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香港 搜尋

搜尋結果

  1.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代 : 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唐詩三百首 , 國小古詩 , 重陽節 , 思鄉 , 早教古詩100首. 譯文及注釋. 獨自遠離家鄉無法與家人團聚,每到重陽佳節倍加思念遠方的親人。 遠遠想到兄弟們身佩茱萸登上高處,也會因為少我一人而生遺憾之情。 注釋. 九月九日:即重陽節。 古以九為陽數,故曰重陽。 憶:想念。 山東: 王維 遷居於蒲縣(今山西永濟縣),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 異鄉:他鄉、外鄉。 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佳節:美好的節日。 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 茱萸(zhūyú):一種香草,即草決明。 古時人們認為重陽節插戴茱萸可以避災克邪。 賞析.

    • 概觀
    • 基本介紹
    • 注釋譯文
    • 創作背景
    • 作品鑑賞
    • 作者簡介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的名篇之一。此詩寫出了遊子的思鄉懷親之情。詩一開頭便緊切題目,寫異鄉異土生活的孤獨悽然,因而時時懷鄉思人,遇到佳節良辰,思念倍加。接著詩一躍而寫遠在家鄉的兄弟,按照重陽節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懷念自己。詩意反覆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其中“每逢佳節倍思親”更是千古名句。

    •作品名稱: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創作年代:盛唐

    •作品出處:《全唐詩》

    •文學體裁:七言絕句

    •作者:王維

    •題材:思鄉詩

    詞句注釋

    ⑴九月九日:即重陽節。古以九為陽數,故曰重陽。憶:想念。山東:王維遷居於蒲縣(今山西永濟縣),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 ⑵異鄉:他鄉、外鄉。 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⑶佳節:美好的節日。 ⑷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 ⑸茱萸(zhūyú):一種香草,即草決明。古時人們認為重陽節插戴茱萸可以避災克邪。

    白話譯文

    獨自離家在外地為他鄉客人,每逢佳節來臨格外思念親人。 遙想兄弟們今日登高望遠時,頭上插茱萸可惜只少我一人。

    此詩原註:“時年十七。”說明這是王維十七時的作品。王維當時獨自一人漂泊在洛陽與長安之間,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濟)人,蒲州在華山東面,所以稱故鄉的兄弟為山東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陽節,中國有些地方有登高的習俗。《太平御覽》卷三十二引《風土記》云:“俗於此日,以茱萸氣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頭,言辟熱氣而御初寒。”

    整體賞析

    王維這首《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詩載於《全唐詩》卷一百二十八。下面是唐代文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劉學鍇先生對此詩的賞析。 王維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時期就創作了不少優秀的詩篇。這首詩就是他十七歲時的作品。和他後來那些富於畫意、構圖設色非常講究的山水詩不同,這首抒情小詩寫得非常樸素。但千百年來,人們在作客他鄉的情況下讀這首詩,卻都強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這種力量,首先來自它的樸質、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詩因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作。王維家居蒲州,在華山之東,所以題稱“憶山東兄弟”。寫這首詩時他大概正在長安謀取功名。繁華的帝都對當時熱中仕進的年輕士子雖有很大吸引力,但對一個少年遊子來說,畢竟是舉目無親的“異鄉”;而且越是繁華熱鬧,在茫茫人海中的遊子就越顯得孤孑無親。第一句用了一個“獨”字,兩個“異”字,分量下得很足。對親人的思念,對自己孤孑處境的感受,都凝聚在這個“獨”字裡面。“異鄉為異客”,不過說他鄉作客,但兩個“異”字所造成的藝術效果,卻比一般地敘說他鄉作客要強烈得多。在自然經濟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時代,不同地域之間的風土、人情、語言、生活習慣差別很大,離開多年生活的故鄉到異地去,會感到一切都陌生、不習慣,感到自己是漂浮在異地生活中的一葉浮萍。“異鄉”“異客”,正是樸質而真切地道出了這種感受。作客他鄉者的思鄉懷親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過有時不一定是顯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種觸媒──最常見的是“佳節”──就很容易爆發出來,甚至一發而不可抑止。這就是所謂“每逢佳節倍思親”。佳節,往往是家人團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對家鄉風物的許多美好記憶聯結在一起,所以“每逢佳節倍思親”就是十分自然的了。這種體驗,可以說人人都有,但在王維之前,卻沒有任何詩人用這樣樸素無華而又高度概括的詩句成功地表現過。而一經詩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現客中思鄉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兩句,可以說是藝術創作的“直接法”。幾乎不經任何迂迴,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出現警句。但這種寫法往往使後兩句難以為繼,造成後勁不足。這首詩的後兩句,如果順著“佳節倍思親”作直線式的延伸,就不免蛇足;轉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很難辦到。作者採取另一種方式:緊接著感情的激流,出現一泓微波蕩漾的湖面,看似平靜,實則更加深沉。 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登高時佩帶茱萸囊,據說可以避災。茱萸,又名越椒,一種有香氣的植物。三四兩句,如果只是一般化地遙想兄弟如何在重陽日登高,佩帶茱萸,而自己獨在異鄉,不能參與,雖然寫出了佳節思親之情,但會顯得平直,缺乏新意與深情。詩人遙想的卻是:“遍插茱萸少一人。”意思是說,遠在故鄉的兄弟們今天登高時身上都佩上了茱萸,卻發現少了一位兄弟──自己不在內。好像遺憾的不是自己未能和故鄉的兄弟共度佳節,反倒是兄弟們佳節未能完全團聚;似乎自己獨在異鄉為異客的處境並不值得訴說,反倒是兄弟們的缺憾更須體貼。這就曲折有致,出乎常情。而這種出乎常情之處,正是它的深厚處、新警處。杜甫的《月夜》:“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和這兩句異曲同工,而王詩似乎更不著力。

    名家點評

    《批點唐音》:真意所發,切實故難。 《王孟詩評》:顧云:真意所發,忠厚藹然。 《唐詩正聲》:吳逸一曰:口角邊說話,故能真得妙絕,若落冥搜,便不能如此自然。 《唐詩廣選》:蔣仲舒曰:在兄弟處想來,便遠。 《唐詩直解》:詩不深苦,情自藹然,敘得真率,不用雕琢。 《唐詩解》:摩詰作此,時年十七,詞義之美,雖《涉岵》不能加。史以孝友稱維,不虛哉! 《唐詩選脈會通評林》:周敬曰:自有一種至情,言外可想。徐充曰:“倍”字佳。“少一人”正應“獨”字。 《唐賢三昧集箋注》:情至意新。《陟岵》之思。此非故學《三百篇》,人人胸中自有《三百篇》也。 《唐詩箋要》:右丞七絕,飄逸處如釋仙仗履,古藻處如軒昊衣冠,其所養者深矣。 《唐詩別裁》:即《陟岵》詩意,誰謂唐人不近《三百篇》耶? 《繭齋詩談》:不說我想他,卻說他想我,加一倍淒涼。 《網師園唐詩箋》:至情流露,豈是尋常流連光景者? 《唐詩真趣編》:從對面說來,己之情自已,此避實擊虛法。起二語拙,直是童年之作。 《詩式》:三四句與白居易“共看明月應垂淚,一夜鄉心五處同”,意境相似。 《磧砂唐詩》:謙曰:聖嘆曾言,唐人作詩每用“遙”字,如“遙知遠林際”、“遙知兄弟登高處”,皆用倩女離魂法也,極有遠致。 《詩境淺說續編》:杜少陵詩“憶弟看雲白日眠”、白樂天詩“一夜鄉心五處同”、皆寄懷群季之作,此詩尤萬口流傳。詩到真切動人處,一字不可移易也。

    王維,唐代詩人。字摩詰。原籍祁(今屬山西),其父遷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濟西),遂為河東人。開元(唐玄宗年號,公元713—741年)進士。累官至給事中。安祿山叛軍陷長安時曾受職,亂平後,降為太子中允。後官至尚書右丞,故亦稱王右丞。晚年居藍田輞川,過著亦官亦隱的優遊生活。詩與孟浩然齊名,並稱“王孟”。前期寫過一些以邊塞題材的詩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則為山水詩,通過田園山水的描繪,宣揚隱士生活和佛教禪理;體物精細,狀寫傳神,有獨特成就。兼通音樂,工書畫。有《王右丞集》。

  2. 九月九日1 憶山東2兄弟. 獨在異鄉3 為異客4, 王維. 每逢佳節5 倍6思親。 遙知7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8少一人。 一、作者簡介. 王維(公元701—761 ),字摩詰,祖籍太原祁州(今山西省祁縣),從他父親開始,遷居到蒲州(今山西省永濟縣)。 唐玄宗開元九年(公元721)進士,早年在政治上有進取心。 其後遇上安史之亂,安祿山攻下長安,王維被迫在他手下作官。 亂平之後,王維被問罪降職,此後他不再熱衷仕途,天寶年間在終南山和輞川(今陝西省藍田縣南)隱居,一邊在朝做官,一邊求隱皈佛,摩詰正是佛經中一位居士的名字,晚年過着恬靜閒適的生活。 卒時約七十歲。 王維的詩題材廣泛,風格多樣,藝術性很高,其中尤以山水田園詩的成就最為突出。

  3.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是 唐代 詩人 王維 所作的 七言絕句 。 原文 [ 編輯 | 編輯原始碼]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釋 [ 編輯 | 編輯原始碼] 1.九月九日:即 重陽節 。 古以 九 為陽數,故曰重陽。 2.憶:想念。 3.山東:王維本太原祁人,後遷居於蒲(今 山西 永濟 ),蒲州在函谷關與華山以東,所以稱山東。 4.異鄉:他鄉,外鄉。 為異客:作他鄉的客人。 5.佳節:美好的節日。 6.登高:古有重陽節登高的風俗。 7. 茱萸 (音同:朱魚):一種植物,古時候的人們認為在重陽節時插戴茱萸可以避災克邪。 賞析 [ 編輯 | 編輯原始碼]

  4.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唐代〕.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完善. 译文及注释. 一个人独自在他乡作客,每逢节日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 遥想兄弟们今日登高望远时,头上插满茱萸只少我一人。 注释. 九月九日:即重阳节。 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 忆:想念。 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市),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异乡:他乡、外乡。 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佳节:美好的节日。 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茱萸(zhūyú):是指吴茱萸。 为芸香科植物吴茱萸的近成熟果实。 《本草纲目》吴茱萸【集解】苏颂引周处《风土记》云:“俗尚九月九日谓之上九,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此诗是 王维 十七岁时写下。

  5.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語釋: 獨自客居他鄉,每當遇到節日,就會更加想念 自己的親人。 遙想此時兄弟們都在登高遠望,就 在把茱萸分給每個人插在胸前的時候,卻發現少 了我一個人。 註釋: 1. 九月九日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有登高的風俗。 2. 山東:此指詩人故鄉蒲州 (今山西省永濟縣),因在 華山以東,故稱山東。 3. 異鄉:他鄉。 因為蒲州是王維的故鄉,長安對他來說 便是「異鄉」。 4. 異客:在他鄉作客的人。 5. 佳節:美好的日子。 6. 倍:加倍,更加。 7. 遙知:遠遠地想像。 8. 茱萸:【朱魚】。 一種有濃烈香氣的植物。 古時人們 習慣在重陽節把茱萸插在頭上,據說可以祛邪增壽。 普通話範讀 | 粵音範讀.

  6. 作品. 討論. 繁體. 下載.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作者: 王維. ↑ 全唐詩·卷128 時年十七. 姊妹計劃: 課程 · 數據項. 本作品收錄於:《 唐詩三百首 》 獨在異鄉 為 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本唐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屬於 公有領域 ,因為作者逝世已經遠遠超過100年。 分類 : . 75% 王維. 唐朝. 唐詩. 七言絕句. 懷鄉詩. 重陽節.

  1. 其他人也搜尋了