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2024年1月27日 · 中西方的歷史文化差異中國的現代化歷程及近四十年的經濟奇蹟當前投資人尤其是海外投資人對中國的悲觀情緒經濟發展的三個不同階段今天中國與西方的位置中國經濟的增長潛力。 首先我們會討論中國和西方有何差異,各自有何獨特之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些差異和獨特之處。 大多數西方人都是以西方眼光看中國,而大多數中國人都是以中國眼光看其他國家。 這種差異性導致了許多迷茫和誤解。

  2. 2019年12月23日 · 人民日報發表文章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光明——堅定我們的制度自信指出回望過去一年面對國內外風險挑戰明顯上升的複雜局面中國經濟發展迎難而上負重前行成績來之不易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根本原因在於堅持中共中央集中統一領導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深化改革開放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文章指出前三季度經濟增速6.2%在全球經濟總量1萬億美元以上的經濟體中增速最快前10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193萬人提前實現全年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的目標2019年全國糧食總產量66,384萬噸創歷史最高水平……一份份成績單反映出中國經濟無懼風雨穩步前行的堅強韌性凸顯了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

  3. 2023年12月20日 · 中國目前正在推動經濟轉型經濟轉型意味中國經濟不會再如以往依賴房地產等投資去帶動經濟而投資者也可從轉型中尋覓到機遇包括電動車生物科技及半導體板塊前兩者中國更存在成本優勢。 洪灝表示,隨著聯儲局收緊貨幣政策包括加息以來,而中國央行則保持寬鬆貨幣政策以提振國內經濟,令中美利息差擴大至歷史最寬,並與2006年初的歷史水平等量齊觀,為投資者創造了套利機會,但同時也弱化了外資信心及投資回報。 人民幣匯率方面,今年以來走勢未見明朗,離岸及在岸人民幣在8月均曾貶穿7.3關口。 洪灝表示,人民幣匯率已觸及周期性低點,同時市場開始預期明年美國聯儲局減息,故人民幣歷史性弱勢理應開始築底,明年走勢預計將較今年為強及穩,而中美利差也應收窄,有望緩和資金撤離及中國資產價格壓力。

  4. 2023年11月1日 · 中國經濟在未來20年的前景比幾乎任何其他排名第一第二的大型經濟體要更好這是第一點。 」芒格又說,「第二點,中國的龍頭企業比其他任何地方的龍頭企業都更強大、更優秀,而且他們的價格要便宜得多,所以我自然願意在投資組合中承受一些『中國風險』。 「股神」巴菲特(左)及其商業搭檔芒格(右)。 (觀察者網) 提到所謂「中國風險」,芒格指出,「『中國風險』有多大? 好吧,這不是一個科學課題,但我不介意不管是18%左右還是多少,我都可以(接受)。 」緊接著,主持人又問:「其他地緣政治因素怎麼看,比如你現階段會持有台積電(股票)嗎? 此前,今年第一季,「股神」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已清倉台積電持股。 巴菲特稱,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是決定減持台積電的考慮之一。

  5. 2022年1月18日 · 華爾街日報認為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22年面臨的挑戰是在經濟增長放緩之際如何通過推動長期經濟改革來減少不平等債務以及對世界的依賴來保持疫情之後的持續復甦。 報道稱,中國經濟2021年經歷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篇章」。 上半年,由於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復甦「取得進展」,GDP按年飆升12.7%。 「與新冠疫情最初黑暗的日子相比,這一數字令人欣喜。

  6. 2023年12月6日 · 國家發改委6日表示中國經濟回升向好未來發展前景光明中國經濟仍然具備較多有利條件和支撐因素。 (Reuters) 就當前宏觀經濟形勢方面發改委表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戰勝困難挑戰頂住下行壓力經濟恢復呈現波浪式發展曲折式前進的特徵經濟運行總體回升向好今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將達三分一仍是全球增長最大引擎。 發改委指出,中國經濟韌性強、潛力足、回旋餘地廣,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也不會變,有信心、更有能力實現長期穩定發展。 發改委指,展望下一步,中國經濟發展仍具備較多有利條件和支撐因素,包括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擁有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擁有產業體系配套完整的供給優勢、擁有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帶來的動力優勢、擁有較大的宏觀調控政策空間。

  7. 2023年4月21日 · 大行看好今年中國經濟前景 美銀上調全年GDP增長預測至6.3% 撰文:柳英傑. 出版: 2023-04-21 16:52 更新:2023-04-21 16:52. 4. 隨著內地本周公佈了超預期的首季經濟數據後包括野村NMR及美國銀行BAC等多間大行紛紛調高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內地本周公佈的經濟數據顯示中國第一季度GDP同比增加4.5%增速快於預期因為房地產市場回升且消費者支出大幅成長。 3月份出口成長強勁也幫助推升了樂觀預期。 野村將今年中國GDP增速預期上調至5.9%,高於此前預期的5.3%。 野村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陸挺報告中表示,中國現在處於疫情過後被壓抑的消費需求釋放的時刻。 GDP數據的細分項目表明服務業復甦狀態強於該行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