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en.wikipedia.org › wiki › Celine_DionCeline Dion - Wikipedia

    1968–1989: Early life and career beginnings. Dion in 1986. Dion was born in Charlemagne, Quebec, 24 kilometres (15 mi) northeast of Montreal, the youngest of 14 children of Thérèse ( née Tanguay, 1927–2020), a homemaker, and Adhémar Dion (1923–2003), a butcher, both of French descent. [21]

  2. 席琳·玛丽·克劳德特·迪翁(法語: Céline Marie Claudette Dion,魁北克法语: [- d zjɔ ];英語: Celine Dion,英語發音: /seɪˌliːn diˈɒn/ [3],英国英语發音: /- ˈdiːɒn/;1968年3月30日 — )是一名法裔加拿大歌手。

  3. 其他人也問了

    • 人生歷程和事業發展
    • 個人生活
    • 藝術特點
    • 影響力
    • 演唱會與票房
    • 外部連結

    童年以及早期生涯

    席琳·瑪麗·克勞德特·狄翁(法語:Céline Marie Claudette Dion)出生於加拿大魁北克省,她是家庭14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席琳是被一個貧窮的羅馬天主教徒所撫養的,但是在她認為她出生在一個快樂的家庭里。音樂是她們家庭里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她出生的前兩年,一位法國歌手Hugues Aufray(英語:Hugues Aufray)演唱了一首名為〈Céline〉的歌曲,這就是席琳名字的由來)。席琳小時候在她父母所開的鋼琴酒吧里和她的兄弟姐妹們一起唱歌。席琳在小時候就有一個成為表演者的夢想。在1994年的《人物》雜誌對席琳進行訪問的時候,她說:「我想念我的家人,我不後悔我擁有一個並不完整的童年,因為我有一個夢想:我想成為一名歌手。」[來源請求] 12歲時,席琳在她媽媽和哥哥Jacques的幫助下,打造了第一首歌曲《這只是一個夢》("Ce n'était qu'un rêve"),另一位哥哥Michel將這首歌送給了音樂經紀人René Angélil,這個名字是Michel在一個Ginette Reno的專輯背面上找到的。 René Angéli聽了這首歌以後,被席琳的...

    1990至1992年:事業突破

    席琳在學習一年的英語後,1990年以首張英語專輯《水乳交融》進軍英語市場。她也和許多有名氣的音樂人合作,如Vito Luprano、加拿大籍金牌製作人大衛·沃爾特·福斯特等。很快地,《水乳交融》以其輕搖滾風格再配以成人抒情為主的風格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水乳交融》相當準確地抓住了《娛樂周刊》評論員吉姆·法貝爾(Jim Faber)的口味,他說:「席琳擁有樸實無華的聲音。她不去嘗試演繹那些不屬於她的音樂風格。」 Allmusic網站的評論家Stephen Erlewine說:「在美國,這是一次成功且成熟的首次亮相。」這張專輯中發行了總共四張單曲,包括《(如果還有)其它選擇(英語:(If There Was) Any Other Way)》、《未曾知曉(英語:The Last to Know)》、同名單曲《水乳交融》及《芳心何在(英語:Where Does My Heart Beat Now)》。《芳心何在》成為了席琳第一首美國告示牌熱門歌曲前一百中的前十,最好成績達到了第四位。這張專輯確立了席琳成為美國的一位新星,同時也在亞洲和歐洲取得成功。 1991年,席琳成為了稱讚美軍在海灣戰爭...

    1993至1995年:迅速崛起

    席琳在1993年的第三張英語專輯《愛的色彩》(The Color Of My Love)當中的感謝詞表示她和她的經紀人Angélil已經確立了戀愛關係,出乎他們的意料,大眾並沒有指責他們的年齡差距,而是祝福這對情侶。很快他們便訂婚了,並於1994年12月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加拿大的電視台對席琳和Angélil的婚禮進行了現場直播。席琳嫁給Angélil,正好體現了席琳這張專輯的主題——愛和浪漫,這讓《愛的色彩》也成為了席琳最成功的專輯之一,銷量在各地區分別達到700萬(美國),200萬(加拿大),1000萬(其他地區),在全球銷售約為2000萬張。翻唱自珍妮佛·羅許1985年的熱門歌曲《愛的力量》成為了席琳在美國的第一首冠軍單曲,這也是她的成名曲之一,席琳的肺活量在此歌中得到了充分體現,她富有張力的聲音如春雷般震顫人耳。此歌因此也成為席琳的經典曲目之一,深深刻上了席琳的烙印,在告示板排行榜上蟬聯四周第一位。之後的幾首單曲如與Clive Griffin合唱的《當我墜入愛河》("When I Fall in Love"),和《誤導》("Misled")雖然都沒能夠在美國的唱片排行榜上取...

    2001年席琳成為母親,誕下第一位長子。 2005年卡特琳娜颶風襲擊美國後,平時很少提及政治話題的席琳在《賴瑞金現場》節目中抨擊了小布希政府在救助災民時的反應和動員速度簡直慢得出奇:「還有那麼多人在等待救援。(政府拖沓的作為)在我看來是無法接受的... 為什麼(美國政府)往其它國家派飛機瞬間塗炭掉萬千生靈就那麼容易呢?我們本應(在危難時刻積極)為自己的國家效力。」訪談過後,她還表示「我在和賴瑞金或者其他人上熱播節目時,我們就是公眾矚目的焦點,這一點很重要。我當然有自己的觀點(想要表達),但我是一個歌手,不是一個政客。」 2010年12月,席琳產下雙胞胎兒子。 2015年3月25日,席琳接受了《早安美國》的獨家訪問,內容談及丈夫René的癌症情況及復出細節,席琳在采訪中不禁流淚談道丈夫必須依靠...

    音樂風格

    席琳的音樂受流行、搖滾、福音、R&B和靈魂等多種風格影響。她的歌詞內容則多以「對貧困和飢餓的關注」、「在心靈與精神層面的探尋」以及「對愛與浪漫的詮釋」為主題。在2000年代第1個孩子出生後,席琳逐漸增加有關了「母愛」這一新主題的作品數量。

    所受影響

    席琳從小就視不少巨星為偶像,如安瑪莉、芭芭拉·史翠珊、麥可·傑克森、艾瑞莎·弗蘭克林、卡洛爾·金及比吉斯等人,這些巨星也曾經與她相互以不同形式合作過。席琳還欣賞不少前輩,如雪兒、蒂娜·特娜及伊特·珍等人。 此外,席琳還相當欣賞及愛慕一位與她同輩的女歌手惠妮·休斯頓,縱使媒體和聽眾都經常拿她們兩人作比較,但席琳依然在不少媒體中對惠妮的音樂及聲音讚口不絕。

    音樂製作人及前任美國偶像裁判之一蘭道爾·大流士·蘭迪·傑克遜說:「席琳·狄翁、惠特尼·休斯頓及瑪麗亞·凱莉是在黃金時代裡擁有最棒聲音的歌手,很多女歌手都很推祟。」文化評論家卡爾·威爾遜指出,席琳的知名度與影響力是依然流存,這些東西都可以在美國偶像裡一一體現。在過去十年的大規模音樂現象下,席琳依然非常札實地成為年輕人採樣成為歌手的對象。 現代許多歌手都深受席琳影響或視她為偶像,如蕾哈娜、布蘭妮·斯皮爾斯、芮塔·歐拉、克莉絲汀·阿奎萊拉、喬許·葛洛班、愛黛兒、女神卡卡、黛兒塔、里歐娜·路易斯、亞莉安娜·格蘭德、法蘭克海洋、夏芮絲、泰勒絲、珍妮佛·哈德森、喬安娜·李文絲奇、潔西 J、裘汀·史芭克絲、凡妮莎·哈金斯、費絲·希爾、凱蒂·佩芮、凱莉·克萊森及蘿拉·菲比安等人。 許多歌手亦對席琳的聲音表示...

    席琳的事業生涯裡總共舉辦了至少2200場以上的演唱會,其中包含14次正式且有數字統計的巡迴演唱會和駐唱演唱會,總共吸納了超過1千4百萬名觀眾參與。席琳的演唱會總票房已達14億美元以上,目前全球只有兩位女歌手達到如此的高度(另一位是瑪丹娜);另一方面,席琳目前也是全球舉辦過最多演唱會場數的歌手。 註: 1. 私人演唱會、慈善演唱會及聯辦演唱會亦不包括在本次統計之內。

    席琳·狄翁官方網站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英文)
  4. 絲蓮·迪安(法文: Céline Dion,讀音: /selin djɔ / (幫手·個快勞),全名 Céline Marie Claudette Dion;1968年 3月30號—)係加拿大 歌手。 初時佢凈係唱 法文 ,後來都有唱𠹺 英文 ,有一排好紅,成爲世界名歌星。

  5. A Woman of Destiny. 1968 - 1980. Celine Dion was born on March 30, 1968, in Charlemagne, Québec, a little town 50 kilometers from Montréal. She was the 14th child of Thérèse Tanguay and Adhémar Dion. The Dion family was a humble one of modest means, but never lacked for love.

    • celine dion wiki1
    • celine dion wiki2
    • celine dion wiki3
    • celine dion wiki4
    • celine dion wiki5
  1. 其他人也搜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