月5號. 伯納 ...

  3. 1991年退出歌壇2008年逝世 黎明詩 (1991年) 1991年轉到百代唱片 劉小慧 (1991年-1994年) 1994年轉到BMG唱片 唐韋琪 ( 中文 : 唐韋琪 ) (1991年-1994年) 1995年轉到A L Songs 周慧敏 (1991年-1997年) 台灣由福茂唱片發行,1997年退出

    • 粵曲文化
    • 60年代
    • 70年代
    • 1990年代
    • 2000年代
    • 2010年代

    廣東歌最初都係以粵曲開始,由1930年開始就有好多人作歌,外省人叫呢啲歌做廣東音樂,不過廣東人就唔叫呢啲做廣東音樂,而叫做「小曲」,呢啲小曲都係喺啲粵曲入面抽一細段出嚟改篇,所以粵劇粵曲界對呢類「小曲」唔會當係正宗。到四五十年代,開始有人將「小曲」放入粵劇粵曲入面,但始終只係用嚟點綴,唔會當堅嘢。但亦令「小曲」開始有人識,於是又有啲人將啲英文歌變成小曲,好似披頭四嘅Can't buy my love、I saw her standing there,又有將粵曲改編,好似《帝女花》入面嘅《妝台秋思》,畀鄭君綿改編咗做《買面包》(即係「落街無錢買面包,靠賒我又怕被人鬧…」),好多歌都畀人變咗做「廣東小曲」。 五十年代初,開始有正式廣東歌出現,不過都只係「電影插曲」,之後又出現「跳舞粵曲」,但呢啲...

    由50年代到60年代,廣東歌都係以「小曲」主流,即係用粵曲方式唱嘅流行曲,不過廣東歌唱片市場係喺星馬而唔係香港。而呢啲廣東歌都幾乎係電影插曲,不過都有例外就係鄭君綿,佢可以出一啲電影插曲之外嘅廣東歌而又有人買,不過廣東歌始終以改編英文歌或者粵曲,幾乎無原創。另外新加坡歌手上官流雲將披頭四Can't buy my love、I saw her standing分別改編做《行快啲啦》同《一心想玉人》亦大受歡迎,不過啲披頭四迷就頂佢唔順。當時呢啲廣東歌特式係歌詞好粗俗。 雖然廣東歌以粵曲味為主,不過亦有人希望廣東歌擺脫粵曲味,其中以周聰喺呢方面貢獻最多,當時佢慫恿商台喺廣播劇用廣東歌做主題曲,呢批廣東歌風格都以「摩登」為主,完全無粵曲味,而且重好受歡迎,代表作有《勁草嬌花》、《痴情淚》、《曲終殘夜...

    70年代初仍然係以英文歌為主,當時香港嘅歌星或者樂隊都係唱英文歌,好似許冠傑首 time of the season,陳美齡(Agnes Chan)首 Circle Game都喺當時好受歡迎,重有啲台灣歌星唱嘅國語歌,好似姚蘇蓉、鄧麗君、青山、尤雅,都係香港樂壇主流。但同時喺馬來西亞嚟咗個唱廣東歌嘅鄭錦昌,出咗首《禪院鐘聲》(崔蔚林作曲、蘇翁填詞),受歡迎程度同陳美齡首 Circle Game 差唔多,以當時計真係算勁。之後因為李小龍電影《唐山大兄》大賣又唱咗首《唐山大兄》,鄭錦昌嘅歌即時紅到爆燈,但廣東歌畀人印象始終係粗俗,唔值得欣賞,玩玩吓就得。 之後新加坡歌手麗沙又嚟香港發展,唱咗首廣東歌《相思淚》(黎錦光作曲、郭炳堅填詞)又紅到爆燈。不過當時廣東歌有一個現象,就係紅歌唔紅人,有一隻歌...

    「四大天王」時期

    1992年香港傳媒封張學友、劉德華、黎明、郭富城做「四大天王」。四個人響男歌手嚟講可以話玩晒粵語歌壇,個個都能夠打入台灣同大陸市場。好似張學友咁,一首「吻別」就贏晒國語歌曲好多大獎。 但呢個時候歌手開始青黃不接。尤其係「四大天王」刺激咗偶像文化嘅興起。歌手唔需要歌藝就可以出碟做歌手,特別當2000年四大天王影響力開始減退嗰陣,情況重越演越烈。例如1999年出道嘅陳冠希,就係一個例子。 九十年代主要女歌手就有梅艷芳、葉蒨文、王菲(初時佢用藝名「王靖雯」)、林憶蓮、陳慧嫻、關淑怡、鄭秀文、彭羚等等。王菲更以佢北京出世長大,唱國語、粵語歌都得,加上有獨特個性嘅台風同曲風,衝破香港歌手定位,喺全球華人地區走紅。 其他新晉男歌手有古巨基、李克勤、許志安、蘇永康、鄭伊健、謝霆鋒、陳曉東、鄭嘉穎、孫耀威、蔡濟文、張智霖、曾航生等等;女歌手就有湯寶如、黎瑞恩、李蕙敏、盧巧音、莫文蔚、劉小慧、王馨平、李樂詩、趙學而、葉玉卿、葉佩雯、車婉婉、何嘉莉(Lillian Ho)、江希文、張柏芝、許秋怡、楊采妮、何婉盈、吳倩蓮等等。組合就有風火海、軟硬天師、EO2等。香港樂壇嘅盛況重吸引咗一啲「過江龍」到嚟...

    樂壇頒奬禮戰國時代

    1991年新城電台(997)開始喺音樂節目以該台播歌頻率做本地流行榜,叫做「勁爆榜」(又叫「勁爆本地榜」,通常用咗個節目名叫做「新城勁爆流行榜」)。然後喺1992年開始舉行「新城勁爆家族音樂大賞」。1994年改名「997香港勁爆流行音樂頒獎典禮」。1999年再改名做「新城勁爆頒獎禮」就一直沿用到今日。

    「K歌」文化

    「K歌」意思係指專門為卡拉OK而設嘅歌曲。早響九十年代卡拉OK喺香港流行嗰陣,已經開始有歌曲專登留喺卡拉OK播放,好似張學友、劉德華啲歌,好多都係咁樣。 不過由於歌藝唔係人人都識,為咗方便啲人唱卡拉OK,唱片公司開始專登降低歌曲嘅水準,去迎合卡拉OK迷嘅喜好。正因為咁,廣東歌嘅水準就每況愈下。歌曲質素差,趕走咗唔少真正嘅樂迷,而反映唱片銷路嘅IFPI指數,亦都年年一直下滑,到今日都冇反彈。黃霑就寫咗一篇博士論文,就指出咗卡拉OK文化,係粵語流行曲衰落嘅七大要素之一。

    自2000年起,香港樂壇已經係清一色偶像派嘅天下,陳冠希、Twins之類嘅偶像派大行其道。不過整體上對比之前一代歌手,只有少數歌手能夠打入台灣市場,例如陳奕迅同梁詠琪。而緊隨其後出道嘅歌手,佢哋嘅歌曲甚至連香港都反應慘淡。 多數評論都認為,香港歌曲已經冇咗以前嘅優勢。黃霑嘅博士論文就指出,唱片只定位喺青少年,係粵語流行曲發展史一大敗筆,因為咁使到廿五歲以上嘅人都唔再聽廣東歌。而此同時大陸同台灣都開始有自己嘅樂壇,而且重反攻香港,每年IFPI銷量排行榜更年年以周杰倫為榜首。樂壇經紀人黃柏高慨嘆,而家咁嘅形勢,香港新一代歌手經已好難出頭。 2004年起,香港樂壇有所起色。行出低潮嘅男歌手陳奕迅推出咗唱片《U87》,成為咗粵語流行曲發展史嘅一大高潮,四首主打歌《夕陽無限好》、《阿牛》、《浮誇》及《...

    2010年代初,好多位上個年代嘅歌手都開始走出香港,被封為歌神嘅陳奕迅(佢有個花名叫「E神」)開始走向世界。2010年,《DUO 陳奕迅2011演唱會》台北及高雄站同時開賣,門票三個鐘就賣嗮;由於反應過於熱烈,主辦單位宣布台北站再加場。另外,陳奕迅成為首位企上高雄巨蛋嘅香港歌手。2012年,陳奕迅成為首位企上O2 Arena嘅華人歌手。2015年,陳奕迅更第二次攞到台灣今曲獎國語金曲歌王,成為兩岸灸手可熱嘅歌手。古巨基、李克勤等人都開始走向大陸,但三人仍然定時有出廣東歌,例如陳奕迅嘅《陀飛輪》、《重口味》、《任我行》同《無條件》、李克勤嘅《紙牌屋》同《無朋友》、古巨基嘅《地球很危險》、《情歌王》、《告別我的戀人們》、《戀無可戀》等等。其他活躍樂壇嘅中生代歌手或樂隊重有張敬軒、許志安、蘇永康、...

  4. 前無綫電視藝員一覽:列出過往嘅香港 無綫電視(TVB)合約藝員。 括號中嘅內容為所有而家藝員狀況、每次按年份係依家無綫電視同附屬公司嗰個藝員最後參予司儀、劇集同電視節目綜藝主持,或者喺無綫電視結束合約嘅賓主關係。 因為藝員不計其數,只能列出熱門藝員。

  5. 江志仁. 江志仁 ( 粵拼 : gong1 zi3 jan4 )係 香港 作曲家 ,筆名 C.Y. Kong (主要使用)、 山本洋太 (出現喺陳奕迅《超人的主題曲》)或佢嘅諧音「思歪江」,攞過幾個作曲家大獎。. 佢主要同 王菲 、 張國榮 等人作曲同做歌曲監製,近年做 陳奕迅 監製。.

  6. 黎明為和記電訊拍攝嘅廣告一覽. 喺1990年代去到2005年, 黎明 曾經為 和記電訊 旗下唔同嘅品牌同產品拍攝廣告,當中引起唔少關注度,廣告主題曲成為當時大熱歌曲,亦令部分同黎明合作拍呢啲廣告嘅藝人得到廣泛知名度,成為咗香港人其中一個集體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