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3月7日 · 一、資料清理. 二、如何切割文本. 三、如何搜尋. 四、LLM 生成品質. 快速掌握 LLM 應用全局觀. 有了「長上下文 LLM」(Long-Context LLM),還需要 RAG 嗎? RAG(Retrieval-Augmented Generation,檢索增強生成)無疑是當今開發大型語言模型(LLM)產品時,不可或缺的技術。 由於可以確保 LLM 生成的真實性,在企業 AI 應用與搜尋場景相當受到重視。 為此,我也試著實作一個簡單的 RAG 應用。 多年累積下來,我的 Apple Notes 已經有 7000 多則筆記,搜尋愈來愈不準確,常在寫新筆記時想參考舊筆記,卻怎麼也找不到。

  2. 2023年8月8日 · 內容目錄. 數據治理是什麼? 企業為什麼要做? 企業怎麼做數據治理? 沒做過的企業如何開始? 在醫療或金融等資料較敏感的產業,如何妥善管理數據,讓管理單位放心? AI 產生的「偏見」能被管理嗎? 從印尼最大電商 Tokopedia,有哪些數據治理經驗可以分享? 新加坡政府推動數據治理,經驗如何? ChatGPT 崛起後,數據治理有什麼轉變與新挑戰? 企業做數據治理,不同角色如何分工? 誰該對資料負責? 結語:企業如何推動數據治理? 關鍵字補充. 3 位在美國與新加坡、有豐富數據與 AI 領域經驗專家管其毅、Angus 與 Koo,帶大家瞭解「數據治理」是什麼? 對企業為什麼重要? 如何開始執行? 不同產業有什麼挑戰? ChatGPT 問世後「數據治理」又有什麼轉變與新挑戰?

  3. 2023年1月2日 · 優缺點分析. 發佈日期: 2023 年 1 月 2 日 作者: ALPHA Camp. 內容目錄. No-Code/Low-Code 是什麼? 優點: 缺點: No-Code/Low-Code 平台可以做哪些事? 1. Web與移動應用開發. 2. 業務流程自動化. 3. 數據分析與報告. 4. 系統集成. 5. 原型設計與測試. 熱門 No-Code/Low-Code 平台和工具介紹. 1. OutSystems. 2. Microsoft Power Apps. 3. Bubble. 4. Appian. 5. Zapier. 6. Quick Base. 7. Mendix. 結論.

  4. 2024年2月26日 · RAG 概念是由自然語言處理科學家 Patrick Lewis 等學者在 2020 年發表的論文 2 中所提出。 這項技術簡而言之,就是在向 LLMs 提供用戶的提示詞(prompt)之前,會先從外部的資料庫「檢索」相關資料,再將這些相關資料連同原本的提示詞提供給 LLMs 參考並「生成」回覆。 IBM 的語言技術總監 Luis Lastras 用開書考試(open-book)跟闔書考試來類比 RAG 跟模型微調的差異:「使用 RAG 系統時,你是要求模型去檢索書的內容(資料庫),而不是光依憑(模型微調)的記憶來回答問題。 」 3. 而 RAG 所使用並非傳統的資料庫,而是所謂的向量資料庫(vector database)。

  5. 2023年2月7日 · 1. SWOT分析. 2. 五力分析模型. 如何用數據做競品分析.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數據可視化. 結語. 競品分析是商業戰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幫助企業揭示對手的策略與市場定位,從而在市場競爭中站穩腳跟。 這項分析不僅僅是搜集數據,更重要的是將數據轉化為洞察力,進而制定策略。 以下將詳細介紹競品分析的步驟、框架與方法。 一、競品分析的重要性. 競品分析能夠揭示市場趨勢、對手動態和潛在風險,為企業提供決策支持。 通過詳細的分析,企業可以發現市場機會,避免盲目決策所帶來的風險。 二、競品分析的五個步驟. 1. 確定分析目標. 首先要清楚您想從競品分析中獲得什麼資訊。

  6. 2024年2月1日 · Transformer模型概述. Transformer的工作原理. Transformer在自然語言處理中的應用. 對AI發展的影響. 在人工智慧領域,Transformer模型自2017年由Google的研究者介紹以來,已成為最具影響力的創新之一。 它不僅改變了自然語言處理(NLP)的面貌,還對整個AI技術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本文將深入探討Transformer的基本原理、結構特點以及它如何推動AI技術的突破。 Transformer模型概述. Transformer模型是基於自注意力機制(self-attention mechanism)的一種架構,它能夠在處理序列數據時,同時考慮序列中的所有元素,這種全局視角使得Transformer在多個領域特別有效。

  7. 2024年3月25日 · 像是可能大家都有聽過的 凱薩加密法 ,就是一個非常基本的加密方式:將明文的字母全部位移固定的距離,解密時再位移回來;例如明文是 「EGG」,位移距離(金鑰)為 3,那麼加密後的密文就會是「HJJ」。 當然,真實的環境不會用這種很容易被解出來的加密方式,而是會透過例如 AES 等方式進行加密;但兩者同樣的是,都會透過同一個金鑰來進行加密與解密,因此我們把這類的加密方式稱為「共用金鑰加密」,或是「對稱式加密」。 經過共用金鑰加密,資料傳遞就安全了嗎? 其實不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