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其他人也問了

  2. 2022年1月26日 · 原始新冠肺炎常見病徵包括嗅覺和味覺喪失發燒咳嗽喉嚨痛呼吸困難疲倦感且通常會持續較久。 Delta:常見症狀有頭痛、喉嚨痛、流鼻水、發燒;不常見的症狀包括腹瀉,而嗅覺、味覺喪失在Delta患者身上也較少見。 Omicron:Omicron最常見的症狀包括乾咳、流鼻水、喉嚨不適,由於Omicron更容易感染患者的消化系統,其確診者較易出現嘔吐、腹瀉等症狀。 不過,世衞警告Omicron症狀雖不嚴重,卻不能視為輕症。 Delta、Omicron傳染力比較. 多項研究發現Omicron的傳播力比較強。

  3. 2021年12月1日 · Omicron變種病毒來勢洶洶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聯席主席曾祈殷表示港府應要針對如何避免在檢疫酒店內的交叉傳播以及豁免人士如何避免出現走漏個案等作出的微調防疫政策詳情即看 【下一頁】 )。 食衞局局長陳肇始表示,本地疫情仍持續穩定,惟現時全球有關Omicron的資料並不多,故外防輸入的防疫措施「宜緊不宜鬆」,不希望香港疫情受全球影響(詳情即看 【下一頁】 )。 11月29日. 政府公布,將由11月30日凌晨零時起指明安哥拉、埃塞俄比亞、尼日利亞及贊比亞為A組指明地區,從該4個地區來港的非香港居民不准入境,並對相關抵港人士實施最嚴格的檢疫要求。

  4. 2021年12月15日 · 新冠變種病毒Omicron快速蔓延短短一個月本港已接獲9宗確診個案。 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聯同病理學系利用人體呼吸道外植體培養物展開研究,發現Omicron感染人類支氣管組織24小時後,複製速度較Delta及原始病毒株快近70倍,惟於肺部組織的複製能力,則較原始病毒株低近10倍,反映致病程度或較弱。 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副教授陳志偉聯同病理學團隊,揭Omicron傳播快原因,感染支氣管後病毒量多近70倍。 (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副教授陳志偉聯同病理學團隊,利用被切除或丟棄的肺部組織,分離出Omicron變種病毒,並與Delta變種病毒及原始病毒株感染比較。

  5. 2021年12月8日 · 變種新冠病毒Omicron的刺突蛋白突變逾30處令人憂慮其傳播力及感染後的嚴重性。 港大公共衞生學院將Omicron病毒注入猴腎細胞,並公開在電子顯微鏡下,細胞受感染後以及Omicron的照片,發現情況與感染其他新冠病毒包括Delta相似,團隊指未有證據顯示感染Omicron後有更嚴重後果。 變種新冠病毒Omicron急速肆虐全球本港暫錄得4宗相關個案。 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教授潘烈文表示,團隊上月中從首2宗確診個案中抽取樣本,成功分離及培養Omicron變種病毒,於是將其注入猴腎細胞,在電子顯微鏡下發現細胞受損,腫脹囊泡,囊泡內含有黑色小病毒顆粒。

  6. 2022年1月27日 · 本港受變種病毒Delta及Omicron的威脅社區出現多條的傳播鏈。 港大醫學院一項最新研究發現,mRNA疫苗(復必泰疫苗)接種者在感染Omicron後,疫苗所誘導的中和抗體及T細胞可更快速地產生免疫反應,並且只出現輕微臨床症狀。 該研究現已於《臨床與轉化醫學》期刊上發表。 有關研究由港大醫學院愛滋病研究所、微生物學系及新發傅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研究團隊發表,有關研究針對本地兩宗已打兩針復必泰疫苗但仍感染Omicron患者,其體內的中和抗體,進行了全面及定量的比較,包括對比變種病毒Alpha (B.1.1.7)、Beta (B.1.351)、Gamma (P1)、Delta (B.1.617.2)和 Omicron (B.1.1.529)。 (港大提供圖片)

  7. 2021年12月12日 · 本港首項針對Omicron的初步研究結果今(12日)出爐,港大公共衞生學院與中大醫學院聯合研究發現,打齊2劑復必泰疫苗的市民,在1個月內對付.

  8. 2022年4月4日 · 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教授潘烈文說變異病毒株不一定會令產生嚴重病徵高或有更高的傳播率但強調不可輕視。 本港早前兩宗輸入個案涉及複合病毒,屬Omicron BA.1及BA.2產生出來的新變異病毒,特性與Omicron XE變種病毒類似,但接合點不一樣,故不能稱為是Omicron XE病毒。 他解釋,病毒類似一條長的基因(RNA),當中間斷開了,兩種不同病毒再接合時,接合點可能會有不同: 之前發現Omicro XE變異病毒確定接合了A點,其他病毒接合時是C點,就不能稱為Omicron XE變種病毒。 他指出,由於Omicron BA.1及BA.2病毒在世界不同地方正在流行,故會產生不同組合的變異病毒,不一定會產生嚴重病徵或有更高傳播率,可能只是個別的例子,但卻不能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